1924—1949年

黄埔中坚,军旅开端

从法国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周恩来等人终于看到了香港。这里虽然还在英国人的管治之下,但它毕竟是祖国的一部分,周恩来等人兴奋不已。

船停靠香港码头后,周恩来从这里上岸。9月初,周恩来坐“佛山”号轮船抵达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广州。周恩来原打算只在广州作短暂停留,然后到上海党中央报到。由于广州的国民革命形势发展迅猛,他被留下来,参加中共广东区委的工作。

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重建,周恩来被任命为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也称两广区委,负责广东、广西、厦门、香港等地党的工作。

中共中央这时对武装斗争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革命武装的问题也显然越来越紧迫。

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由于周恩来的才华在中国共产党内和国民党内都已被人所知,回国不久,他被开办不久的黄埔军校聘为政治教官,给第一期学生讲授政治经济学。1924年11月,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这是他在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同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兼职,这使得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领导并熟悉军事工作的先驱者。在黄埔军校,周恩来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黄埔军校的学生是从全国各地招来的进步青年。第一期学生共有645人,其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约五六十人,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黄埔军校后来培养出来一批优秀人才,单就这一期学生来看,其中有共产党方面的著名将领:徐向前、陈赓、左权、蒋先云、许继慎、王尔琢、周士第、蔡升熙、宣侠父……也有国民党方面的著名将领: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郑洞国、范汉杰、李默庵、李仙洲、关鳞征、侯镜如、黄维、王敬久、孙元良、黄杰、张镇、贺衷寒……

这与黄埔军校全新的办学体制有很大关系。这一体制的一大特点,是在军校设立了政治部,开创了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先河。这一点,是通过周恩来等人去实现的。

周恩来就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后,以新型的军事思想、旺盛的革命斗志、炽热的爱国精神、忘我的工作态度,开创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他调了一些共产党员到政治部工作;其次,他领导建立起政治部的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另外,他还领导建立和健全共产党和青年团的组织。

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了极度繁忙之中。

除了正常的军校政治部工作外,他还代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军校党支部的工作。周恩来身兼数职,各方照应。每天清晨,他步行到码头坐船到黄埔军校工作,傍晚回广州,晚上到广东区委办公室。星期天他还经常到工会、农会作报告。同时,他还抽出一定时间,阅读马列著作和处理各种文件。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周恩来代表旅法党组织在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多以来的经验教训,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的重要性。周恩来的思路,与大会的精神是基本吻合的。

会后周恩来回到广州,正赶上军阀陈炯明图谋进犯广州,与广州革命政府对立。2月1日,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发令讨伐陈炯明,革命军开始了第一次东征。

东征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右路军由东征军总指挥许崇智率领,黄埔军校以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了两个教导团,参加了右路军。周恩来以军校政治部主任身份,随军东征。由于军事工作繁忙,周恩来卸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一职,改任常委兼军事部长。

东征中,由政治部发布了一系列严明纪律的通告,规定“不拉夫,不筹饷,不强占民房,不用军用券”等,行军所至,鸡犬不惊。政治部倡议士兵一路高唱《国民革命歌》《杀贼歌》《爱民歌》等歌曲,士气十分高昂。政治部一再激励官兵为“救国救民”而英勇作战,要“千万爱护人民,不可扰乱人民”。

由于黄埔军校军中政治工作的突出成绩,当时就有人称:“革命军所到之地,人民乐于贸易,自愿帮助运输并代做侦探工作,所以作战顺利,一战即克服东江,此乃中国军队第一次战时政治工作之成绩。”

黄埔学生军是一支革命的新军队,开创了革命的政治工作先河。他们在东征中不仅纪律严明,而且英勇善战,打出了威风。

正当东征军节节胜利之时,传来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的消息。3月30日,黄埔校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周恩来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宣读祭文。他号召黄埔学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与周恩来紧紧地站在一起的主祭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两年后便违背孙中山的遗愿,对中国共产党人举起屠刀。

9月间,陈炯明旧部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向广州政府进攻,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授少将军衔。这是中国军队中首次设立政治部,周恩来也就成为最早的政治工作首脑。不久,周恩来又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后来的北伐战争,也延续了东征军开创的政治工作局面。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期开创的政治工作,为以后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后来对周恩来开创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功绩赞赏有加。1965年2月21日,毛泽东在与周恩来、谷牧、薄一波等人一起总结政治工作经验时,还当着大家的面专门称赞周恩来:“第一个做政治工作的是周总理。你是蒋介石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做政治工作你资格最老。”

1925年8月初,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邓颖超来到广州。

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为夫妻,没有举行什么婚礼仪式,只是与前来道喜的黄埔军校同事和好友小聚了一下。

1925年11月,周恩来率东征军政治部人员进入汕头。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负责惠州、潮州、汕头、梅县、海陆丰等25县的地方行政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在一个行政地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在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开创了地方行政工作的先河。

在主政东江期间,周恩来作为第一次领导地方政权的中共领导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他主政东江的时间不长,但他在东江的日子里,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建设东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东江地区经过一番整顿和建设,生产逐步得到恢复,社会秩序比以前安定,工农运动和妇女运动迅速发展。

正当周恩来准备在东江地区有计划地进一步推行各项改革的时候,一股反共暗流已经袭来。

1926年3月16日,广州国民政府突然表示,接受周恩来曾多次提出的辞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请求,宣布免去他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职务。这时的周恩来,仍担任着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从汕头回到广州后,掌握兵权的蒋介石反共面目已暴露无遗了。

蒋介石先是制造中山舰事件,然后清理黄埔军校和军队中的共产党人。蒋介石制造的反共浪潮不断地袭来,周恩来也被迫离开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