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人物,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却越来越喜欢唐僧,越来越敬佩唐僧。

看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孙悟空远渡重洋来到菩提祖师门下,得名孙悟空,七年扫地,三年学艺,用了十年时间,学会了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疾恶如仇,代表了机智、勇敢和不可比拟的力量。但是,孙悟空的种种不足,在《西游记》当中也跃然纸上。

而唐僧就不同。论本事,唐僧比不上任何一个徒弟,但他作为凡人,敢于接下徒步西天取真经的任务,有着崇高的信仰和追求。在取经途中,虽迷茫但从没有退缩过。他“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为善是唐僧作为佛门弟子的修为,也是敬佛的呼应与深化。在第八十回中,姹女向师徒求救,唐僧本已经阻止了提议去救的八戒,但在听到妖精的连续呼救后,还是向孙悟空发出了前去搭救的指令。他不仅是佛祖的弟子,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拜把子兄弟,人神两界的高层关系他都有。

《西游记》是根据唐朝法师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虚构出来的。

玄奘可是历史上不得了的人物。

玄奘法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西行求法前后17年,学遍了当时大小乘教的各种学说,回国后带领弟子译出佛典75部、1335卷。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分12卷,记载了东起我国新疆、西至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记述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咸海之间广大地区的气候、湖泊、地形、土壤、林木、动物等情况。

当时,他拜在当地最伟大的学者戒贤门下,不仅继承衣钵,甚至是青出于蓝,登峰造极,在学术和社会影响上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慈恩传》说:“寺内能讲二十部经书的有一千人,三十部的五百人,五十部的只有十人,包括玄奘法师。”就是说,在那烂陀寺的印度及外国几千名资深学佛的人中,玄奘的水准至少算是前十名。更具传奇色彩的是,当时印度最大的摩揭陀国的君主戒日王邀请玄奘前往主持全国辩论会上,由玄奘守擂,摆出自己的观点,等待其他人来辩驳。结果,十八日内无人能驳,玄奘自此得号“大乘天”“解脱天”。

相关材料显示,在今天的印度,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只要提起中国,提起中印两国关系,那是言必称玄奘。在20世纪50年代两国合作,在玄奘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附近,修建起一座中国风格的玄奘纪念堂,用来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印度人推崇玄奘,并非近代才有的事。据义净记载,玄奘离开印度几十年后,当地佛教界就已经把把玄奘当神来供奉,在寺庙的壁画里有玄奘的形象,他从中国到天竺的万里行旅所穿着的草鞋作为圣物的象征,出现在壁画的云端………

想想玄奘,没有唐朝官方批准的凭证,却冒着生命危险硬要出关,还发誓:只要一息尚存,决不东向一步!没有给养,没有向导,没有交通工具,他还不懂外语,就要穿越这几十个国家!真是不容易。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成为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被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玄奘给中国带来了中兴的佛教思想,同时以其珍贵的记录,为现代印度人重现历史提供了一份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标本。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如玄奘法师这样的大德们舍身求法,当佛教在印度消失以后,人类将失去多少精神宝藏………

玄奘是我国与中亚人民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心中永远的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