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模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限制了男孩保持亲密感的机会。因此,当他们试图缔结一份恋爱关系时,自身的不确定性和经验匮乏就会异常凸显。来自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州立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与大众媒体所呈现出的自信、处于主导地位的男性形象相反,在他们的研究中,男孩身处恋爱关系中时的自信程度明显处于低位,而“沟通尴尬程度”却明显较高。要知道,超过80%的美国青少年初恋都发生在18岁之前,再怎么鼓励男孩多谈恋爱,也不能操之过急。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则向我们展示了,对一个男孩来说,当一段浪漫情感经历进展顺利时,事态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威尔几乎和一个职业后卫一样高大而强壮。在中学时,他就具备了成为顶尖运动员的潜力,教练的挖掘和父亲的鼓励让他俨然成为大学运动员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自从威尔的父亲心脏病发逝世后,这个少年的世界便随之崩塌。他的母亲变得意志消沉,同时威尔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橄榄球运动中去了。父亲的猝然离世,母亲哀痛交加又心事重重,种种打击叠加发力,让他感到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空虚。他放任自己的生活滑到谷底,直到再也无以复加。他变得垂头丧气,连床都不肯下,更别提去学校上学了。威尔请了一年的病假,在另一所学校继续他的学业,并渐渐找到了自己继续向前的路。

在一次聚会上,威尔遇到了安妮,她的友善深深地吸引了他。威尔发现安妮也对自己感兴趣,这让他心旌**漾。他们很享受彼此交谈的感觉,还会定期给对方发信息。她听说了威尔父亲的事情后,对他表示了关心,同时鼓励他把内心中的不安和痛苦勇敢地表达出来。他发现,自己在安妮面前无须遮遮掩掩,低落就是低落,不用假装振作。安妮不仅关心他的情绪,还没有被他的忧伤和不堪重负的悲伤所影响。她不仅理解他,还接纳了他。一开始两人只是互发短信,而后就升级成了夜夜通话,他感到自己和安妮越来越难舍难分。每天做完作业后,他俩还要厮混在一起好几个钟头。

我见到威尔还是在他返校后,当时他加入了朋辈心理咨询小组,并分享了他与安妮三年恋情的故事。威尔毫不讳言她对他的影响:安妮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她的支持和关心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在他讲述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是他对安妮有着深深的承诺,并对她的关心十分感激。他承认,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性伴侣,但他也坚称这不是重点,这段关系的重点是他们彼此互相关心。他爱她,她也爱他,这让他感到飘飘然。他对她的尊敬是显而易见的。

威尔的故事引起了小组里每个人的共鸣。他所感受到的温情,他对他们之间关系的保护态度,以及他公开承认恋爱的举动,都触动了其他男孩的神经。有人嫉妒,有人感同身受。但所有人都意识到威尔是多么的幸运。他和安妮的关系使他从失落中重新振作起来,为他的生命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目标。

威尔的故事之所以特别引人入胜,是因为他巧妙地塑造了尊重和脆弱。他是如此高大的一个男人,又是一个如此阳刚的典型的男性原型,但当他谈到安妮时,却能够让人充分感受到他们在这段关系中彼此建立起来的情感平等。威尔几乎没有表现出骑士精神,也不认为他需要保护自己那所谓的“脆弱的”另一半。正如研究人员彼得·格利克和苏珊·T·菲斯克所描述的“善意的性别歧视”,与一种更有敌意的表现形式密切相关,这种形式往往出现在女性不符合传统角色期望的情况下,似乎并没有扭曲威尔对他的伴侣的尊重。他的例子强调的是:当一个年轻男性能够平等地看待他的伴侣时,他才能够从中受益。

尽管对青少年依恋问题而言,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特殊案例,但从威尔的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反应可以得出一个更为普适的观察结论:在托付真心的能力上,男孩和女孩是平等的。正如关于男孩和性的关系,普遍存在的刻板观念也与事实真相截然相反,他们被描绘出的样子和他们在恋爱中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威尔一样将自己的愿望付诸实践,但他的经历还是代表了许多男孩的感受。

当一个男孩深深依赖于父母时,他寻找恋爱伴侣的过程更有可能是健康而直截了当的。比如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的格里高利,他和母亲关系特别好。他的父亲因为爱上别人而放弃了婚姻,不仅搬到了另一个州,也很少和他联系。虽然格里高利有时会思念他生命中父亲的角色,但同时也坦言,母亲在他心里才是第一顺位。她是一名教区学校的教师,靠工资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格里高利很欣赏他们母子之间简单的给予和索取关系:他从小就心灵手巧,一直照料着妈妈;他也特别感谢妈妈为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妈妈和格里高利一直亲亲热热,直到他步入青春期。格里高利和妈妈无话不谈,几乎囊括了生活中的一切大事小情,甚至包括他交的第一个女朋友。

随着他对这个女孩越来越钟情,他们的亲密关系逐渐演变为拥抱、亲吻、牵手,然后是更亲密的抚摸。格里高利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他和女友躺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和母亲一起看电视,母亲就坐在距离他们不远的椅子上。这对母子会在我的办公室进行常规会面。有一次,格里高利不在,只有他的妈妈和我单独会面,她对我说,虽然常常感到尴尬,但她意识到,儿子从不遮遮掩掩,意味着他对自己性取向的态度非常健康。格里高利既不掩饰自己对爱情的感受,也不掩饰自己对亲密情感的兴趣,这甚至让他的妈妈有点自豪。相反,他渴望把女朋友带进自己的家庭生活。他让妈妈感觉到,儿子找到真爱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她放心了,尽管自己的婚姻曾经亮起红灯,但儿子还是有能力顺利地把自己的心托付给另一个人。

对男孩的刻板观念简直耸人听闻,又甚嚣尘上,像格里高利这样展示男孩可爱真我的故事并不多见,更为罕见的是像格里高利母亲这样的家长。但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它对一个男孩的最终幸福至关重要。当一个年轻男性的恋爱经历根植于一个强大的、开放的、至少有一个成年人参与影响的人际关系中时,这个成年人的主要工作不是指导,而是见证、陪伴和验证,他遵循健康轨道运行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作为男孩的父母和导师,帮助他们抵制男子气概所带来的迷思是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

母亲与儿子相处时所面临的挑战则更为特殊一些。格里高利的母亲认同这样一种文化比喻:在性方面,女性不可能影响到正处于发育中的男性。最佳方案就是在一旁祈祷,别妨碍他的事,别唠唠叨叨,别过分关心,别影响到他提升自己的男子气概。让荷尔蒙的浪潮自己翻涌,鼓励男孩放手做个男孩!但这些刻板的信息似乎有些地方不对劲:她只是自以为了解自己的儿子。幸运的是,父亲的出走令他和妈妈之间建立起了特殊而强韧的纽带,这使得格里高利能够向她证明,她是对的。

想要在男孩生活的这一阶段与他们展开互动,父母或导师可以尝试率先打破僵局,但注意:一定要温和。对于那些对潜在的尴尬很敏感,或者对试图干涉、判断或控制他们选择的行为很抵触的男孩来说,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角色应当有所改变。父母和男孩沟通的重点不是获取信息,他们在意的重点应该是孩子本身。关注孩子完整的一天,关注孩子的每一天,包括吃早饭的时候,上学的路上,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或是在睡前来到他的房间跟他道晚安的时候,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时机,在男孩性发育的过程中,搭建起一种可以强化他核心价值观的亲子关系。

如果家庭的亲子关系中已经出现了裂隙,做父母的就不能从这么敏感的一个话题着手,而是应当首先构建好关系资本。这个环节就非常有趣了:当一个男孩意识到他的父母真的对他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意识到父母单纯就是想要了解他并取悦他时,你才会亲眼见证一个男孩如何敞开他的心扉。一位生了三个男孩的母亲告诉我,她找到了一个与儿子和平相处的简单窍门:在男孩经历了一整天激烈的体育运动,完成了繁重的家庭作业后,夜晚来临时,她就给他们抹后背。在这个轻松、温暖的时刻,她的儿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对妈妈倾吐自己的想法。她也有自己的原则:她从不在事后提及儿子们跟自己分享的内容,她打定主意,除非孩子们主动聊起,否自她绝不会主动谈到那些话题。

一旦一个男孩发现或重新发现,与父母或导师分享他的生活是多么有价值,了解到只有拥有开放的心态才不会招致不必要的建议、批评或操控,那么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就能够提升到涉及更多关键问题的高度。虽然说“别没事找事”这个概念应该推而广之,但敏感的父母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个问题:爸妈总是想要聊更多。通常说来,十几岁的男孩对父母试图减轻自己焦虑这件事情非常敏感,但如果只是让他们谈谈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想法,则会让这份关心看上去更多集中在他们自身而非事情上。

对性探索困惑迷茫或停滞不前的男孩,可以通过下面的有效途径帮助他们:擅于倾听他们,帮助他们自我修正,而不是一门心思只将关注放在纠正行为上。

·作为父母,必须首先建立足够牢固的连接,让儿子能够对个人经历畅所欲言。父母分享自己的故事,评论时事或热门事件,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都是吸引男孩的第一步。试图帮助他们解决更棘手的问题,只会让男孩退避三舍,要么表示抗拒,要么阳奉阴违。

·当男孩表示他觉得可以安全地谈论自己时,父母就来到了第二阶段。在这个环节,父母们应当小心翼翼地将话题引入特定领域,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说教、不要批评。我们的目的不是告诉男孩该思考什么,而是要提高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帮助你们顺畅沟通:“你找到让你在乎的人了吗?”“当你和爱的人发生身体接触时,情绪有什么变化吗?”“对于色情文学,你怎么看?”

·许多父母担心他们可能会侵犯男孩的隐私。但他们这种主动参与男孩生活的行为是有意为之。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的儿子的确需要他们,即使当父母的几乎不可能听到“谢谢你们如此关注我”这样的话。当然,提问千万不能带有批判、羞辱,或色情方面的好奇心。如果感到父母在强迫自己取悦他们,十几岁的男孩真的会心生怨恨。

·提问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影响男孩能否接纳这些提问。父母应当明白,一个男孩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他们必须选择一个相对轻松的时刻,让儿子能够思考是否要接受邀请向父母分享自我、表达自我。还记得上文提到过的那位通过抹儿子后背来获得分享时刻的母亲吗?她发现,那些她安抚儿子们的时刻,慢慢变成了男孩向妈妈卸下担子的时刻。还有一些父母说,开车带儿子上下学的路上,陪儿子打球的时候,跟儿子一起打电子游戏的时候,这些自然而然的环境都提供了让男孩放松的场景,有助于他们敞开心扉。

·当男孩的态度转为积极并愿意回答父母提出的问题时,就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如果他的回答听起来像是在为自己辩护,那就说明,父母在提问时语气已经出现了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中已经隐含了情绪,才把男孩逼到无路可退、愤而反击的地步。父母可以提醒儿子他们对他有信心,并应当向男孩保证他们确实不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男孩了解自己的想法,明了自己与某个了解自己内心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时应当是什么样的感觉。面对儿子的挣扎和纠结,即使父母感到痛苦也无须插手解决问题,真的试图这样做,只会让男孩感到更加无助。作为父母,只需要为男孩提供支持,给他们发泄机会。只有这样,才会让大多数男孩在对抗朋辈压力和文化压力时变得更有力量。

只有当父母或导师明白他们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角色局限性时,才能打造出一个明白自己真正所求的男孩,打造出一个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的男孩。14岁的米什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是那种准备浪**一生,随波逐流的男孩。他是一个好学生,但并不真正用功。他是一名有天赋的运动员,但面对压力又总是轻易放弃。对他而言,可以没有真心朋友,受欢迎才最重要。和女孩在一起时,他也总是把吐露真情实感摆在一旁,反而更在意自己在其他男性心目中的地位。基于上述原因,虽然他曾交往过一长串女朋友,但却从来没有超越过最肤浅的那层关系。

在米什卡常去的教堂里,一位青年牧师终于注意到了这件事,决定找他谈谈。在一次周末礼拜散场时,他把米什卡拉到一旁说道:“你是一个如此热情又有趣的男孩,但却从不给女孩真正了解你的机会。你是在害怕什么吗?”后来,在牧师向我转述这个故事时,米什卡的回答仍然令这位导师感到非常动容。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眼含泪水,他最终承认:“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做。”牧师把米什卡的回答看作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好机会,他温和地询问男孩最初是如何开始自我怀疑的。米什卡分享道:他不确定自己的性与什么有关。他感到既羞愧难当又彷徨迷茫,他加班加点地工作以掩饰自己的情感,对外只展示自信和对地位的追求,感情方面更是肤浅而苍白。

后来,牧师开始辅导米什卡,历时多年,终于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善良,相信自己的内心,也终于开始相信自己的父母,并以更开放的态度探索自己的性感受。米什卡发现,有一个姑娘既能让他刮目相看,又能让他坦诚相对。随着他们越走越近,他对她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发现了更为深沉的情感,他对她动了心。他的恐惧害怕和经验不足险些伤到他了解自己内心的能力。

对色情的过度依赖是男孩需要帮助的一个预警信号,需要父母和导师特别注意。但是对父母来说,仅仅区分好奇心和强迫感就已经十分困难,再加上,性又是一个很少讨论的话题。

父母能做的就是找到一种有效方法,一旦孩子上瘾就立刻发出警报信号:在学校里和各项活动中表现下滑,甚至不再参加;大多数时间总是独自一人窝在房间,大门紧闭,房门紧锁;一旦有人越界,就暴躁易怒,甚至满怀敌意。在这种情况下,关心的数量、频率不是关键,关心所能起到的效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妈妈们、爸爸们确实注意到问题时,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及时介入——而不是单纯地责备或一味声讨。在恋爱方面,认可他的孤独和渴望,认可他的沮丧和内向。作为父母,表达出愿意和他并肩作战,一起迎接困难重重的青春期的强烈愿望。只要男孩能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接收到父母释放出的信心,他就能卸下重担,走出困境。在此之后,他就可以自由地迈出另一步了。

阿里和他母亲鲁思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当父母下定决心要让儿子的性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时,会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鲁思来见我的时候非常着急,她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一直以来,她都在暗中监视着儿子的手机和电脑,她发现,儿子在和学校里的女孩交流时言语越来越露骨,和其他男孩吹嘘时越来越粗鲁,言谈间涉及了大量和性行为有关的色情内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这位妈妈看到了儿子与一名成年女性的聊天记录。这名女性在“母亲面包坊”工作,她自己的感情生活仿佛一团乱麻。阿里妈妈看到了儿子收到的短信,其中那名女性撩拨阿里和她**,并鼓励他把想象中的行为描述出来。

鲁思不知所措。她的问题是“这正常吗?”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完全展示了一个母亲在抚养青春期儿子时产生的自我怀疑。我的第一条建议是向她保证,她可以相信自己。在养育一个好儿子这件事上,世上没有什么秘密是只有男人才知道的。就如同她需要面对自己的员工一样,在面对阿里表达自己的性需要时,她无论如何都应当为他设定严格的限制。她应当释放出的信息是,他的爱和他的身体是珍贵的。即使他人放弃自尊、放低身段,他自身的渴望也不应当被滥用。

除了在色情文字方面栽跟头,男孩还会陷入其他困境。其中一个常见的“坑”就是只追求得分。问题暴露出来的必要表征可不仅仅是随意“约炮”。基于天生的欲望和好奇心,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希望能在探索性欲的同时无须承担责任的负累。但如果他累积的经验总是短期的、肤浅的,仅以满足性欲为目的,那父母就要留心了:他可能有什么特殊原因,刻意回避亲密情感。他可能既不愿承认,也无法承认这个事实:害怕自己的内心一片荒芜,没有可以和女朋友分享的精神家园。更深刻、更令人满意的性经历,有助于提升情感方面的语言表达,还能提升关爱他人的能力,上述种种都是男孩性发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为了对身陷困境的年轻男性施以援手,需要从同情、理解和自信心多个方面进行干预。成年人应该时刻谨记男孩脸皮特别薄这个事实,他们要么不发一语,要么更加糟糕,干脆对自己强迫症一般的行为强行抗辩。只要有个成年人能够关心他,创造条件让他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行为,男孩就会非常感激这个人。有时候,我们需要做的真的就只是提个问题,或者静观其变,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有时候,如果成年人能够分享自己的经历,男孩的孤立感和羞愧感就会得到缓解,咱们成年人中大多数人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汤姆和汤米有着大量的父子相处时间,所以当汤米进入青春期时,他们的父子关系基础非常牢靠。儿子展现出崭新的成熟味道,话题涉猎也更为广泛,这令汤姆非常欣喜。汤姆和他的妻子间如同友谊般的夫妻关系也非常深厚。早在八年级,汤米就发生了转变。之前的他喜欢和哥们一起玩电子游戏,但很快他就陷入一段忠贞不渝的恋爱关系中。但他的女朋友发现,他对这段关系的依赖令人窒息。当她为了别的同学和他分手后,汤米表现出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愤怒。

幸运的是,这对父子常常一起开车去看足球比赛,路上可以有很多时间交流。于是有一天,父亲问汤米,当初他是如何处理分手这件事的。汤米倾诉道,其实当时的自己非常需要一个亲密的伙伴,也坦言非常羡慕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很可惜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伴侣。于是,汤姆作为一名父亲,决定在儿子面前掀开这道神秘的面纱,告诉他拥有并维护这样一段稳定的关系应当做些什么。他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失望。来来回回多次讨论后,汤姆向儿子保证,他迟早会明白:寻找伴侣不是一场比赛。眼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汤米多多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当然包括如何从失望中振作起来。

不管这个出现在男孩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成年人是父亲、母亲还是导师,上述这些例子都说明:扭曲的规范和压力只会阻止男孩获得并实现一段令人满意的关系,牢固而有力的沟通却可以增强男孩对扭曲的规范和压力的抵抗能力。压力来势汹汹倒也不完全是坏事,这令威尔清楚地认识到他需要有人关心,需要有人为自己提供真正的情感支持。肖恩也在压力中学会了信赖他人——一位教练,阻止自己陷入强迫性的、道德沦丧的性行为中而无法自拔。通过正向激励,布雷特也找到了利用沟通来扭转自己游戏人生的人生态度的方法。阿里的母亲和汤米的父亲都利用他们与儿子之间牢固的关系,帮助他们应对原本可能会把他们拖垮的艰难挑战。

寻找真爱、寻觅恋爱伴侣并确定恋爱关系是一个男孩所必须承担的、与他的人生成长齐头并进的任务。当他们登上这个乖张的舞台时,周身萦绕的都是被歪解的、刻板老套的男性形象,环伺着充满**的陷阱,他们怎么可能不感到困惑迷茫呢,甚至完全迷失自我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青少年想要独立思考,那些试图帮助他们的人所能提供的最可靠的帮助就是爱他并了解他。沟通和倾听作为一笔保护性资产,可以强化男孩对爱和亲密感的承诺。知道有人会在他的大后方守护并支持着他,男孩才会变得自信,才能找到通往自己内心那条正确的路。

(1) MeToo,美国反性骚扰运动,英文直译为“我也是”,是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于2017年10月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性侵多名女星丑闻发起的运动,呼吁遭受过性侵犯的女性说出惨痛经历,借此唤起社会关注的运动事件。

(2) 直男,原文straight,此处为原文直译,也是当今网络高频词汇,意指男同性恋群体对性取向仅为女性的男性群体的总称。

(3) 千禧世代,原文millennials,指的是人口统计学家用来描述出生于1980到2000年的一代年轻人,媒体也将其称为“Y世代”。

(4) 非自愿独身者(Incels),是“Involuntarily Celibate”的缩写,通常指无法与女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将人们分为4种,一种是性感又有魅力、大受女性欢迎的男人(Chads);一种是有吸引力的女性(Stacys),她们通常会选择Chads;第三种是没有太多吸引力但依然能拥有性伴侣的普通人(Nomies),最后一种是Incels,没有吸引力也无法与女性发生性关系。

(5) 色拉布(Snapchat)是由斯坦福大学两位学生开发的一款“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脸书(Facebook)是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主要创始人为马克·扎克伯格,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照片墙(Instagram)是一款在移动端上运行的社交应用,以一种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将随时抓拍下的图片彼此分享。Snapchat、Facebook、Instagram,均为高人气网络虚拟社交平台,在西方颇为流行,尤其受青少年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