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

在流行文化和朋辈关系中,常常把男性视为性侵者,这种观点可能会影响男孩如何看待自己。例如,男孩第一次看色情视频往往和朋友在一起。他刚开始也许会觉得,这些网站上的图片很无聊或让人反感,但他会得到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看到这些会产生某种反应。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们由于害怕过分亲密破坏孩子的男子气概,开始有意识地疏远孩子。这减少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靠近以及影响的机会。人们一旦认为怀的是个男孩,即使他还在子宫里,也会受到与女孩截然不同的待遇。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心理学家罗纳德·利万特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维茨多姆·鲍威尔用“创伤”和“遗弃”等词,描述男孩在独立前的依恋之情是如何被削弱或破坏的。在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他对接触、亲密、爱和情感的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当他步入青春期,能够与异性约会和探索亲密关系时,就会渴望与人亲密接触。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男孩准备的色情剧本,他们天然适合扮演这样的角色。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男孩,但他对性和浪漫关系的需求,往往被视为是男性荷尔蒙驱动的结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十几岁女孩的父亲表达了他对女儿开始和男孩约会时的感受,他表现出一种引起共鸣的情绪:“我很担心。因为我知道我十几岁的时候和女孩子在一起是什么感觉。我要保护她,避免受到那些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的男孩的伤害。”

美国人特别不愿意与青少年讨论爱情和性,这使上述成见更加根深蒂固。根据马萨诸塞大学的社会学家艾米·沙莱特的说法,美国社会“不仅对青少年的性行为,而且对青少年的爱情都满怀不安”。并非只有父母觉得,应该远离浪漫关系,事实上,男孩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满怀责任心的成年人愿意和他们聊聊这些问题和欲望。

在这种集体沉默中,一些年轻人的不良行为尤为引人注目,更加深了人们对男孩群体的主观看法。有多少电影会把兄弟会男孩的态度和他们的“得分”文化,描述成“男孩就应该是男孩”的搞笑例子?花花公子和调情圣手的广告形象,到底影响了多少代满怀迷茫又缺乏经验的青少年?最近,一个敏感、体贴、焦虑的年轻人和我说起他的第一次性经历。特拉维斯解释说,他的女朋友脑子里充满了自我想象出的色情场面,要求他来一场“粗暴的性行为”,他觉得自己不得不进行一场所谓的表演。他只能从自己看过的色情片和同龄人的行为中寻找线索。我问他自己想要什么,其实他也不知道。问题是,在当今世界,如果用“不知道”和默许的态度来定义一件事,这可能会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或许是为了逃避僵化刻板的期待,大多数男孩学着把爱、性和感情的感觉常留心间。但正如艾米·沙莱特博士所说:“美国男孩最终要为一种反对亲密需求的文化付出代价。”男孩在成长为负责任的大人的路上,在完成这项关键的任务时,收获的是孤独,可能因此陷入困境。男孩被迫学会掩饰茫然和孤独,摆出一副坚忍不拔的禁欲主义姿态,好迎合那种歪曲他们真实情感的文化,他们被迫在沉溺于**的野兽和具有真实欲望的人类之间来回表演。他们的实际需求被传统文化的包袱层层压制,以至于许多男孩根本没法做出理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