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男孩与“小团体”

通常在两岁时,孩子开始把自己当作男孩或女孩来看待,这奠定了他们形成自我这一概念的基础。2011年至2016年间,被认定为跨性别者的儿童数量增加了1倍,这种对男孩女孩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正在逐渐消失。只不过孩子们自己意识不到,大多都还是会以男孩或女孩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而已。尽管如此,仍有许多迹象表明,我们对性别分类的看法正在不断发展。2017年,作家丽莎·塞林·戴维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辩称,自己的女儿从3岁起就开始排斥女性规范,但她并非“性别错位”,她只是“不遵守性别角色”。许多父母不愿限制孩子对未来的想象,也开始尝试用性别中立的方式抚养孩子。

尽管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他们的孩子,但性别规范在眼下的种种社会中依然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它影响着从着装造型、挑选玩具到建立友谊的一切选择。成长到3岁的时候,男孩和女孩开始出现重度的性别分离,这一现象虽然代价高昂,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益处。

研究表明,性别脚本鼓励男孩独立,鼓励男孩比女孩更自由地流浪远方。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男孩会比女孩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之外的地方游**。对自由的渴望,会让他们去探索、去冒险,从而为男孩开展社会生活灌注信心,锻炼他们的社交技巧。不过,自由也会使他们无法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影响。

男孩社会运行着一套它自己的规则。男子气概的规范驱动着这些规则运转。就算男孩不愿意,他们也会在规则的刺激下做出符合规则要求的事情来。在这套规则中,和朋友一起消磨时间变得带有目的性,也越来越成为男孩关注的重点。朋辈群体营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令男孩与家庭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单薄,他们和伙伴相处时的经历、进行的活动也通常不会在家庭或学校内分享。男孩乐于给别的男孩留下深刻的印象,乐于做更具群体价值的事情来保持他们的地位。

从学前班到青春期中期,男性之间的友谊是男孩发展人际关系技能和探索家庭之外亲密关系的主要方式。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男孩可以练习关心他人、相互信任、彼此分享、尝试给予,并学会接受。男孩会先把在家庭中习得的美德,比如忠诚,推而广之。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博士,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声誉显赫的精神病学家,他认为,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孩子们会学到相互共情和彼此支持。这种他称之为“密友”的更进一步的关系,能够教会孩子们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还能教会孩子们为他人作嫁衣裳。拥有一个朋友和成为一个人的朋友所具有的重要性在他的认知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学校编织出友谊网络、结交到知心好友,如此种种,开始令年轻人的生活从最初的以家庭和邻居为中心向外扩展。他们的生活呈现出新的面貌。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奈奥比·韦对身处青春期的男孩在友谊中产生的同情、爱和亲密关系的程度进行了记录,此次研究令她对“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友谊有本质区别”这一观点产生了怀疑。男孩之间的友谊特别重要,她解释说,拥有一个了解自己并接纳自己的朋友,能够提高男孩的生活质量。

遗憾的是,这种友谊被一种文化力量所碾压,男孩既无法绕过这种力量,也不能完全对它视而不见。有不少男孩都能就自己和他人的亲密关系对奈奥比·韦侃侃而谈。同样还是这群男孩,他们也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曾经的友谊渐渐消散,并且承受的压力变大了——要确保不被人误会自己是同性恋。随着男孩进入青春期中期,彼此之间关系的发展就要求他们去找个女朋友,并要求他们约束与同性间的亲密关系。

友谊对幸福至关重要,上文的做法只会令年轻男性群体与友谊二字背道而驰。近年来,心理学家们越来越关注一种被称为“流行性孤独”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老年人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常见。作家哈拉·埃斯特洛夫·马拉诺在谈到这个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时说道:“友谊非常像食物。我们需要靠它维生……当我们对社会关系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精神不振,甚至连身体都会出现问题。”研究表明,长期的孤独感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加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水平,并抑制免疫系统运转。基于对其流行性和危险性的高度关注,2018年,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任命了一位大臣,专门负责协调英国的公共卫生,为人们感受孤独提供应对措施。但愿吧,越来越多的关注能够帮助男孩更好地抵抗削弱他们友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