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帮助儿子完成学业

在对一些家庭进行研究时,我经常发现,父母的期望经常被编织到孩子的自我认知和志向抱负中。究其原因,就像老师一样,老师必须时刻警惕他们对某些学生的期望是否有所降低;父母们也要审视自己是否从现实角度,考量了孩子的能力到底能取得什么成就。他们是否在用自己的求学经历看待儿子的潜力呢?“孩子就是孩子”这种态度又有多少渗透到他们的期望中呢?他们是听天由命呢,还是付诸行动呢?在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时,他们是站在孩子的这一边,允许他们逃离这段师生关系呢,还是做出努力来改善这段关系呢?

在很多案例中,导致男孩在校学业欠佳的更深层原因,是由于其中一位家长没能履行尽自己最大努力的诺言。其中的原因很多,例如:由于一些不好的经历,男孩产生一种厌恶,可能之前被父母严厉批评过,厌倦了父母;又或者是未能准确找到问题,使付出的努力受挫。但一般来说,在学校表现不佳类似一种系统故障:男孩先是在家里自学,随后再投入学校的学习。学校可以训练男孩,让他们的学习更有效率。但是对于不想努力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很难让他们投入学习。

当儿子放弃学习时,父母都不知所措,或是病急乱投医。他们并没有陪伴孩子,反而对孩子专断、苛求和下命令;又或是冷冰冰地靠近他们,没有用心投入。这些方式都是无效的,而且不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孩子们倾向于做那些父母真正认为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当一个男孩落后的时候,有效的方式是思考孩子在这段关系中所付出的努力和面对的挑战,而不能仅仅揪着男孩存在的问题不放。

一旦父母对期望的底线设置清晰、恰当,他们就能回顾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角色位置了。父母们无法掌控师生合作关系,但是他们对合作双方的影响是有益的。我们从调查中发现,父母的态度会影响儿子对待老师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作业的回应。父母的支持也会影响到老师,老师会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并注意学生的投入程度。关注儿子的进步,向老师对待儿子的方式保持开放态度并且对老师的所作所为表示支持,这些都会激励老师做到最好。

父母作为自己儿子老师的队友,要保证老师掌握所有的信息,这样才能确保他们有效开展工作。如果老师进行得不太顺畅,父母应该引导儿子为自己发声,而不是绕过儿子代替他进行沟通。这有助于他学会自我主张和与他人协商。重要的是,这种策略引导他重新回到老师身边,提醒他这是他自己的关系。男孩也从父母那里得到信号,父母相信他能解决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只有当男孩自己放弃的时候,父母才能采取更主动的行为。有时候,这意味着邀请他去面对自己的挫折和失望,然后再次尝试。父母不能轻易接受儿子随意放弃与老师搭建的关系,或是放弃某个学科或课程,因为这些挫败会导致更普遍的悲观情绪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