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男孩与学校

科学课上,一个七年级的男孩满眼渴望地望着窗外的运动场,放学后他要去那里踢球。尽管老师尽最大努力,想吸引面前所有学生的注意,然而她环顾教室,却发现又有一个男孩正在偷看手机,教室后面还有两三个男孩在交头接耳。有太多具有竞争力的兴趣来与她争夺学生的注意力了。

根据历史学家米歇尔·科恩的观点,“健康的懒散”这种习惯是17世纪男学生投入学习的特点。在很多方面,“懒散”依然能总结许多男孩对学习的投入方式。只可惜,学习成绩不好的后果就没那么“健康”了。很多男生随波逐流,即使分数不及格,也不为所动。有人敦促他们更努力些,他们也无一例外地耸耸肩(表示不在乎)。许多男孩从没体验过全身心应对学习挑战所带来的满足感。学校教育会提供很多机会来培养学生的毅力,这正是一个人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所必备的能力,但太多男孩却轻易放过了。

2015年,《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提出“女孩正在超越男孩”,并把男孩称作“弱势性别”。这篇文章是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写的。该报告收集并分析了50万名十五六岁学生的成绩,他们来自65个国家。在调查全球“新”性别差距的同时,该报告还发现了不利于男孩上学的许多性别差异。

但是在以知识为本的全球经济中,通过检测并认为他们“孺子不可教”并不能成为充分的解释。我参观过全世界许多学校,在面谈和课堂观察中见过各种男孩,他们是那样明显地渴望成功,这一直深深打动着我。如果一个男孩在接受教育方面很懒散,说他“不在乎”,这种传统的解释将远远不够。“不在乎”是结果,而不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