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的几点建议

我在上文中曾提到过朋辈咨询项目,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在学校里推行开来是有充分理由的。这些项目包含针对基本技能的培训,目的是为了“让男孩做好迎接生活的准备”。分布各地的SEL项目都在响应这个目标。根据促进学术、社会与情绪学习协同发展组织(CASEL)这个致力于学术研究、实践锻炼和规则制定组织的说法,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是其“学业成功的基础要素”。让参加过朋辈咨询项目的男孩对它给出评价时,他们更看重自己已经习得或者深深依赖的那些技能,包括倾听他人、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学会信任他人。他们也热衷于了解其他男孩正在经历的事情,乐于与他们的同学们保持更紧密的沟通。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自身正在经受什么困难,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老师和学生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冲突:老师是应当作为给分数的权威,还是应当扮演知己的角色。这对冲突必须厘清。只有这样,男孩才能感知并捕捉到向老师诉说个人问题的时机。害怕听到建议、不敢判断是非、担心被人审视,或者不愿被人压过一头,与以上种种可能性关联的本能反应都会使男孩把事情藏在心里。对老师来说,解决办法就是从个人层面上与每个学生建立联系,从一系列关系姿态中汲取灵感。打个比方,通过与学生分享共同的兴趣、交流彼此的相同之处,或相同的经历来加深双方的连接,传递自信,甚至传递幽默,都会很受欢迎。期望最终能够感化更多不愿言说的男孩的内心。

纪律处分会引起男孩的情绪波动。学校往往将教育者定位在管教模式而不是辅导模式,贯彻行为准则是第一要务。我所了解到的基本原则是:**男孩遵规守纪的最好办法是正风肃纪、令行禁止。说真的,我遇到过的许多男孩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只有在面对事情发生后的残酷现实时,才能唤醒他们重新考虑当初的冲动。但惩罚的确有助于男孩获得更强的洞察力和更优秀的自控力。尽管这通常是一派胡言,但当惩罚成为主要手段,男孩很容易就会撤退并做出合理的防御行为,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的错误,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泰德是个文静的男孩。但有一天他却和老师发生了争执,因为他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时候被老师逮个正着。尽管违规的事实是如此清晰明了,泰德还是勃然大怒,这太让人意外了。老师不肯倾听他的感受,直接关他禁闭,于是他开始失控,开始骂人。幸运的是,那天晚些时候我还没有离开学校,碰巧就遇到了这件事。从早上开始,他就独自坐在这间办公室的一张桌子前,学校也勒令他停学。但当我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时,他又爆发出新的不安。我就那么安静地听着,对他身陷困境表示同情。因此没过多久,泰德就崩溃了,他开始哭泣。他承认,一旦需要处理复杂的情感,他的压力就特别大。

在激烈的大学录取过程中,与他的感受相比,他的母亲更在意他作为一名有天赋的网球运动员在球场上是否成功,这让泰德很伤心。他孤独又不知所措,老师抓他的现行时,他正在回复母亲发来的紧急短信。所以泰德当场大发雷霆。当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向我倾吐出来后,我们便着手安排他向老师道歉,向老师解释他的暴怒与老师无关,并愿意接受她提出的任何要求。而且我们也同意与泰德和他的母亲见个面,以更为真诚的态度帮助他们重新搭建沟通渠道。想要达到目的,施加限制往往并非到此为止,反而恰恰是个开始。

不幸的是,因为找不到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许多青春期的男孩都身处情感断联的状态中。为了抑制复杂多变的感情,这些男孩不得不保持防御姿态,变得冷酷起来。管教和惩罚似乎成为与这些强硬男孩接触的唯一方式,因为他们变得如此疏离而不可触及。但还有一个办法也很值得一试:教师和教练可以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

我们曾为费城制定过青少年暴力预防项目(youth violence prevention program),首批参训男孩也管它叫作“和平武装队”(Peaceful Posse)。项目有一个关键环节:为在青少年中心、体育项目和教会团体的工作开展培训社区领袖。我们的目标是培训成年男性,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从未与成年男性近距离生活过,让他们学会如何向男孩展示应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成年男性为身处青春期早期的男孩成立了课后小组。在小组中,包括组长在内的每个成员,都会谈论令自己烦心的种种过往。这样做,能让人觉得纠结情绪问题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从而自然而然地讨论内心感受,还能够提供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来替代电子游戏、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所打造的动作人物和战士一类的男性形象。

与此同时,一名任职于郊区某学校的长曲棍球男教练在某次集会上进行了一番演讲。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同时还是一位广受好评的数学老师。他那次演讲的题目是“哭泣”。因为他意识到,他曾教过或辅导过的许多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都曾被男性应有的刻板观念所束缚。他在演讲中分享道:“我算是看明白了,对能够深切感知事物的男性来说,打开心扉去感受诸如心碎、忧伤和悲痛等种种情感,是无比自然的一件事情。”于是他作出决定,要向他的朋友们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要情绪需要,甭管是私下场合还是公开场合,该哭就哭。虽然他的这一做法违背了禁止男人敞开心扉的文化传统,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有责任诚实地面对一个成年男性与青少年男性的情感生活现状,毕竟他对这些青少年来说是榜样一般的存在。

体育运动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体育运动为男孩提供了大量测试自身勇气的机会,这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情绪。许多教练,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教练表示:他们在面对自己的角色时,不仅仅把自己定位于赢得比赛和训练运动员的教练者上,还会定位于对运动员性格的塑造者上。他们明白,在面对表现不佳的男孩时,自己的一番叮咛能够触发双方心与心的坦诚交流。让男孩分享他在团队或一场比赛中的自我认定,尤其是当他在某些方面遭遇短板时,往往令他能够打开自己这扇紧闭的心灵之门。认识到自己的贡献对团队而言不可或缺,能够将男孩的感受从恐惧、自卑转变为更加集中注意力、拥有更为明确的动力,更能够鼓励男孩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挣扎和感受表达出来。在赛艇、跑步、游泳和其他团队运动中,一个男孩的性格会在他力有未逮时不经意流露。这种时刻对教练来说不啻为一个大好机会,正好用来帮助他拔高成绩、大步成长。但这需要男孩转变对自己的认识,并展开一次针对自身情绪的反思。对于男孩来说,想要成为赢家,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条路,清除他自己思想中的重重障碍。

(1) 恐慌症(panic),好发于二十多岁,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有强烈害怕或不适感受,突然发生下列症状中四项以上的疾病:心跳加速或心悸,出汗、发抖或战栗,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梗塞感似会呛到,胸痛不适,恶心或腹部不适,反胃,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将发狂,感觉异常、麻木或刺痛的感觉,冷战或脸潮红,头痛,不稳感,头昏沉或快晕倒的感觉,失去现实感,感觉事物不真实,失去自我感,感觉与自己疏离。

(2) 网络社交媒体一代(iGen'er),专指1995年至2012年出生的人,这代人成长于数字时代,伴随着社交媒体一同长大,经常使用上网设备,而千禧世代(指1980到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是被迫接受这些产品的。

(3)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译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可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呈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表现为描述自己或他人的感觉有困难,关于情绪的词汇极其有限,缺少幻想,对情绪变化的领悟能力差,心理治疗反应不佳。

(4) 幸存者综合征,是幸存者在各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严重灾难性事件,如在地震、战争、交通事故等中,精神受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抑郁、梦魇、夜惊、情感脆弱等。

(5) 标尺培训(RULER)是情绪识别(recognizing)、情绪理解(understanding)、情绪分类(labeling)、情绪表达(expressing)和情绪调节(regulating emotions)这五个项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