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VS运动迷”谬论
我特别喜欢有关书呆子对阵运动迷的故事。在读《圣经》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卫对阵歌利亚,就是典型的《菜鸟大反攻》(Revenge of the Nerds)式的故事。一方是高个低能的歌利亚,另一方是瘦弱但聪明的大卫,大家都以为大卫会被打垮,但是聪明的大卫运用高智商连续打击了笨蛋歌利亚,然后和热辣的啦啦队队员一起离开了。或者他至少可以娶8个妻子,这跟《圣经》中的故事结果一样。
我们其实可以把历史看作一场为了争夺霸权而发生的书呆子VS运动迷的战争。作家本杰明·纽金特(Benjamin Nugent)在《美国阿呆》(American Nerd)中写道,当工业革命迫使人们进入室内,长期坐在椅子上从事没有男子气概的工作时,紧张局势加剧了。一些男人开始意识到必须要重振雄风了。
对此,人们的观点两边倒。一部分人,像常在户外活动的健壮的总统泰迪·罗斯福(Teddy Roosevelt),他就抨击肩膀“斜得像个香槟酒瓶子”的年轻人。另一派,像极客英雄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一个有着“香槟酒肩膀”的法国人,他在撰写巨著的十年间,很少离开他的床。
可以想象,我和我的朋友们总是对溜肩、书呆子的形象感同身受。我的观点是:这是不健全的身体搭配着健全的头脑。
但这个计划对于书呆子的世界观来说算是一种轰动。因为聪明的书呆子和没文化的运动迷的刻板印象是不准确的。恰恰相反,从科学角度来说,用聪明的运动迷这样的说法更为准确——有氧运动能增强脑力。这似乎不太公平,大自然像是开了一个宇宙级大玩笑。
幸运的是,对于瘦弱和肢体不协调的人来说,不需要通过成为一名全明星英式橄榄球运动员来提高智力。因为任何运动、任何类型的锻炼都是有效的。(我去的健身房的销售人员执教一支魁地奇球队,这对于喜欢运动的不合群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瑞迪(John Ratey)是锻炼和智力方面的专家,他是《运动改变大脑》(Spark:The 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一书的作者。瑞迪认为,锻炼既能在短期内改善你的大脑(在有氧运动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大脑会变得更敏锐),也对长期改善大脑有极大效果(可以延缓大脑老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锻炼可以在各个领域刺激大脑,包括注意力、记忆力,以及情绪和冲动的控制等。
他的书中针对锻炼的研究有几十项,我挑了其中一项。《锻炼和运动研究季刊》(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每天做20分钟锻炼的学生相比,佐治亚州的一些每天做40分钟锻炼的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更大;而那些没有锻炼的学生,则没有表现出任何学业上的改善。
这些发现具有进化意义,正如瑞迪所说,“在追踪猎物时,我们的祖先需要耐心、乐观主义、专注和动机才能坚持下去。而所有的这些特性都受到血清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所以,当我们在走路或跑步时,我们逐步进化,能够分泌更高水平的这些化学物质。
在细胞水平上,瑞迪说,锻炼可增强神经可塑性,增加血流量,以及一种被称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蛋白质的水平,他给它们起了个昵称——大脑的美乐棵(2)。如果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办公室里有一台椭圆机,他可能已经破解了大统一理论。
那么,运动队里的人也可能成为学术明星,则是理所当然的。只有一个复杂的因素会对此产生影响:运动迷可能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毕竟一天的时间只有这么多。
我还没有发现任何关于运动队队员成绩和平均成绩之间有关联的严格的研究。但是,瑞迪相信,曲棍球队和足球队运动员的成绩一般高于平均水平,而橄榄球队和篮球队运动员的成绩则不然,因为他们忙于成为“学校之王”。谢天谢地,这种理论居然没有让愤怒的高中橄榄球运动员把他暴打一顿。
我真的要感谢我的跑步机办公桌,它帮我把思想和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做了结合(顺便说一句,我已经在上面跑了652英里)。在读完瑞迪的书后,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我就会做一些跳跃运动,尝试把解决方案从大脑里“取出”。有的时候这方法还真会起作用,起码能把我搞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