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情之泪”的切换效果

无论是感动的眼泪、悲伤的眼泪、压力的眼泪、后悔的眼泪,只要是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都算是动情之泪。人就是体验着各种动情之泪成长起来的。

事实上,只要是动情之泪,对于大脑来说,都是可以消解压力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泪腺处于副交感神经的控制之下。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才会流出眼泪。

我们平常说的“压力状态”,是指交感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人处于清醒状态时,是交感神经起主导作用,无法缓解高度紧张。那么,要想缓解紧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睡觉。

只有睡觉时,身体才会自然地切换给副交感神经主导,而紧张的状态得到缓和,压力自然也得到了缓解。所以,熟睡后的第二天早上会神清气爽,因为压力减轻了。

在清醒期间,要切换交感神经的主导地位实属不易,但要切换到副交感神经主导地位,还有一个办法—流动情之泪。

那么,什么时候会流动情之泪呢?感受到“脑压力”的时候。

孩子哭泣,是因为感到不快,因为有精神性的压力。而青春期和青年期,常有悲伤的眼泪、不甘心的眼泪,也是因为悲伤、后悔等不快产生的,压力仍然是流泪的诱因。

那么,感动的眼泪源自压力吗?

其实,也和压力有关系。

例如,奥运会选手从参加比赛到比赛结束,都在和压力抗争。直到比赛结束,站在领奖台上那一刻,才算是从压力中解放出来。在那一瞬间流下眼泪,是因为终于可以从长期的压力状态下解放出来。

而看到这一幕情景也一起流泪的人,正是因为产生了共鸣,一起体验了如何从压力下解放出来。

看电视剧、电影会哭,也是因为在剧情中模拟体验了剧中人物的人生和情感,对他们当时的心情产生了共鸣,这时流下的眼泪是感动之泪。

交感神经感受到了各种压力而产生的兴奋,为了获得压力解放,就流下了眼泪,同时转换到副交感神经主导的放松状态。

但是,也有人虽然压力很大,感到很痛苦,却是想哭哭不出来的状态。

那就是抑郁症患者,因为其前运动区的功能低下。

各种动情之泪都和前运动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仅仅因为不快产生的压力是和工作脑有关;而悲伤的眼泪、不甘心的眼泪则是因为没得到快感产生的压力,和学习脑有关;需要有同感的感动之泪则和同感脑紧密相关。所以,如果这三大脑不好好工作,人就会是想哭却哭不出来的状态。

而且,我们有些时候并不是因为想哭才哭的。

当泪水涌上来时,想忍没忍住,就会哭出来。而一旦开始哭起来,就停不住,这种才是自然的眼泪。

这是因为大脑从过度紧张切换到放松的状态。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脑的机能下降,无法进行这种切换,所以才会出现想哭却哭不出来的状态。

那怎样才能哭出来呢?

流眼泪需要同感脑的作用,那么最好的办法则是锻炼血清素能神经,让同感脑的功能得到提升。

如果抑郁症患者想哭时能哭出来了,那就说明病情有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