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解压的原理
那么,人在流感动之泪的时候,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我们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让实验对象看剧情很感人的电影,然后以血流量为中心,观察他流感动之泪时脑中的变化。
前文中已经讲过,如果血流增多,那就代表大脑很活跃。
当然,要流感动之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管电影剧情多么感人,只看**部分也是无法瞬间被感动的。
要流感动之泪,需要感情的积累,以达到共鸣。
换句话说,就是必须一点一点地接受压力,让交感神经紧张起来,否则无法达到想哭的状态。
在感情积累的过程中,前运动区的血流量还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但在流泪的前一两分钟,就可以看到同感脑出现了缓慢的血流量增加的现象。这算是流泪的预兆期。
这时候,看电影的人体验到的感动会一点一点地涌上来,拥堵在胸口。
在眼泪流出来之前,同感脑的血流量会急速上升,会持续10秒钟。
这时候,实验对象哭出来了。
接着,血流量会降低到预兆期的程度,实验对象还在流泪。
然后,这种血流量较多的状态会持续1分钟左右,再恢复正常。
我把前期的血流增量期叫作“哭泣预兆期”,血流急剧上升期叫作“哭泣触发期”,其后的血流增量期叫作“哭泣持续期”。
当流下感动之泪时,同感脑是高度兴奋的。兴奋还会传遍整个大脑,把交感神经的紧张状态(压力状态)切换到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
当切换的信息传向脑干的上泌涎核(副交感神经的起点),眼泪就流出来了。
图4-1 哭泣前后期同感脑的血流浓度
异物进入眼睛时,流的是反射性眼泪—经过眼角膜的三叉神经,传送到脑干的上泌涎核,然后刺激脸上的副交感神经,再流出眼泪。所以,给眼睛上麻药后,就不会再流反射性眼泪。
但是,麻药起效果期间,会流动情之泪。动情之泪发出的让上泌涎核流眼泪的信号是另一条路径。
我认为,动情之泪的起点是同感脑。
当同感脑极度兴奋的时候,传达的刺激也就更强,眼泪就多,便达到哭泣的状态。相反,当同感脑的兴奋减弱,传达的刺激也相应变弱,眼泪便也少了。
让几个实验对象同时看电影,一边对他们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有眼睛湿润但没到哭泣程度的人。观察他的相关数据,发现他有哭泣预兆期,但没有哭泣触发期,这说明他的同感脑不太兴奋。
这些足以说明,同感脑的兴奋度和眼泪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