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宗教的共通之处

信仰是寻找人生目标的另一个持久且重要的来源。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倡导者和信仰的倡导者经常发生口舌之战,但在谈到“人的目标感”时,就没有那么多争辩了。因为科学和宗教所维系的传统,本质上是相同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人们尽管遭受深重的压迫和苦难,仍然坚持奉献及保持内心平衡的故事。每一种传统都在倡导一个观念:我们越接近我们的目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感到越满足。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沃伦的那本很有影响力的书《目标驱动的人生》的主题。在我和安·柯比几年前完成的一项对于“道德模范”(指那些在人生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诸如同情、公正等道德理念表现出非凡的承诺的人们)的研究中,我们访谈了一些对自己的信仰有强烈坚持的人。他们告诉我们,在遭遇考验其信仰的困难时,他们一点儿也不感到难过,而是心怀感恩,甚至有些喜悦。这些身上闪耀着目标的“光芒”的人,给那些知道他们的人们和听说过他们(如何尽己所能来帮助食不果腹的贫民,为公民权利而奋斗,以及做出其他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的人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本书中的大部分例子都取自生活领域,如工作、家庭、公民职责等。但毫无疑问,信仰目标可以带来个人积极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益处。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列举一些年轻人如何通过信仰找到有积极意义的人生目标的例子。当然,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下,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少被人们采用。《纽约时报》曾在2007年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就像轮胎在漏气一样,年轻人正在慢慢远离信仰。”这是各个教会普遍面临的问题,教派领袖已对“年轻人出走潮”现象发出了警讯。但也有相反的趋势,成年人坚持的信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就年轻人目标的潜在来源而言,据观察者描述,一种新的“代沟”出现了,无法超越这种“代沟”,让很多父母不愿意,或是无法将信仰传承给他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