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目标与卑劣的目标

我需要提出的最后一点,是关于“如何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目标感”。它会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也是我在做演讲时经常会被问到的刁钻问题:“如果是‘糟糕’或‘邪恶’的目标,会怎样?它们是否和积极的、亲近社会的目标一样,能给人带来‘真正的目标感’?它们能同样给人带来动力吗?我们如何判定一个人的目标是好的还是恶的,崇高的还是卑劣的?”

毫无疑问,的确有一些投身于崇高目标的人却作出极其邪恶的行为。或者还有更常见的,一些人顶着崇高目标的名头,做的却是卑劣的行径。历史上不乏暴君,为了所谓的更高原则,以不公正的手段杀害人民。要想真正称得上崇高的目标,“如何”付诸行动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目标,都是需要受到很强的道德感指引的。寻找崇高的目标,一方面意味着献身于某件值得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以高尚的方式去做。因此,要区分目标是卑劣还是崇高,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它的手段与结果是否都是高尚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说“为了追求消灭世界范围内的贫穷而把穷人都灭绝了”,这显然就不能算是崇高的目标。

就我对人生目标的观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跟对此话题有兴趣的学者的讨论,以及我个人对问题的思考,我总结出以下三点:

1.只有积极、贴近社会的目标才能带来持续的激励、动力和适应力,这些是真正的人生目标所具有的特征。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我们人类自然体质带来无法改变的特性:当我们对他人作出善意的行为和表达同理心时,我们就会体验到一种“道德升华”的感觉。

2.邪恶或卑劣的目标也许能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强的激励感,但最终会**然无存,或者慢慢被与日俱增的怀疑和不确定感所消耗,或者被突如其来的自毁行为所摧毁。这里再次提到,我们的生理结构(在某些程度上)就是我们的命运:当我们作出不人道的行为,采用的方式不符合内在的道德标准时,我们就会被身体的程序设定,体验一种“道德厌恶”感。这种感受不是即刻的,也不是有规律产生的,但最终是无法避免的。

3.崇高的目标能够促进他人的幸福,追寻目标的过程要遵循诚实、尊重这样的道德准则,要本着恰当的、谦虚的精神而非自我膨胀。卑劣的目标会伤及他人,追求卑劣的目标,往往经由欺骗、不尊重的方式,反映了当事人极端自私或狂妄自大的动机。那些披着代表人民利益的外衣发动战争的暴君,依靠背叛、谎言和恐吓来维系自己的权威,把他们和那些真正说真话、倾听人民心声、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人民需求的受人欢迎的领袖区分开来,并不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