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5岁
培养求知欲、增加运动、演奏乐器
孩子在模仿中成长
接下来依次介绍2岁左右开始的“培养求知欲”,以及3~5岁左右开始的“运动和乐器演奏”。
虽然说求知欲是大脑成长的原动力,但2岁左右的孩子具备了学习能力吗?
2岁左右,孩子就开始意识到他人和自己是两个独立的存在了。[8]
能不能再解释一下……
也就是说,这是孩子开始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开始进入认识外部世界的时期。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提升他们的知识输入量,让他们知道“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啊”。而且,将通过书本和影像中学到的“虚拟世界”的信息与“现实世界”相结合,还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呢。
您前面说过,图鉴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对吧?在看完图鉴后,如果孩子有兴趣,再带她去亲自体验。
是的。而且,即使孩子看到图鉴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兴趣,也不用马上放弃。刚刚我们不是提到过“单因接触效应”吗?这种情况下也适用。即使一开始不怎么感兴趣,但只要偶尔翻开几次图鉴,孩子就会渐渐喜欢上的。
哦!
这个时候,脑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反复接触同一信息,就会多次用到特定的网络,并不断强化它。这样一来,信息处理的效率就会提高,逐渐熟悉后,会觉得这些内容很亲切。研究表明,这种亲切感,会让大脑误以为我们已经爱上了这些内容[6],而热爱的事物也往往更容易被记住[7]。
原来如此!我还嫌图鉴太占地方了,刚把它们卖了。
太可惜了。(笑)图鉴中包含各种丰富的信息,对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很有帮助。
另外,看到父母热衷于自己兴趣爱好的模样后,孩子会开始模仿。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大脑的运作机制来进行解释。
是吗?
人的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系统。当我们看到其他人的某些行为后,这种信息会被传送至镜像神经元系统,即使过了一段时间,镜像神经元系统也能回忆起这个动作并开始“模仿”。婴儿也是如此哦。有研究表明,给12个月大的婴儿看某个动作后,即使过了4周,他们也能成功地模仿出这个动作。[9]
啊!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名词叫“引导效应”,即前期信息会对当事人的判断和行动产生影响。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告诉被实验者,老年人走路是很慢的,结果这些被实验者在离开后,走路的速度还真的就慢了很多[10]。可见,引导虽然只是一种语言,却会改变人们的行动。
我在看完黑帮电影之后,也觉得自己走路很“拉风”。(笑)
正是如此。(笑)因为大脑只有一个,受到输入信息的影响自然也是难免的。
从“镜像神经元的模仿”和“引导效应”这两个方面来看,想让孩子做什么,首先在于大人的以身作则。孩子是在不断模仿中长大的。
反过来说,如果父母一天到晚沉迷于手机或电视,那孩子也可能会变成这样。
我觉得孩子的确会模仿父母沉迷于手机和电视的样子。同样,如果父母能表现出热爱自己兴趣的事物的样子,孩子的求知欲就能得到更好的激发。
培养兴趣就交给我吧!
我一定会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的。
只要能加速心跳,“捉迷藏”也是一项好运动
接下来,说说3~5岁左右开始的“运动和乐器的演奏”。
运动,就是例如体操班或者游泳班之类的吗?
如果孩子喜欢,当然可以让他去上一些培训班。但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就找一些例如在公园里玩捉迷藏之类轻松的运动。其实运动不分好坏,只要能加速孩子的心跳就可以了。
只要能跑动起来就可以是吗?
没错!运动可是大脑的好帮手,不仅能提高执行力,还能减少焦虑,使精力更充沛。例如,某项以儿童期的孩子为对象进行调查的研究表明,体力(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灵敏性等)好的孩子,两侧的海马体积比体力差的孩子大,记忆力也更好[11]。
啊!这太令人震惊了!
自古以来就有“文武双全”的说法,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我看来,学习和运动完全一样。虽然不能说只要运动就能记住英语单词,但不可否认,作为记忆容器的大脑,在运动后确实有所成长。
我从没有想过这一点。
出去玩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运动本就可以防止小儿肥胖。有调查表明,孩子的肥胖会降低海马体的体积[12]。成人也是如此。另外,以学龄期儿童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越是肥胖的孩子越经常玩电子游戏[13]。
哇!
最近,电子游戏也被冠上了“电子竞技”的美称,所以可能也会因此有人认为“游戏也能让人变聪明吧”,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过度沉迷游戏可能会导致运动不足、体形肥胖,进而对大脑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过度沉迷游戏导致肥胖,海马体就会缩水了吧。
还有研究表明,运动对提高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青春期前的孩子,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后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学习能力也会因此提高[14]。高负荷运动对学习成绩和记忆的积极影响也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15]。简而言之,“运动可以锻炼大脑,提高大脑的机能”。
这样就能记住了。(笑)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让孩子在学习某项运动技能之前先进行跑步等热身运动,不仅有利于技能的掌握,还能让孩子长期记住该技能[16]。
也就是说……
也就是孩子在练习自行车或跳绳之前,如果在公园先玩上一阵子捉迷藏,效果可能会更好。这也算是一个育儿小秘诀吧。
这可真是个好方法!
那有没有特别适合运动的时间段呢?
最理想的是早上。有数据表明,在做同样运动的情况下,早餐前或傍晚的代谢量要高于白天的其他时间[17]。基于预防肥胖的观点,以及运动能提升注意力的观点,我还是比较推荐晨练。
那么,如果早点儿出门,在前往幼儿园的路上途经公园时,停下玩一会儿,是不是也有效果呢?反正早上就算有时间,我也都只会盯着网络视频看。
当然可以啊。其实对大人来说,那也算是一场小小的运动了,我想也有助于提升您的写稿效率。
太好了,冲!
乐器和运动一样对大脑有益
除了运动外,还有一件能同样提升脑力的活动——乐器的演奏。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学过钢琴的人都比较聪明。
的确如此。有研究表明,通过演奏乐器,可以充分调动大脑负责空间认知、执行力、语言等功能的多个部位,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18]。而且如果孩子真的能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对求知欲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原来如此。只是刚开始的那段时间有点儿困难,大部分孩子都是被父母逼着学的。
是啊。这样就很难坚持下去了,而且过度的压力还会阻碍大脑的发育,所以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乐器触手可及的环境中,让他看到父母都十分享受乐器演奏的模样。即使孩子现在不喜欢乐器,也可能在将来的某天突然说:“爸爸,我也想玩乐器。”
要真是那样,可就太好了。
其实哪怕只是听听音乐,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因为音乐从耳朵传入大脑后,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处理[19]。大脑会分析声音的音高、音色、声音强度、节奏、旋律等,从而刺激人的情绪。
那么多的事情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吗?虽然我家的孩子不怎么会乐器,但最近经常即兴填词,然后自己唱着玩。
那也是很好的脑力活动啊。不学乐器也没关系,只要意识到音乐近在咫尺就可以了。运动和演奏乐器对成人的大脑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这一点我将在下一章中进行详细解说。
带孩子去他感兴趣的河边游玩
我是编辑T。泷老师告诉我,如果孩子对图鉴或书籍感兴趣,那就带他去看实物吧。
儿子在培训班的理科课上学到“河上游的石头较大,下游的石头较小”后对我说:“我还没见过‘河’呢!”于是我带着孩子坐着电车,在多摩川的上游和下游慢慢观察了一整天。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旅行,但孩子却觉得开心得不行。我觉得刺激求知欲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