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坚毅力

目标导向、持之以恒

“GRIT比IQ更重要”是真的吗?

最后是“坚毅力(GRIT)”,它指的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坚持到底的力量。GRIT是由Guts(拼搏力)、Resilience(恢复力)、Initiative(自发性)、Tenacity(韧性)的首字母组成的词汇。

我刚才在网络上查了一下,这是一本畅销书的名字[35]。

是的,这本书是2016年出版的,不过大约自10年前开始,心理学家达克沃斯博士(2)就在各种论文中指出了GRIT的重要性。

为什么这个概念会突然受到关注呢?

这大概是从“GRIT超过IQ,成为决定学业成功的指标”这个意外信息开始的[36]。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成功人士往往都被认为具备异于常人的高IQ,但达克沃斯博士却认为:“其实GRIT带来的影响更大。”

啊,是这样啊。所以再高的智商,只要不坚持到底,也是不会有结果的吧。

就是这么回事。反之,即使IQ不高,但只要GRIT足够高,也一样能成功。有研究表明,GRIT越高的人,其人生的幸福指数也越高[36]。

那么,哪种人的GRIT更高呢?

自信,总是相信“自己能行”的人,也就是那些觉得“虽然不知道能否立刻看到结果,但总有一天能看到”的人。GRIT低的人,则总是觉得“自己做不到”。

我不就是这样吗?(哭泣)

和自我肯定感一样,自信最终也会被自己的记忆所左右,所以成功体验还是很重要的。

除此之外,“决定结果的不是才能而是努力”的想法也很重要。如果觉得只有才能决定成功,那么一遇到障碍就会轻言放弃了。但如果相信努力可以成功,就会努力学习、多多请教老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全家一起坚持“登山”

原来如此……不过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像运动员那种咬牙拼命的做法。所以我一直在想,没有毅力的人该怎么办呢?

我很理解你的想法。确实,即使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没有几个孩子能坚持到成功的。不过,坚持到底的这种毅力,其实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那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孩子还小,当然也就不可能单独坚持做完某件事,所以不妨和家人一起挑战坚持做完各种事。比如,一起大汗淋漓地爬到山顶。这虽然只需要花短短一天,但一样会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高中的时候参加过登山社团。爬山的时候,我会把这个过程分成若干个小段,默默地告诉自己是“下一个目标到这里”,然后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总是在不经意间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已经爬到这里了”。而且到达山顶时的那种“坚持到底的喜悦”,确实是日常生活中无法体会到的……

是吧。小时候经常体验到这种喜悦的孩子,也会比旁人更有毅力。作为父母,我们不必强求孩子“既然决定做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我们只需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应该会喜欢这件事吧”,并在找到他的兴趣点后,教会他设定目标的正确方法即可。全身心地投入到真正热爱的事情中去,是不会觉得辛苦的。

原来如此。那就找一个孩子热爱的事,大家一起去挑战吧。

“未来的梦想”有助于培养GRIT

就像刚刚提到的分段设定登山目标一样,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埋头苦干便可,而是应该树立一个长期的目标,并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天完成一点点,自然而然就能坚持下来了!长期目标尤其适用于需要持续学习的事情。研究表明,有意识地分阶段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比那些单纯告诉自己“你要努力”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38]。

让孩子拥有长期目标……这个我不太理解。

就是让孩子设定一个“未来的梦想”。比如我的孩子就特别喜欢科学,所以他的理想是成为“海洋生物学家”。

就是更具体了。

于是我问他:“那你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海洋生物学家呢?”他的回答是“去海洋大学”,于是我又进一步问“那你要怎样才能进海洋大学呢”。把理想和目标不断分解后,就有了今天为之奋斗的理由。

长期目标需要设定得更具体吗?我女儿的梦想是“成为爸爸的妻子”。(笑)

那您听到的时候是不是非常高兴啊。(笑)言归正传啊,我认为目标越具体,实现的可能性就越高。当年我再次报考医学部的时候,也就剩下半年的学习时间了。不过那半年中,我总是一边想象着自己拿着听诊器工作时的样子,一边思考:“我该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呢?”“这个月必须完成哪些目标呢?”“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等等。

这听上去怎么有点儿商务谈判的味道……

嗯,确实有那么一点儿。不过只要大人引导得好,孩子也是可以做到的。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内心也有一个“长大后的梦想”吧。暂且不论目标应该分解到何种程度,但至少要让孩子有一个长期目标。

那要如何让孩子设定长期目标呢?

可以多问问孩子的想法啊。例如可以偶尔问孩子:“你将来想做什么?”或者“有什么梦想吗?”的问题,这样一来,孩子也会认真思考,同时也能提高大脑特定网络的使用频率。孩子可能会回答“嗯……我要当科学家”。把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进行对比,这被称为“心理对比”[39],要尽量让孩子多进行这种心理对比。

原来如此。那您作为医生,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成为医生吗?

当然会这样啊。既然自己是个医生了,肯定也希望孩子能子承父业嘛。(笑)不过,我是肯定不会对孩子说“你得成为一个医生哦”。不是自己做的决定,孩子就不会上心,而且来自父母的过度期待也会给孩子的大脑造成压力。

不过,我很喜欢看一本叫《工作细胞》[40]的漫画书,在家的时候,也常常提到“巨噬细胞”和“小肠的培氏斑”之类的名词,可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我的孩子也会对医学产生兴趣吧。

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另外,我也常常会对孩子说“医生能够救死扶伤,为所有人带来幸福”“医学无国界,所以还可能周游世界呢”“热爱并沉浸于某项研究,可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哦”,等等,不断和孩子分享这份职业的魅力。

所以孩子如果觉得“做医生还有这么多好处呢”,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了。

当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后,父母就不应多加干预了。

不过我觉得有些孩子哪怕被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也回答不上来吧。虽然经常能看到那些“最受欢迎职业排行榜”之类的东西,但我总觉得排名第一的肯定是“不知道”。

很犀利。不过其实“不知道”也没关系。倒也不是说若不快点定下梦想就无法实现了。而且很多时候,孩子是有想法的,只不过还太模糊,所以才会回答“不知道”。

那么,在孩子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梦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可以假装无意地在家里放些儿童版“职业图鉴”之类的书,或者在平时的聊天中告诉孩子,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类型。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最近似乎孩子们的梦想都是做网络主播了。要是我家的孩子也有这种想法,该怎么办呢……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网络主播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孩子会出现这种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说起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医务工作也备受人们关注,据说越来越多的学生都选择了报考医学部。

随着新闻报道的增加,很多孩子都开始憧憬医务工作了吧。

作为父母,尊重孩子的梦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支持,这就足够了。孩子在看了网络视频后,或许会对编剧,或许会对电影和戏剧表演生出浓厚的兴趣。另外,专注于某件事的过程中,孩子的坚毅力也会得到不断提升。这种体验绝对不是无意义的。

不停止努力就不算失败

总是害怕孩子挑战失败该怎么办。就拿考试来说,为了培养孩子的坚毅力而让他大胆去参加考试,可又担心万一不合格,反而会让他“习惯放弃”,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嗯,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即使受到挫折,也别停止努力。

其实,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曾报考过京都大学的理学部,只不过当时是以遗憾落榜告终的。那时的我灰心丧气,很不甘心。结果第二次报考医学部的时候,我只花了短短半年时间就成功考上了。可以说第一次的失败和不甘成了我第二次报考时的动力,而且有过失败的经验后,我就能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了。

原来如此。

我们甚至可以换种说法:“只要没有停止努力,就不算失败”。我在参加心仪的私立中学的入学考试中失败了,无奈只能选择公立中学。如果当时家里的大人只是安慰我看开点儿,那这场考试带给我的也许就只有失败的经验了。好在当时家里人都在安慰我:“这次没考好没关系,有机会再试一次!”这种氛围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勇气。

可见家长的说法很重要!

是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可以直面困难、永不言弃。

我非常理解。对了,虽然我们一直在聊“坚毅”这件事,但并不意味着只能坚持做一件事,也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比如,很多人会将《成长的边界》(RANGE)一书与《坚毅力》(GRIT)进行比较,前者的主张是:“不一定非得只认一个目标,可以广撒网,尝试各种各样的‘广泛体验’,说不定反而会带来惊喜”。

我换过6次工作,最终选择了做一个撰稿人,所以完全属于“Range”派。的确,我觉得过去的经验对自己很有帮助。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纵向深入挖掘求知欲属于“GRIT”范畴,而横向扩展则属于“Range”的范畴了。不过对大脑而言,无论是“GRIT”还是“Range”,其实都是正确答案。就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优秀运动员选定项目的时间通常较晚[11];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般都对艺术充满兴趣[12]。这其实也符合“Range”的观点。

老师,那您倾向于“GRIT”还是“Range”呢?

我认为,可以先通过“Range”来广撒网,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然后通过“GRIT”深入挖掘。这也是我的习惯性做法。

我明白了。二者结合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不过与老师相反,我一般是先通过“GRIT”进行深度挖掘,接着通过“Range”来考察这一领域的周边是否有可发展性。

很好啊。很多专业人士也都采用这样的组合。最后,一起来总结一下提升坚毅力(GRIT)的方法吧。

如何提高“坚毅力(GRIT)”

①和家人一起挑战坚持做一件事

②将自己的兴趣与人生目标相结合

③不断实现小目标,积累自信

④不要总觉得自己不行,要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