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自我肯定感
坚持正向管教
从小就开始表扬孩子的微小进步
第五是“自我肯定感”,这在上一章中也曾提到过。“自我认可”的思考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什么”的自我效能感,另一个则是认为“自己很重要”的自尊感。
这都可以写一本书了!那么自我肯定感是在大脑的哪个部分形成呢?
就大脑区域而言,主要就是与“自我参照效应”相关的区域(内侧前额叶皮层、后部齿状回),以及与“自我评价”相关的区域(线状体、内侧前额叶皮层)等[27]。
您能再详细解释一下吗?
简单来说就是“记忆”和“感情”。
“记忆”和“感情”?
是的。我们的大脑负责储存各种信息,自然也有关于“自己”的信息。那么,关于自己的信息是如何形成的呢?那就是从小开始的记忆。
长大成人后,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回顾过往,或改写自己的人生。但孩子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只能通过“爸爸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朋友对我说过这样的话”“老师对我说过这样的话”来积攒记忆,这种记忆与当时的感情重叠在一起后,就形成了自我印象。
说起来,好像还真是这样。
因此,在频繁被否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肯定感会降低,而在频繁被认可的环境中长大,自我肯定感就会升高。
所以我们不能否定孩子,要不断鼓励和认可啊!
研究表明,自我肯定感越高,学习能力也越强[28]。也有观点认为,自我肯定感越高,在大学中取得的成绩就越好,自我肯定感高的人群,比自我肯定感低的人群具有更优秀的执行力。[29]
但也有可能是“优秀,所以自我肯定感高”吧?一般来说,全班第一名的孩子也更有自信不是吗?
的确不排除这种情况,这就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日本孩子的自我肯定感很低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自我肯定感呢?是要多表扬孩子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下表是一项面向多国孩子,针对“你觉得自己有长处吗”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30]。
不会吧!日本只有16%吗?
美国可是将近60%呢……
日本儿童的自我肯定感真是低得可怜。大部分日本儿童都缺乏自信,认为“我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做不到”“我很没用”……这种现象为何存在,很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日本儿童自我肯定感这么低呢?批评过头?表扬不足?
这是原因之一吧。有研究表明,经常被表扬的孩子,心理也更健康一些[31]。
当然这不代表我们绝对不能批评孩子。数据表明,“儿童时期总被表扬但也总被批评的孩子”与“总被表扬,几乎没有被批评的孩子”相比,自我肯定感基本相同[32]。
这个结论倒是很令人意外呢!
我认为,这个结果其实说明的是身边大人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无论是总被批评,还是总被表扬,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在意我”“我是被爱着的”。
啊,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不怎么被老师表扬或批评”的人群自我肯定感最低。既不被表扬也不被批评,可能就会觉得自己被无视了。我总觉得……和公司里的情况一样。
确实如此。被上司无视的人很容易失去自信。相较于被否定,被无视才是自我肯定感最大的敌人。因为没有人看到他们的存在。
首先承认孩子的存在价值,其次才是表扬孩子的努力,无论是长处还是短处,我们都应将其视为孩子的个性,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也有研究表明,多表扬孩子的努力,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很有帮助[33]。
如果只肯定结果,遇到失败的时候就难免意志消沉。这样一来,就会觉得自己真没用。
孩子失败是理所当然的。话说回来,大人就不会失败了吗?
如果每次失败都被骂,孩子就会逐渐失去自信,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犹豫不决,所以首先要正视失败。如果连大人都不愿意面对失败,孩子就会更加逃避了。
我总是只关心结果,一时还真是难以改变……
没关系,只要多提醒自己鼓励孩子的努力即可。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别拿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
比如“某某某都可以,你怎么就不行”吗?
是的。肯定努力以及努力的过程,首先就是不和别人做比较。
没有成为第一也没关系,要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道理我都明白,但是我女儿的好胜心很强,总是喜欢和同龄人对比。比如我问她:“想学自行车吗?”她会立刻回绝道:“不要。”但是,看到朋友们不用辅助轮就能骑自行车后,又吵着要学了,结果摔得惨不忍睹。(苦笑)
孩子们都是这样的。确实,其他孩子的存在可以激起孩子挑战新事物的动力,但是失败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了。要对孩子说:“没事的,那个孩子也是从失败开始的,只要每天练习就能成功。”
原来如此,受益匪浅!
让孩子看到大人“失败的样子”
还有一个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的简单方法,就是让他们看到大人失败的样子。
哦……如此一来,孩子就觉得自己失败也无妨。但是,我还是想扮演一个完美的父亲啊。
我理解你的心情。只是这样会对孩子造成压力。他们会觉得“都说人无完人,但我的父母怎么就一直那么完美呢”。
还要注意一点,有些父母会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批评他们,或是指挥他们要“这么做”“那么做”。
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不能太过分了。否则孩子就会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同时也会失去宝贵的试错机会。
是啊。我感觉日本人经常责骂孩子。
这其实是传统思想作祟。换句话说,大家可能还没有形成“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的意识。就亲子关系来说,“孩子是自己的分身”这种想法可能已经在很多父母心里根深蒂固了。
对育儿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只要为孩子限定一个最低限度的规则和约束,然后告诉他们“你可以随便做,可以自己决定”,同时,大人们也要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
我会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希望女儿能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大脑的发展必然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思维方式也是一样的。如果大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一味地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啊……不能随意干涉孩子。(汗)
让孩子天马行空去吧。(笑)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对孩子有所期待,但要注意只能是适当的期待。对孩子造成巨大压力的过度期待,就不要说出口了。
“做自己就好”——教会孩子多样性
还有其他有助于提高自我肯定感的方法吗?
刚才提到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其实也就是人的多样性。在平时的交流中也要尽量让孩子明白,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才华和价值观都是各有不同的。
这是多样性的教育吗?
不用想得那么复杂。先寻找孩子身上的优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有助于提升孩子对这方面的意识,并最终转换为一种自我印象。
就是,比如夸她“你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啊”这样吗?
即便不太突出也没关系。比如在涂鸦的时候,我们可以夸他“颜色选得真好啊”。10个小优点组合在一起后,就会成为这个人的独一无二之处。而且,也要教会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我家的孩子,总是喜欢挖苦幼儿园的同学……
这种话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啊!你可以借此问她“那你有没有觉得那个孩子身上有什么厉害的地方?”或者“你觉得他有什么优点吗?”。
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有些困难,不过只要坚持下去,她就会逐渐产生多样性认识了。
原来如此。只是……如果父母都缺乏多样性意识,又怎么能教会孩子认识多样性呢?
可以的。人的思想的确很难被改变,但只要能为了孩子,不与别人做比较,多思考“这孩子的优点是什么”“这孩子喜欢做什么事”“这孩子有自己的行事方法吧”。如此一来,就会慢慢认识到孩子的多样性,同时也能慢慢改变自己了。
明白了。成年人的大脑也是有可塑性的吧[34]。
是的,人的思考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接下来,我就来总结一下提升自我肯定感的方法吧。
如何提升“自我肯定感”
①改变大人的干预方式
?表扬努力而非表扬结果
接纳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将其视为孩子的个性
教会孩子心存感恩
②教孩子认识多样性
?让孩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