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弯道超车,在危机下如何生存

以史为鉴,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金融风暴来势汹汹,其实危机并不可怕。以史为鉴,只要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专注如一且创新求变就能够迎来新的发展。

在2008年9月15日,已经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从这之后,美国华尔街爆发了“金融海啸”,并且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09年3月份跌到7000多点,如果从2007年14000点的历史最高点开始计算,市值蒸发超过了50%。而比股指直线下跌更加可怕的是人们信心上面受到的打击、美元疲软、各大公司也都开始破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也开始让人们变得绝望。

正当人们谈之色变的时候,李彦宏则在2009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发表了他的“金融危机并不可怕”的言论,而李彦宏所体现出来的乐观精神则成了“寒冬”里的一抹亮色。

金融风暴来势汹汹,其实危机并不可怕。以史为鉴,只要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专注如一且创新求变就能够迎来新的发展。

李彦宏所说的“以史为鉴”,就是借鉴20世纪末由于网络泡沫破灭导致的经济危机。

那一次是百度所经历的第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百度才刚刚在2000年1月注册成立,到了3月份,纳斯达克股指达到了高点5000点之后,就开始一路暴跌,1年之后最低点甚至跌至l100点,一年的时间就跌掉了80%。

就是在这样一场扫**一切的经济风暴当中,那些怀揣幻想的公司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比如大家熟知的美国在线,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互联网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公司,其主要业务是发展更多的网络接入会员,从而构建自己的门户网平台,之后再卖网络广告。

在1998年年底,它并购了著名的软件公司网景公司,成为了当时美国互联网发展初期的一家标志性公司。不仅如此,它还拥有网上最流行的聊天软件ICQ和虚拟社区数字城市。

在它发展到巅峰时期,公司市值甚至达到了1000多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敢于和微软、雅虎相抗衡的IT公司之一。可是,美国在线在之后到来的网络经济危机当中毫无作为,公司的领导还依旧在幻想将美国在线变成一个封闭的社区,将用户一直留下来,而忽略了当用户越来越熟悉互联网,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譬如随着各类电报电话公司提供的互联网高速服务的出现,美国在线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美国在线就这样没落了下去。在2000年,它与时代华纳合并,新公司改名叫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2002年,网络泡沫逐步终结的时候,美国在线却成为了合并公司当中市值最小的资产。2003年,该公司重新改回时代华纳的名称,美国在线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从巅峰到逐渐湮没,前后才不过五年的时间。

总部设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公司也在这样一场危机当中被狠狠地“打击了一番”。

作为全球互联网行业当中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亚马逊在泡沫盛行之时还是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在1998年高价买下了一家搜索技术公司(Junduv),希望能够当成一个购物的搜索引擎。而且幸运的是,亚马逊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迅速地回归到了其核心业务,成为了危机中少数逃过劫难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李彦宏也同样从网络泡沫危机当中吸取了教训。

李彦宏当时也产生过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李彦宏进行第一次风险投资融资的时候,百度的商业模式是给所有的主流网站提供搜索服务,那个时候李彦宏是想着收技术服务费,按照每千字搜索收费,比如当时美国的价格是每千字20美元,我们计算中国有多少网民,每天有多少搜索,所以我们收入就会有多少。但是,等到网络泡沫破灭之后,李彦宏就发现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个价格太贵了,而且网络泡沫破灭后,门户已经不把最优秀的搜索技术看成是他们的发展目标了。

在那段备感难熬的日子里,李彦宏甚至产生过把百度的搜索技术卖给湖南卫视的念头。

但是幸运的是,李彦宏最终还是放弃了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决定把希望放在发展独立搜索的网站上。百度的转型之举也就是在这一特殊时期完成的。在网络泡沫破灭到网络经济再次高速增长的转型时期,李彦宏更是成功领导了百度公司实现的“生存—发展一壮大”三步走战略,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彦宏总结说,那些在危机中倒下或者是受到巨大打击的企业,大多都曾经把抱有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当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不切实际的想法还不至于让企业陷入困境,但是当危机以不可抵挡之势扑来之时,当公司的资金链变得脆弱,人心变得摇摆不定的时候,企业这个时候如果还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那么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非常有可能让企业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李彦宏相信,经过了这场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如何判断经济泡沫的出现,以及如果经济泡沫出现之后,应该如何去应对。

专注如一,创新求变

专注,绝对不是单纯的心性修炼,更是能力的打磨和实力的积攒。

相信大家都知道,百度是靠着搜索技术起家的,可以说,这也是李彦宏和他的团队集中精力的结果,而且,李彦宏已经把有关搜索引擎方面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了自己的麾下。我们不难看出,百度在这一领域当中有着坚实的基础和绝对的发言权。

但是奇怪的是,当百度的市值达到上千亿元的时候,它依然在搜索领域里继续进行着开拓。而李彦宏为了保证这一目标不被动摇,给公司的资源分配制定了“721”的原则。也就是说,70%的资源投向网页搜索,20%的资源投入到与搜索相关的业务领域中,而剩下10%则投入到其他的领域里

产业多元化,这往往是一家企业在成功之后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因为已经有了名牌效应的企业,再去开拓其他的市场,是不需要冒太多风险的,而且还能够让企业在竞争当中减少单一模式经营出现的劣势。但是,对于李彦宏而言,似乎“逆天而行”,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依旧放在了搜索引擎上面。

事实证明,李彦宏是明智的,他非常明白,百度想要在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当中和新的竞争对手对抗的话,那么这将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相比之下,在自己已经占据的领域当中能够保持永远的领先位置,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一旦百度多元化,那么势必就会分散财力、物力、精力,这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行业而言是极其可怕的。

而且,对于百度而言,最大优势就是技术,但是技术的变化又是飞快的,如果李彦宏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不能够为百度找到持续的投资,那么百度这一领先地位也是很快就会被别人摧毁的。

当然,李彦宏的“专注”思想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才诞生的。在此之后,李彦宏也曾经在彩信和分类广告等业务领域尝试过,但是最后他选择了“悬崖勒马”。因为李彦宏发现,百度在搜索引擎以外的领域好像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如果贸然进入的话,真的是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赔了夫人又折兵”。

除了小心谨慎之外,李彦宏“钟情”于搜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觉得在这个领域内,还有可以充分开发的空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力。

李彦宏认为,如果百度继续开发搜索引擎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他给百度制定的发展战略是:继续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力争为网民提供最好的搜索体验,能够让他们在查阅信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百度。

其实,有很多人对于李彦宏的这种专注并不看好,因为他们觉得,李彦宏这是在“押宝”,有可能给百度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对于这样的质疑,李彦宏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百度进行单一化的运营模式是大有前途的,而且也是安全的,并且还会成为百度最大的优势。因为从目前的形势分析,作为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确实已经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它的业绩也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地增长,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李彦宏专注于搜索的原因。

李彦宏自己也曾经认真分析过,虽然百度的用户只有30多万家企业,但是在整个中国,还有将近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所以说,搜索引擎进行企业推广的市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而且他坚信,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也或许是十五年时间内,这个市场还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增长,所以,李彦宏对于百度在搜索领域的专注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心的。

专注,往往会让我们走向更好的境界,而这也是提升自我的最佳修炼方式。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专注,那么他必然是心浮气躁、缺乏耐性的,虽然他们也能够在很多领域内获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却无法进行维持和提升,这样也就让他们永远都无法抓到“真宝”。

个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一个企业应该向百度那样,能够在一个领域内不断地摸索和探究,这样才会掌握比同行更多的信息和经验,也才能够促使核心技术的创新。在现如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旦某个企业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那么它的价值自然就会在市场当中体现出来。

所以说,专注,绝对不是单纯的心性修炼,更是能力的打磨和实力的积攒。不能够集中精力的人,是永远无法成功的,也唯有专注,才能让人一如既往地清晰自己的目标,最终走向成功。

在自己的领域始终专注

风云变幻的互联网世界,前一时刻可能还是高歌前行,下一时刻也可能就会从顶峰跌落谷底。

“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这阐述的就是一种极致的专注精神。

那么,为什么需要专注呢?李彦宏如是说:人生是短暂的,可以做事业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那么是需要非常专注的,只有把主要精力放到一个地方.这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得好。

2000年年初,刚成立的百度公司只有七个人,在北大的资源楼里面租用了两间办公室,李彦宏为了不张扬,节省不必要开支,开张仪式更是没有几个人知道。

这个时候,中国互联网正是群情沸腾的时候,人们把.com常常挂在嘴边,能够把烧钱看成是一个公司实力的雄厚表现,而且还成为公司成功上市的重要标志。

自1999年7月12日,有着“中国互联网第一股”之称的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募得9600万美元之后,新浪、搜狐和网易等也开始进行排队,等待着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而另一方面,大批“海归”携带着轻而易举募得的千万,甚至是上亿资金回到了中国,创立了成百上千的互联网公司。他们一回来,就开始疯狂烧钱,铺天盖地的进行广告宣传、各种免费服务、高昂的薪水**、豪华的写字楼,等等。

也就是在这样一轮轮烧钱狂潮当中,门户网站可以说是大受追捧,而刚刚成立的百度公司则显得非常不起眼。特别是百度的搜索引擎业务更是没有人看好。

李彦宏还清楚地记得,当他和别人聊起百度业务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李彦宏得到的都是别人不以为然的表情。

在人们的理解当中,就连互联网标杆公司雅虎都能够在1998年将搜索引擎功能模块外包了出去,专攻邮箱、新闻等业务领域,也就说明,搜索引擎已经过时了,可以说没有什么开发的市场了。

可是,就在市场陷于狂热的时候,李彦宏则带领着一帮技术人员,埋头开发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产品。也就是在经过了四个多月的艰苦奋斗之后,5月份,百度开始能够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并迎来了第一个客户——硅谷动力。

风云变幻的互联网世界,前一时刻可能还是高歌前行,下一时刻也可能就会从顶峰跌落谷底。

世界互联网泡沫破灭开始于2000年3月份,7月份的时候,就已经蔓延到了中国,浮华过后逐渐出现了狰狞面容,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公司就这样一批批倒下了,即使侥幸生存下来,也都是元气大伤。

也就是在这样一片愁云惨雾当中,李彦宏等人依旧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中文搜索引擎。

因为,在李彦宏看来,这件事情,重要性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佩服,也许就会在未来若干年当中,我们没有必要花精力去和别人解释我们要做什么,而应该花费精力去思考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在2002年,百度从北大资源楼搬了出来,迁到了海泰大厦,技术队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

2004年,百度员工增加到400多人。而就在此之前,百度也实现了它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转型,从搜索技术提供商转型成为了独立的搜索网站,并且成功地实施了意在升级搜索技术的“闪电计划”。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搜索引擎”来进行的。

2005年,中国互联网经受住了生死的考验,从而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百度则凭借着专注的精神,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也从海泰大厦入驻到了位于中关村黄金地段的理想国际大厦,员工人数更是超过了700人。

也就是在这一年时间里,百度更是迎来了其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风光上市。百度的股票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追捧,融资超过了l亿美元。

百度股价定价为27美元,结果开盘之后就一路上涨,最后收于122.54美元。这样高的股价,也让人们开始纷纷进行猜测,百度将如何施展并购活动呢?

因为,不管是出于股价带来的压力,还是出于百度做大做强的愿望,似乎也只有并购才能够让百度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增加收入。但是,李彦宏的举动则再一次让人们大跌眼镜,因为李彦宏还是只专攻搜索引擎。

专注,最后让百度获得了加倍的回报,也让百度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最大的中文网站,而且还在中国的搜索市场上拿下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可以说,百度已经实现了众多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李彦宏在中国本土已经打败了来自美国的搜索巨头—谷歌和雅虎。

需要创新,要有足够的**

凝聚力不是基于规章制度的,而是基于自发的一种冲动和创业的**。

李彦宏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小的公司之所以可以在大公司的夹缝当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主要就是因为大公司打了盹,犯了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百度的发展,就是中国门户网站犯下了错误的结果。正是因为它们忽视了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才给了百度扎根中国市场的好机会;更是因为它们小觑了百度,才给了百度转型和喘息的机会,也才成就了今天的百度。

可能人们会问,既然百度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大公司,无数的小公司肯定也会期待着它犯错误,那么李彦宏是否要采取一些不同于创业的时候的措施,来避免犯错。

李彦宏回应说:“不是说我们去做一些与创业初期不同的举措来避免出错。恰恰相反,我们就是要保持当年的心态和**,才能够保证去不犯错误。实际上,很多公司做强了之后,心态就变了,或者是不愿意再去冒风险,因而失去了创新能力;或者去寻求多元化,把自己的专业给放松了,因此才会犯错误。而这两点,我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明确的:百度不管长到多大,我们都要保持一个小公司的心态,都必须要保持创业的**。”

从李彦宏身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中西合璧的创新精神,他崇尚硅谷那样一种宽松而自由的创业环境,并且认为那样更能够激发工程师的创作**。所以,在中国企业当中,像百度这种上下班不打卡、不要求固定着装、员工可以穿着拖鞋走来走去的文化氛围显然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是与此同时,李彦宏本人并不反对维护公司纪律和权威,他认为这和百度的宽松文化并不矛盾。

维护纪律和权威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外部环境变化不迅速,纪律严格、按部就班就能够让效率更高。但是百度所处的市场在迅速发生着改变,每一个百度人都要有相应的自由度,根据他所负责的工作的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因此,凝聚力不是基于规章制度的,而是基于自发的一种冲动和创业的**。

那么,如何让员工永远保持创业的**呢?特别是当百度的人员规模、业务规模都有了快速的扩张之后,如何保持创业文化的纯度,李彦宏每次谈及此事,也说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有一次,李彦宏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的时候,曾谈到他的担忧:“我一直非常注意保持百度的这种创业文化,几十个人的时候,它是一个创业型公司;几千人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创业型公司;几万人的时候,我依旧希望它是一个创业型公司。从2000年到现在,每一年公司的人数都有着明显的变化,甚至每一年都是新员工比老员工人数还要多,这种情况下,怎么样保持原汁原味的创业文化确实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

目前情况下,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百度主要对文化建设、业务拓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提升,来确保员工的创业**。

首先,把公司使命深入人心。百度的使命就是“让人们最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一使命不仅仅局限于中文,甚至都不局限于互联网,联想到李彦宏早年在Infoseek所经历的遭遇,他太知道作为一个工程师醉心于“用技术改变世界”这一梦想的时候,所能够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了。

而且事实上,百度聚集的正是这样一群为了做出前所未有的、可以改变世界的伟大的技术而废寝忘食的优秀工程师。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能够让百度得以狂奔在技术革新的大道上。

第二,发扬分享精神。百度是国内最早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公司之一。而这样一种来自硅谷的分享做法,也让百度诞生了一批千万富翁、百万富翁。到后来,进入百度的员工获得的股票期权虽然没有早进入公司的员工多,但是在薪酬和福利上面则提高了不少,对于优秀的核心技术人员,百度给予股票期权依旧是毫不吝啬的。

第三,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百度处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而搜索引擎则是互联网行业当中一个日新月异的产业,不断涌现着用户的需求,不断革新的新技术,也将意味着有更多的挑战,而对于优秀的人才而言,则意味着更多机会。

2009年10月的某一天,来自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北航等多所知名大学的10位博士向李彦宏发出了一封联名信,希望能够进入百度博士后工作站,加盟“框计算”研究。他们还在信中提出了针对“框计算”的五点建议,希望可以有机会和李彦宏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参与并见证互联网产业进入智能的“框计算”时代。

可以说,这既是百度平台扩大对优秀人才吸引力的一个见证,同时也是对于百度员工的一次非常好的激励和鞭策,更加有利于大家永远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创业精神。

营造小环境,适应大环境

外在环境的变化确实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所以我一直跟我的团队讲,我们必须要营造小环境,适应大环境。小的环境,也就是公司本身的东西,这些我们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创造的。但是外在的环境,我们的确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去适应它。

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金融危机开始朝着纵深发展,很多大企业裁员的消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报道,企业到底如何度过这样一个经济寒冬,已经成为各国企业家思考的首要问题。

在2008年12月1日,有记者采访李彦宏,说到很多企业家的心中都没有底气,问李彦宏对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有多大的把握。

其实,从2008年7月下旬开始,由于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百度股价已经开始持续下跌,而到了2008年11月份的时候,百度又受到了“竞价门”事件的波及,到了12月份的时候,百度股价已经跌至了100元左右,出现历史上的最低点。

李彦宏则回答说:“外在环境的变化确实并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所以我一直跟我的团队讲,我们必须要营造小环境,适应大环境。小的环境,也就是公司本身的东西,这些我们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创造的。但是外在的环境,我们的确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去适应它。

李彦宏认为,百度所处的发展环境目前是非常健康的,因为搜索引擎还是一个年轻、高速发展的产业,依然有着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通过各种数据显示,以互联网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经济,即使受到金融领域的寒流来袭有一些春寒料峭,但是依旧无法阻挡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用李彦宏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产业就是:“我们才刚上路。”

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互联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能够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从比较粗放型经济模式,到更加集约型经济模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互联网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信息产业所占比例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这样一来,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渗透也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在经济危机之后,互联网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李彦宏之所以要强调营造小环境,就是因为他有自信,他相信成立刚刚十年的百度,公司的基本面是非常良好的,只要能够保证企业在“小环境”中有良好的态势,最好执行工作,那么外界即使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那么对于公司的影响也会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后来,李彦宏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谈及金融危机问题的时候,再一次解释了为什么要营造小环境。

李彦宏说:“企业在高速发展的时候,都会认为自己做出的事情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坚信 只要按照目前的情况做下去就可以了。但是,一旦遇到挑战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的办法在现在根本已经行不通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回过头去看看,做一些回顾,分析一下什么做法是正确的,什么做法是错误的。”

李彦宏接着说道:“记得在1月份的时候,也就是春节之前,我们每天都在看收入数据,每看一次,心情就会变得糟糕一些,因为在那个季度,公司的业绩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差。但是,当我们真正冷静下来之后,就会发现其中还是可以寻找到很多提升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当企业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看一看,调整和修正一下企业的发展计划、工作目标,从而提高公司内部的运行效率,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倒是认为危机对于企业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李彦宏又是如何营造小环境,适应大环境的呢?

在金融危机期间,李彦宏带领着百度团队,有条不紊地推出了一系列的技术理念和创新产品,而且,伴随着全新的“框计算”理念的提出,贴吧、阿拉丁、凤巢、百度地图等产品和战略规划也都一一浮出了水面,百度追求的是哪怕千分之一秒的用户搜索体验的提升,以及搜索营销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不仅如此,李彦宏还重新整顿了公司的监管系统,提出了“危机时期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且通过百度平台帮助湖北秭归解决了脐橙销售难题,之后又推出了“老年搜索”等。

就这样,在2009年春节过后,百度的收入、流量已经大幅度上涨,而且,公司的股价也开始迅速回升,最后居然回到了2008年“竞价门”之前的水平。

根据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的数据显示,百度来自网络营销的收入为8.102亿元,同比增长41.5%,这些都已经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同时也验证了李彦宏所说的,中国互联网营销业务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趋势依然良好的判断。

在2009年7月底的时候,随着中国搜索市场开始朝着三级和四级城市的横向拓展,百度继续获得了持续增长的动力。

李彦宏在2008年推出的凤巢计划按部就班替代了竞价排名系统,也逐渐消除了“竞价门”给百度带来的不利影响,此时,百度的股价也已经回升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弯道超车理论,危机中的机会

有的时候,我们为了长远利益,舍弃眼前利益是必需的,甚至是需要冒一些风险的。

在转机的背后通常会隐藏着危机,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每一次危机的爆发和出现,可以说就是产业的重新洗牌,也是发展的最好时机。而对于寻找机会之后能够超越前者的后来人而言,这一时刻就是他们超越对手的最好时机。

2009年6月14日,在芝加哥召开的中美经贸论坛上,李彦宏提出了一个如何在危机条件下超越竞争对手的理论——弯道超车理论。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F1比赛过程中,弯道通常会成为赛车手超越对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特别是在实力接近的情况下,谁能够在大家都比较谨慎的时候完成超越,那么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在弯道上实现超越呢?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那些经验丰富的比赛选手,会发现,弯道超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清楚路况,之后打满方向盘,再去踩油门,而且这一系列的动作必须一气呵成,这样才能够获得你想要的效果。

有一段时间,日本的动漫《头文字D》中的弯道超车技术不知道被多少人所崇拜。在进行漂移的同时,操控的车辆平行过弯而且还不会和对方的车辆产生摩擦,这样的技术不能不让人佩服。

在竞技赛车当中,势均力敌的两个选手,在直线跑道上一旦落后了一小步,那么就很难再超越了,所以,落后的一方通常会在对手可能减速的弯道,加踩油门抢道胜出;而对于实力稍微差一些的选手而言,当然也是希望有高超的弯道超车技术,因为这样就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赶超。

受到这一赛道制胜定律的启发,李彦宏认为,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就好像是F1比赛当中的过弯道,必须要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拐过这个弯,而且还要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超过其他对手,只有这样才能够反败为胜。

一个企业在金融危机下,实现弯道超车最关键的技巧就是放弃幻想、创新求变和专注如一。如果能够把这一套动作都做好了,那么就能够带领企业紧紧抓住机遇,早日走出困境。

记得在2008年之前,百度已经连续5年保持了三位数的增长速度,因此,在2008年危机开始肆虐的时候,虽然之前就已经有了阿里巴巴的马云和TCL的李东生所发表过的相关的危机言论,但是在百度的内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当时的百度一直都在迅猛地发展着。

但是到了2008年的第四季度和2009年的第一季度,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明显放缓,金融危机波及面进一步扩大,以及当时传媒所曝光的竞价广告一事等,这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也让百度切身体会到了危机的来到。

当时,百度的主要举措体现在了这三件事情上:凤巢系统、“框计算”理念和阿拉丁计划。

我们就以凤巢系统为例,2009年12月1日开始,凤巢系统全面替换了原有的竞价排名系统,而这也标志着百度沿用了8年的竞价排名模式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转而启用更加符合客户推广需求、更加注重客户和用户体验的新的营销系统。

这样的一种举措其实也是百度的再一次出征。百度因此也将面临客户对于新系统的不熟悉所带来的一定流失率,当然,也可能会因此而造成部分利润流失,以及短时间内公司股价的波动等问题。

实际上,在百度公布了凤巢系统将全面上线消息的当天,百度的股价就开始下跌,这也能够看出华尔街的担忧。但是就好像李彦宏所说的:“为了盈利,我们必须要暂时忘记盈利。”

是的,有的时候,我们为了长远利益,舍弃眼前利益是必需的,甚至是需要冒一些风险的。就好像赛车手在弯道超车的时候,他同样也是会冒着诸如方向盘失控、与前车发生碰撞、退赛等一系列的风险。但是如果他能够成功超车,那么就将取得丰硕的战果,很明显,风险和收获在有的时候是对等的。

“框”广天地,创新未来

也许你会认为这个东西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实际上恰恰相反,前台越简单,后台的技术要求就会越高,那么越需要你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用户的需求。

中国互联网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彦宏还记得,十几年前,百度刚刚开始做搜索引擎的时候,中国只有八九百万互联网的用户。但是现如今,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3亿,而网站数量更是超过了300万。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家感到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搜索引擎的应用。在拾掇你啊你之前,还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搜索框,而到了十多年之后,依旧还是一个搜索框。也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特点,很多人还不了解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搜索框背后所蕴含的革命。事实上,十多年前的搜索技术和今天的搜索技术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而这样的“非常不一样”就出现在了2009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最根本的还是李彦宏在这次大会上推出了一套崭新的系统性的技术理念——框计算,这一理念被人们认为将会对整个互联网产生的升级和发展带来推动效应。在这次会议之后,李彦宏接受新浪科技采访的时候,解释了这一理念的由来。

“框计算”的理念是一步一步形成的,并不是李彦宏想要推出一个概念,而把它做成一个概念。它是李彦宏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积累,逐渐地对市场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越来越清晰,等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李彦宏进行了总结,就发现他们的思路和现在计算机的思路是不太一样的。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思路呢?李彦宏为我们进行了总结,并且概括成了三个步骤:输入需求、识别需求、通过各种各样的应用对该需求进行响应。李彦宏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东西,想要把这个新的东西呈现给外界的话,那么就必须给它起一个名字,由于所有的需求的输入都必须要经过一个框,于是李彦宏就叫它“框计算”。

在百度的“框计算”提出之前,以谷歌、IBM为代表的IT公司所倡导的“云计算”概念已经被炒作了两年。

“云计算”的“云”指的是提供资源的网络,它可能是一个计算机群,也可能是若干个计算机群,而且,每一个计算机群又包含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的计算机。而“云计算”就是将这些所有的计算资源全部聚合在一起,并且由专门的软件进行管理,使得各种应用的提供者无须为烦琐的细节而烦恼,从而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而对于用户来说,则再也不需要去担心因为PC硬盘的损坏而出现资料丢失的事件。

那么,李彦宏发明的“框计算”又到底是什么样的计算呢?

李彦宏认为,搜索并不是某一个平台的应用之一,而是应用的本身,甚至就是平台本身。这个平台为什么比其他平台更好呢?就是因为它不需要学习。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李彦宏发现很多不熟悉搜索技术的用户,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简单的,根本不需要学习就可以使用的互联网搜索。而“框计算”就是这样的一种应用,不需要学习,上来大家就会使用。

“框计算”的“框”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需求收集器和分析器,囊括的技术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它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需求识别,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而用户只要能够在“框”中输入需求,那么就可以得到最优的匹配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就应用到了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众多尖端技术。

在李彦宏的构想当中,这个“框”不仅仅要做到无所不能,而且还要无处不在。比如说,现在你打开了一个电脑,先要启动操作系统,之后再连接上网设备,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里输入搜索引擎的地址,之后才可以看见这个“框”。

而在未来,用户只需要按下电脑的开关,就会先出来一个“框”,一按你手机的开关键也会出来一个“框”,甚至一按手机也会出来一个“框”,而这就是百度“框计算”的终端战略。

由此可见,“框计算”就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用户提供最实用的互联网应用,而“云计算”我们则可以理解成为是未来互联网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更强调的是后台资源的整合,而“框计算”强调的则是对于前端用户需求的研究和响应,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互联网服务。

其实,百度的“框计算”现如今已经涵盖了阿拉丁平台、新一代百度地图搜索引擎、百度百科、掌上百度、凤巢等在内的五大产品和技术应用。

就连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也给予了“框计算”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李彦宏提出的这一新学术理念,为互联网服务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