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在竞争之中学习更多,应对竞争的哲学

危机感,让你更具潜力

确实,李彦宏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还总是保持着“饥饿”和不满足的一种状态,或许,这样才能够让他有持久奋斗的动力,而这也是百度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之后,百度与李彦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网友熟知,而业界更是称其为“神话” “奇迹”,甚至还有人说:“李彦宏扇了扇百度的翅膀,就在纳斯达克掀起了一场风暴。”一时间,人们已经把百度和李彦宏描述得“神乎其神”了。

就在百度上市之前,李彦宏还仅仅只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而在创建百度之前,李彦宏还仅仅只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程师。

经过六年时间的苦心孤诣,李彦宏的身心得到了最佳的历练,而且百度的建立,也是李彦宏“选择中的坚持,坚持中的选择”的结果。

也许当成功来得有一些快的时候,财富一样会让人无法立即适应。就好像是最初默默无闻的李彦宏,在百度上市之后摇身一变,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界的“大英雄”和众人的“偶像”。而面对这一切,李彦宏依旧没有办法坦然,更没有骄傲自大、沾沾自喜。也许这件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可能你就会出现另外一番情况了。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更是给予了李彦宏很高的评价:“众里寻他千百度,一个海外取经人,最终在故土搜索到了宝藏,再写了新经济传奇。一个中国企业家,让世界为他的创新埋单;一个新生代中国商界精英,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

而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穷无尽的溢美之词更是朝着百度和李彦宏铺天盖地地卷来了,一时间,竟然让李彦宏有一些“难以招架”。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彦宏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并没有得意自大,甚至在李彦宏的内心还升起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因为他知道,在光鲜的背后,总是会出现浊流和危机潜伏的,一旦掉以轻心,那么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百度的一位资深的老员工曾经这样来形容李彦宏:“李彦宏是一个冷静得非常可怕的人,而且我可以肯定,现如今,李彦宏根本不会有任何成为成功者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因为他存在着非常深重的危机感。”

确实,李彦宏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还总是保持着“饥饿”和不满足的一种状态,或许,这样才能够让他有持久奋斗的动力,而这也是百度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今天的李彦宏,他依旧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小心翼翼地驾驶着百度这艘巨轮。因为他知道,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在网民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随时都可能会出现新的市场,以及新的需求,甚至还有可能会突然出现一系列颠覆竞价的排名模式。换句话说,也许一不小心,百度瞬间就有可能会滑向深渊,再也无法自拔。

也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感的促使之下,百度才能够平稳而矫健地一步步向前跳跃着,而且每向前一步,李彦宏都会保证不会有退步的可能,而这样,也就让百度的竞争力在循序渐进、如履薄冰的过程中一步步变强。

在李彦宏心中有这样一个信条:“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所以,无论是面对挑战、遭遇挫折,还是志得意满、赢得胜利,在李彦宏心中永恒不变的就是强烈的危机感。

另外,百度也创造了很多“财富英豪”,但是,对于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而言,却依旧是“一笑置之”。因为对于李彦宏来说,百度上市这仅仅只是创业的开始,在几年后的日子,肯定还会有更大的磨难在等待着他,等待着百度。如果这个时候就开始趾高气扬,那么最后必定是一败涂地。

当李彦宏凭借个人专利超链分析在业内得到了鲜花和掌声的时候,他想到更多的则是能够早早地将技术运用到生活当中,更好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通过这项技术来换取物质财富。

就好像当年,李彦宏借助“硅谷模式”在国内创办了新的搜索引擎商业方式之后,他想到的并不是完全持续和模仿下去,而是选择了适当地转型,能够让百度不“寄人篱下”,不看门户网站的“脸色” 过活。

后来,李彦宏引进了竞价排名,而且用这样一种先进的模式迅速在业界名扬千里,而在此之后,他想到的则是为了中国无数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能够更好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广阔平台,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利润……

可以说一个又一个的事实表明,李彦宏在百度的发展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而他的种种做法,更是以实现“用技术改变世界,改变普通人生活”的理想作为依托的一种危机感的体现,因为李彦宏知道,一旦停下探索和发展的脚步,那么百度最终必将失败。

由此可见,危机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只有当企业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会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当企业意识到自身发展的瓶颈,才会拼命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危机感,可以让一个人、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力。

赶超对手,不断更新超越

毫无疑问,百度在竞争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并非是获胜的快感,而是能够从对手身上学习到“至高境界”。

百度贴吧的诞生,为百度朝着社区化发展迈进了关键的一步,而在此之后,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的进一步出炉,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过,百度社区化的快速发展,却招来了一个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大家熟知的以即时通信软件QQ为依托的腾讯。

在1998年,腾讯几经周折终于获得了IDG和香港盈科数码的220万美元投资,并且预计在1998年年底的时候发展400万注册用户。

就这样,在五六个**澎湃的年轻人的努力之下,从2000年6月开始,腾讯的用户增长迅猛,预计用户数从1500万变更到2000万,之后更是达到了4000万……腾讯从此也真正腾飞起来。

2006年,腾讯已经形成了IM、QQ、QQ游戏以及拍拍网四大平台,也就是腾讯的“在线生活”的产业布局,主要是围绕已经形成的社区而进行的全面的业务布局,并且为社区用户提供信息的获取、沟通、娱乐、商务等全方面的互联网内容服务。与此同时,腾讯CEO马化腾还曾近高调表示:腾讯还需要用搜索整合这个社区。

不久之后,腾讯就开始行动起来,2006年3月推出了独立搜索引擎——搜搜。虽然腾讯在推出了搜搜之后,马化腾一再强调搜搜和其他搜索引擎的不同,主要是针对年轻的用户,但是还是引起了李彦宏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而且事实上,挑起“战火”的应该要算在李彦宏的头上,因为百度在2006年年初就开始向腾讯的领地——社区进军,在MP3搜索和百度贴吧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之后,百度空间的成立更是证明了百度朝着社区进军的坚定态度。如此看来,这个时候腾讯推出的搜搜似乎只是“投桃报李”之举。

与腾讯对峙,李彦宏必须要全力以赴,毕竟腾讯凭借着QQ的巨大黏性早已经成长为业界顶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07年第一季度,腾讯的即时通信注册账号数量已经达到了5.979亿,活跃账号甚至达到了2.537亿个。

又根据CNNIC的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大约为1.37亿。由此可见,如果按照一个网民有两个QQ账号来假设的话,那么QQ已经完全覆盖了全部的网民。与此同时,腾讯的在线用户的最高值更是达到了2850万,QQ游戏门户最高的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316万,互联网增值服务付费包月用户更是达到了1500万,而且,移动增值服务付费包用户数也突破了千万大关。

我们从数据上来看,百度和腾讯对峙可以说是“凶多吉少”。而李彦宏也非常清楚,与腾讯对垒的劣势,毕竟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还没有腾讯那样可以将所有的产品都融合在一起的客户端——QQ。

但是,即使这样,不服输的李彦宏并没有退缩,他在百度竞价排名高速发展的同时,百度的“百度空间”也开始从量变朝着质变的方向进行着改变,日渐丰富了百度好友联系的功能。为此,百度在2006年年底推出了即时通信软件百度Hi。而这款即时通信软件我们可以看成是李彦宏躲过马化腾“阻击”的最有力的武器。

竞争对手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是“谁”,对手越是强大,你所占据的市场地位也就会越关键。百度与腾讯的对峙从刚刚开始到现在,依然是在明里暗里相互进行着。在搜索引擎领域,腾讯是没有办法超越百度的,可是在即时通信领域,百度也还没有占得上风。不过,二人在博弈的过程中,自身的能量都在不断地积蓄,可以说让对手都难以超越雷池一步。而这样的一种良性竞争,最后达到的就是双赢的结果。

商战博弈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博弈绝对不是目的,胜负其实也不重要,关键是能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原本的能力。百度在与腾讯角逐的过程中,无疑促使自己的技术和产品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向社区化迈进也是百度发展的一个方向,可是如果在这一领域当中没有参照物,李彦宏也不知道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标准”。而多年以来,在社区领域打拼的马化腾可以说成为了李彦宏的在这方面 “老师”,李彦宏也从和马化腾的较量当中找到了“感觉”,摸索出了门道,一步步地完成着社区产品,为百度的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加载了新的动力。

通过发展,百度逐渐成为“国际巨头”,因此,李彦宏的竞争对手大多数也是全球最优秀的技术公司,甚至是比百度强大得多的资金实力;它们非常看重中国市场,愿意在中国进行大笔资金的投资。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李彦宏和百度人时时刻刻都需要紧绷心中的弦,对每一个产品都要高度重视,而这也让李彦宏和百度人有了战胜每一个强劲对手的可能。

毫无疑问,百度在竞争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并非是获胜的快感,而是能够从对手身上学习到“至高境界”。

企业之间的竞争,有的时候就好像是各个方面能力的比照。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谁好谁坏一看就知道。聪明的经营者在对比的过程中往往会牢牢记住对手的优势,之后把这些优势全部仿制或者直接移植至自己的企业中。与此同时,在相互的对比中,还可以看到自己的劣势,进而可以全力以赴去弥补,能够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当然,需要记住一点,在对比的过程中,对方的劣势你只需要看到即可,不能够以此为突破口对其进行攻击。因为对手一旦倒下,对于你的企业而言其实也是一种损失。你失去了参考的对象,也就失去了再一次提升的机会。

击倒竞争对手绝对不是目的,也并不是博弈的最高境界,要让对手紧紧地跟随在你身后,具备有赶超你的心。这样一来,营造出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就会让你更加努力地去做出改变,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所以说,对手越强大的时候,证明你的实力也越强。因此,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善于为自己制造竞争对手,之后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并且有赶超的决心。如此一来,被动的强大推动力就是作用于企业本身,能够让企业快速地发展和前进。

在竞争之中,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技术绝对不是唯一的决胜因素,李彦宏的秘密武器则在于“文化”,在于百度要比其他的对手更加了解日本文化,这种了解不仅仅在于两种文化有着地缘上的接近,更在于两国文化深远的历史渊源。

2008年年初,正值日本公司正式运营之时,李彦宏宣称:“我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李彦宏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投资大。百度在近期内不会再进军其他的海外市场,所以日本市场作为百度的第一个海外经营重点,李彦宏肯定会重点投入人力和财力。

李彦宏当时就承诺说:“需要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需要投入多少人就投入多少人。”2007年百度已经向日本市场投入了1000多万美元,2008年年初计划继续投入2500万美元,后来又表示,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另外增加投入。与之相对应,百度在中国的头三年,投入“还不到1000万美元”。

第二,周期长。李彦宏并不希望百度日本在一两年内就能盈利,“这和搜索引擎的发展规律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百度还是其他的主流搜索引擎公司,在最初向终端网民提供服务的时候都没有着急去盈利,我们在日本的市场才刚刚开始起步,当前重点并不是尽早地挣钱,百度现在在资金上并不紧张,我们的主要着眼点是给日本本土消费者提供真正需要的服务。”

日本市场和中国市场相比,要更加成熟一些,所以,要想取得迅猛的发展,可能还需要耗费比中国市场更长的时间。在日本,第一步是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第二步才是开发出适用的产品,第三步才能够推动流量增长。而百度日本目前正是按照这样的战略部署稳步前行。

百度日本在日文搜索市场当中遇到的最大竞争,主要还是来自两个老对手——雅虎和谷歌,这两者的实力都不容小觑。雅虎和谷歌凭借各自在日本市场的先发优势,已经拥有了分别为50%和47%的市场占有率。比如日本雅虎,在日本市场扎根已经很久了,在很多日本用户当中还建立了非常高的品牌忠诚度。而谷歌虽然在网页搜索的市场份额上面还落后于日本的雅虎,但是它在近两年也转变了主攻方向,转战到了无线互联网市场,先后与日本第二大电信运营商KDDI和第一大电信运营商NTT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进军广告、搜索、电子邮件、图片和YouTube视频等业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控制了日本80%以上的无线搜索市场。

雅虎和谷歌几乎划分了日本的搜索市场,在业务上二者虽然有着互有渗透的部分,但又各自割据着一块优势市场。而百度这个时候才进入,显然已经明显落后于日本雅虎和谷歌,所以,想要在日本市场上拷贝在中国市场的胜利,将目前的两雄相争的竞争格局改变为三国鼎立,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李彦宏更喜欢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日本互联网发展早期基本上是雅虎一家独大,后来谷歌杀入日本市场才改变了原有的格局。但是它们在中国市场排名分别是第二、第三名。既然百度在中国市场上知道怎么打败它们,那么在日本市场上面李彦宏也是非常有信心做到这一点的。而且实际上,百度在中国市场也曾经是后来者,谷歌先于百度一年多杀入了中国市场,而雅虎和其他搜索引擎启动得更早。但是百度依旧做到了后来者居上,通过追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了今天拥有大约2/3的市场份额。

李彦宏的言下之意是百度在日本市场也同样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追赶过程。

李彦宏曾经说过:“百度在搜索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而这是进军日本市场的‘原动力’。”但是,想要打败日本市场目前最强大的两个对手,技术绝对不是唯一的决胜因素,李彦宏的秘密武器则在于“文化”,在于百度要比其他的对手更加了解日本文化,这种了解不仅仅在于两种文化有着地缘上的接近,更在于两国文化深远的历史渊源。

以日文书写为例,日文分假名和汉字。假名又分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用以标示日本固有的单词发音或日语汉字发音,片假名则用以标示外来语、拟声语、拟态语。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看,中文和日文的相似性则大于中文和英文的相似性,而这也就意味着,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场的模式是完全可以复制到日文搜索的市场。李彦宏相信,这种文化上的渊源也将让百度在日本搜索市场上面拥有和谷歌与雅虎同样的发展机会,甚至在日本本土化方面,还可以略胜一筹。

日本市场的语言、文化,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语言上来看,它使用的汉字也是词和词中间没有空格,这和英文非常不一样,所以它也有一个分词的问题。从文化上来看,它归根到底还是带有着非常浓厚的东方色彩,或者说带有更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这种文化,中国人理解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美国人理解起来未必就那么容易了。

而且,无论是人才本土化,还是产品本土化,我们都可以理解为百度想要利用这种“文化”的渊源关系,寻找到一条更加快捷、更加准确的途径,从而帮助百度日本尽快扩大在日文搜索市场的份额,站稳脚跟。

现如今,百度在日本已经成为了排名第四的搜索引擎,打败了日本本土的几个竞争对手,但是离前三名的成绩还非常遥远,“我只能给它打60分,算是及格吧。”李彦宏第一次给百度的国际化成绩打分。

由此可见,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但是百度的道理也将是漫长而艰辛的。

应对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

竞争对手无时无刻不是每一个企业的“一面镜子”,通过竞争对手,企业就能够清楚地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当百度逐渐发展,日益强大之后,能够和它站在同一个竞技台上的竞争对手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不过,李彦宏从来都不会把打败竞争对手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而是把不断地学习作为经营企业的主旋律。因为只有存在竞争,才存在着不断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如果没有竞争,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消亡。

就当谷歌宣布要退出中国的时候,李彦宏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自己感觉压力还是很大的,我记得当年腾讯打败MSN、淘宝打败ebay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来讨论这个话题的。当轮到我们的时候,突然就开始有这么多人来关注这件事,所以我现在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了。”

李彦宏的压力并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他自身。在当时,外界曾经有很多疑问:如果谷歌真的走了,百度就会成为一家独大者,那么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百度的技术进步会不不会变慢?百度的用户体验会不会越来越不好了?在百度的页面上会不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广告?对于外界的这些疑问,李彦宏明确地回答说:“不会。”

竞争对手无时无刻不是每一个企业的“一面镜子”,通过竞争对手,企业就能够清楚地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可是,如果竞争对手突然有一天不存在了,那么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在市场上生存呢?

对于这些,李彦宏其实并不担心,因为他以百度自己作为竞争对手。李彦宏说:“搜索产业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产业,相信这个大家都非常明白,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市场也非常大,增长非常迅速,商业模式也是非常优秀的。因此,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与此同时,中国的搜索现在又处于一种高速成长的阶段,我预计在未来至少五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搜索市场依旧还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

“因此,只要有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只要在这里面还有不断新的机会,能够给人们带来不断的希望,那么就会有不断的创新出来,也会有新的竞争不断地加入。就拿现在来说,soso做的也是非常不错的,比如还有搜狐的搜狗、网易的有道、微软的bing、雅虎等,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大家还是有许多的选择的。而且我认为,搜索产业在未来依旧还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产业。”

正是因为李彦宏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必然不会因为强劲对手谷歌的退出而让百度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其实,我们从李彦宏的身上,不难看出曾经“谷歌的影子”。毋庸置疑,李彦宏在当初创建百度的时候,也是从谷歌身上吸收了很多的精华。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以谷歌为镜子,所以,李彦宏才看到了谷歌的长处、百度的长处,谷歌的短处、百度的短处,于是,李彦宏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对百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而且确定了以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

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是每一个聪明的企业经营者都会采用的办法。就好像李彦宏所说的话中体现的观点一样,只要是竞争对手,就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换句话说,自己的企业也就有了提升的机会。

竞争对手的存在,也是企业最大的“福气”。百事可乐正是因为可口可乐的存在,所以才具备了奋勇向前的决心;肯德基也正是因为有了麦当劳的存在,所以在创新上才能够力求上进,别具一格;联合利华也正是因为有了宝洁的存在,所以才会在科研上面更加用心……

同样的道理,百度也正是因为有了谷歌的存在,所以在技术、产品,以及用户需求方面都以其为参照物,希望能够打造出精品当中的极品,从而能够争夺全世界搜索引擎的冠军。

能够达到终极目标,方法比结果更加重要。学习是竞争中永恒的旋律,百度在和谷歌的比拼过程中,并没有“自以为是”地闭门造车,而是苦思冥想地进行产品的升级,并且是在竞争过程中摸索,在竞争过程中学习,在竞争过程中总结,最终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超越。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到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是,有的企业往往选择了“以暴制暴”的路子,用所谓的商业手法打算把竞争对手置于死地。

李彦宏认为,这样的心态是不健康的。真正明智的企业经营者不仅不会有愤恨之心,反而还会拍手称快,因为这正是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己能力的最好机会。

企业只有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才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快。所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要正确看待竞争,而且还要把端正的竞争态度渗透到企业内部去,能够让每一个员工也保持这样的心态。一旦企业上下能够保持一致,都可以把学习作为竞争的主要目的,那么企业必将获得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

没有竞争,可能也是一件坏事

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地上‘打仗’,你们每一个人在平时不都对谷歌不服气吗?这一次真刀真枪干起来了,到底谁能够赢呢?大家都鼓起勇气来,打起精神来,一鼓作气获得全面的胜利。

在1998年4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国际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和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相遇了,那个时候,他们还在虚心地向李彦宏请教各种问题。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三年之后,2001年9月份,百度就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以竞价排名的模式全力主攻门户搜索引擎的时候,而首先遇到的就是“永恒的对手”谷歌。

在当时,谷歌在全世界搜索引擎市场上独占鳌头,2000年9月,谷歌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中文版之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使用谷歌。对于这种情况,李彦宏自然是不能够请示的,但是,他决心杀出一条“血路”!

就在2001年春节前后,中文搜索引擎市场也已经开始慢慢升温了,而百度则成为了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80%份额的佼佼者。但是,如果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谷歌显然是最主流的搜索引擎,而且,越来越多的中文用户也已经把谷歌添加到了自己的网络收藏夹中。面对谷歌这种规模性的本土化战略,李彦宏一直在进行着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呢?

很快,一个名叫“闪电计划”的方案开始在李彦宏的脑海当中酝酿,没过多久,“闪电小组”就迅速地成立起来。而李彦宏也随即下达了硬性指标:百度的日访问页面要比原来多了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则要比谷歌多30%,而且,百度的页面反应速度要与谷歌一样快,内容更新的频率必须要全面超过谷歌。这样一些高水平的要求对于仅仅只有15人的技术小组来说,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要知道,谷歌的技术团队当时已经有800人之多,而且,还有着接受美国式系统教育的全球搜索引擎人才。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李彦宏早已经预料到百度技术团队成员的“担忧”,于是他鼓励道:“我们是在自己的领地上‘打仗’,你们每一个人在平时不都对谷歌不服气吗?这一次真刀真枪干起来了,到底谁能够赢呢?大家都鼓起勇气来,打起精神来,一鼓作气获得全面的胜利。”

正面的激励产生的则是积极的力量,2002年12月,“闪电计划”大功告成。百度在技术方面已经完全处在了中文市场的领先地位,开始能够底气十足地进行推广。而此之后,李彦宏又进行了“万人大公测”,更是把百度与谷歌的竞争推向了一个**。当时,参与公测的人当中有超过55%选择了“百度比谷歌好”的时候,已经宣告百度最终获得了竞争的胜利。

紧接着,谷歌方面可能是为了“报一箭之仇”,在2004年6月15日,和其他几家公司组成海外财团正式向百度注资。谷歌的这一举动在外界看成是“收购”百度的前兆。

在李彦宏的心中,百度就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忍心拱手相送呢?于是,百度于2005年7月12日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也第一次向外界揭露了百度的“牛卡计划”。这一计划的正式出台,可以说彻底断送了谷歌的收购之心,一下子让百度反客为主,成为了和谷歌又一轮角逐当中的胜利者。

2006年3月,谷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宣布将其持有的2.6%的百度股票出售。根据国外的分析师分析之后发现,谷歌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受限于“牛卡计划”收购百度无望之后,明确地把百度视为自己最大竞争对手的表现。

显而易见,也正是因为谷歌的存在造成的巨大的“威胁”和“压力”,才使得李彦宏有更加强烈的进取之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李彦宏能获得今天的成功,更有赖于谷歌的存在。

换句话说,百度的辉煌发展是李彦宏拼搏、奋斗和全体百度人团结一致完成的,另一方面,也是谷歌的存在所“逼迫”的结果。

正是因为有了谷歌的存在,百度才有了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所以李彦宏才有持续的拼搏动力,努力也有了方向,前进更是有了稳健而迅速的步伐。

不仅如此,把谷歌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也让李彦宏对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谷歌身上,李彦宏清楚地看见了百度的短板,再加上李彦宏心中的远大理想和为国争光的抱负,所以,李彦宏也非常敬重谷歌这位强大的对手。

其实,对于创业者而言,能够寻找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并且具有非常强烈的超越它的欲望,那么就能够在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也许会得偿所愿。换句话说,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更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来说,长久以来存活在商场上的习惯可能已经打磨掉了他的斗志,得过且过之心也早已经占据了他的整个内心,这个时候,就需要具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来唤醒他内心的原始欲望,能够用不满足的心不断激励自己,让自己头志昂扬,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迎来新的曙光、新的生机。

先人一步,展示优势是主动竞争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形容为一台好戏的话,那么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的,而这也正是互联网发生的精彩所在、魅力所在。

李彦宏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够提早去进行布局,但是,有很多事情,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预知未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李彦宏身上则更多的是一种工程师的气质,李彦宏冷静、客观,从来都不喜欢言过其实,因此,当有人请李彦宏预测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情况时,被称为“网虫”的李彦宏,他非常坦然地回答说:“我现在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未来的互联网会发展成什么情况。”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形容为一台好戏的话,那么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情况的,而这也正是互联网发生的精彩所在、魅力所在。

也许,第一幕的剧情可能会有一些冲突,第二幕也许更多一些悲情,第三幕可能会变得更加惊险,而第四幕可能又会让我们觉得非常无聊,想要睡觉,可是下一幕的剧情,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紧张,等等,这一切我们都是无法预测的。

李彦宏认为,这一切之所以很难预测,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

我们今天看见的互联网的第一幕是什么样,十年之后,可能就是互联网第十幕,甚至第几十幕的样子了,根本就没有人能够预测出互联网在未来会出现什么变化。

现如今,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一了,中国再这样发展下去, 肯定会遇到全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特别是3G技术发展之后,无线互联网已经出现了一大批通过无线上网的用户,他们的习惯到底是什么,整个无线互联网的信息组织的特点又是什么,人们更习惯于使用什么设备来上网,等等的这一切都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未知数。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李彦宏所要做的就是能够随时随地认真地去研究市场的变化,争取在别人发现某个变化趋势之前,能够提早一步发现,而且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就在百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李彦宏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属下描绘过百度十年之后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

在百度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李彦宏曾经向下属描绘了百度在一两年之后会成为什么样子,而且李彦宏也让下属们一定要朝前看。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李彦宏已经认为互联网比五年之前成熟了很多,这个时候,李彦宏才开始提出了百度要向前看三年和五年的问题,比如,李彦宏提出百度的第一个和第二个中期目标。

李彦宏也坦然道:“百度更长时间之后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我自己也很难预测。因为预测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特别是预测未来十年的情况,这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李彦宏对于百度的发展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李彦宏看来,百度应该是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当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也能够发展得最为长远的公司,正是因为确信搜索引擎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大好,所以,在李彦宏创建百度公司以来,就一直专注于“搜索”这一件事情,而且李彦宏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时,依旧会坚定目标,毫不放弃。

李彦宏曾经说:“长远来看,搜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美好前景的领域,不管是从用户层面,还是从客户层面来说,搜索引擎的商业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因此,虽然我很难预测五年、十年之后付费搜索将会发展成为什么模样,但是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等到了五年、十年之后,搜索的需求依旧会非常的旺盛,而且也一定要比现在更加旺盛。”

百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不仅要归功于李彦宏对于搜索引擎的自信,以及那种如同宗教般虔诚的专注精神,更要归功于李彦宏做到了先其他对手一步在搜索领域所做出的周密的布局。

实际上,当下百度的投入构成就已经很好地体现了“提前布局”这一思路。李彦宏将10%的资源投入到了对于新业务的尝试开发中,而把这些业务可能会带来的70%资源又投入到了核心的业务中,而这也有可能会成为占据20%资源投入的次要业务之中。

对于中国未来的市场,李彦宏自然是非常看好的,现如今最受瞩目的市场就是电子商务和无线互联网,而李彦宏也早已经在这个市场里面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