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上善若水,让情绪流动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利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又能包罗万象。它遇热成汽,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水相融。水是最温顺也是最强大的,潺潺溪流是水,波涛汹涌也是水,水滴石穿还是水。
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根据外界的环境来改变自己。人的性格品质也可以像水一样,不追求名利虚荣,但是遇到任何困难又会百折不挠。
同时,水的力量也是无穷的,翻江倒海、洪水猛兽说的也是水。历史记载,黄河泛滥,很多人都想办法治理过,起初大家都想着堵,可就是堵不住,而后大禹治水,顺势而为,疏通为主,反而治理成功。
可见,对于水,我们只可疏通,不可硬堵。在这点上,水与人的情绪很相似,人的情绪也是宜疏不宜堵。情绪控制得好,人在事中也无事。情绪管理得不好,小事也能成灾害。
生活不会一直称心如意,有情绪很正常。但易怒,被情绪左右,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成为情绪的奴隶,最终害人害己。
武志红老师曾说过,悲伤情绪是告别过去的悲惨经历的必经之路,说的就是我们要正视我们的情绪,让其自然流露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治愈情绪的必经之路。
人们对情绪管理最大的误解是:压制情绪,不要生气、不要流泪、不要压力。真正有效的情绪管理,是让情绪流动。允许自己沮丧,允许自己生气,允许自己感到压力和焦虑,允许自己活得像个人。为什么要让情绪流动呢,因为情绪可以理解为洪水,情绪来了,犹如洪水决堤。人是没法去堵住它的,要是堵,洪水就会想办法从别的渠道涌入,进入本不该进入的空间。情绪只是反映出了问题,情绪本身不是问题,只是一个信号,一个让我们看看自己内心的信号。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一种信号,表达大脑对事实的反应,遇到开心的事会高兴,失败会沮丧,置身大自然就会平静,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脑给予的反馈信号。从本质来讲,不管任何事情发生,都会有相应的情绪产生,正面的、负面的,都会发生,所以我们不可能阻止情绪产生,只能与情绪共存。因此,处理好与情绪的关系,和平共处才是面对情绪时的最佳状态。
心理咨询师曾旻先生在他的心理学著作《情绪的重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情绪困扰》中,为我们深度剖析了情绪,提供了与情绪的相处之道。情绪有三个层面:
肢体语言可以传递情绪,包括面部表情、身体的动作、特定的手势等。观察儿童的行为,他们看到滑稽的事情时,会咯咯地笑;被父母和老师批评时,会垂头或者哭泣;睡不着觉,烦躁时,身体会有各种扭动蜷曲;看到精彩的节目,会开心地鼓掌。这些行为就是在表达他们内心的情绪,喜怒哀乐都会通过行为传递出来,包括摔椅子、拍桌子等发泄行为。
情绪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呢?这是源于主观体验的不同,而主观体验是和每个人的经历、意识、认知相关的。主观体验在于事件触发大脑的应激反应,也就有了不同的情绪。事件本身是客观的,而情绪则是主观的,所以情绪调节才成为可能,主观体验是可以被影响、被修正的。
多巴胺的分泌带来快乐,肾上腺素的分泌让人兴奋,这些生理机制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也是基于这样的原理,通过调整生理激素的分泌,缓解抑郁症的各种负面情绪。
让情绪流动起来
心理学家曾旻认为情绪是体内流动的**,可以觉察到它在身体里的流动。那么情绪要如何流动?可以分三个步骤实现:
对产生情绪的事件进行客观描述,不做延展,不推演不联想,仅仅描述事件过程每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以及自己的所见、所听,还有当下真实的感受。这么做的意义在于告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客观事实,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将情绪反应限定在单一事件本身,不扩散,不升级。
要想不被情绪干扰,最好的办法是跳脱出来,假想自己是一个第三者,用凝视的眼光注视着当下的情绪,观察它在干什么,要去向哪里。不要试图去控制它,只是观察、记录。这么做时最好通过冥想的方式,看看这个情绪要对我们的身体做些什么。在这样观察情绪很多次后,我甚至爱上了这种感觉,一种全新的视角,从未有过的体验,让我感受到情绪于我而言,似乎也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而已,虽然情绪是主观体验。我甚至可以引导情绪在身体里游走,因为此时,我已经将其剥离于大脑。
当情绪由主观体验转化为客观存在时(当然,这只是一种描述,情绪始终是一种主观体验),就无法再左右我们的行为,这时就可以着手行动了。跟自己的情绪说:“随你去吧,我没有时间关注你了,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不管是走出去社交,还是全身心投入工作,总之动起来,恢复本就该进行的正常生活。
除此之外,曾旻在书中还给出了情绪重建的方法:
(1)接纳情绪,把情绪当作流动的**;
(2)对事情进行积极的重新评估;
(3)转移注意焦点,关注事物的积极面;
(4)向下比较,不幸中的万幸,使幸福感回归;
(5)规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