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我该怎样放过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詹姆斯·威西写过一本书《当你放过自己时》。这本书直白地告诉大家,抑郁症也只是一种心理的“感冒”。只要我们找到治疗这种感冒的方法,对症下药,就可以快速地走出抑郁,重获新生。
詹姆斯·威西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是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他曾因抑郁接受住院治疗。后来,他发起了一项关于抑郁症的运动“康复者来信”,结合大量的患者情况,并借由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将治疗历程总结于这本书中。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三个要点:
求助是本能,但有时我们被自己的胡思乱想桎梏,忘记了我们的本能。当我们看到动物界的一些互助行为时,我们会被感动,有感于它们的真情流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生息直至今时今日,正是得益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协同能力。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随时都有被凶禽猛兽攻击的危险,如果没有互相协同帮助,人类早已成为其他凶猛动物的腹中之餐。电影《流浪地球2》中,当人类共同面临灭顶之灾时,中方代表向全球各国要员展示了一根来自一万五千年前的大腿骨化石。这根骨头有曾经断裂的痕迹,也就是说当时这个人受了重伤,大腿骨断裂。在那个时代,这就意味着死亡。因为他受伤导致失去寻找食物的能力,也不具备抵御攻击的能力,所以就只能等死。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显示大腿骨愈合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受伤的人肯定得到了保护和食物供给,才能有机会等待骨骼愈合。所以,人类互相帮助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抑郁症患者就如同那个断了大腿骨的人,需要同类的帮助。而作为抑郁症患者,需要做的就是向外界发出求助信号。只要发出了,就会有人来帮助,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
感受快乐是一种能力,对于抑郁症患者,只是暂时丢失了这种能力,需要积极寻回。
小时候看香港的电视剧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这句话看似废话,然而却是道出了人生本质——快乐是我们热爱生活的动力。而快乐的源泉正是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感知快乐的能力。曾经,我们都会思考一个问题,越富有就会越快乐吗?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富有的衡量标准是金钱物质,快乐的阈值则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力,而金钱和感知力两者之间显然是没有关联性的。这种对于快乐的感知力在我们小时候是很强大的,童年的我们是那么容易快乐,也许一根棒棒糖,或是一次游玩,就可以让我们快乐至极。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快乐越来越少,烦恼越来越多。所以,要想找回快乐,就需要我们向童年的自己学习,提高我们感受快乐的能力。抑郁症患者更是如此。当我们对一切都失去兴趣,索然无味时,想想我们的童年,学会用心去体会每一刻美好,学会感恩今天拥有的一切,哪怕只是路人的一个善意微笑。
“放过自己”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似乎也没什么可说的,因为我们都理解,也认同,然而做到却是很难。就如同经常会有人告诉我们:“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但真正拿起来了后,恐怕真没那么容易放得下。“放下”就意味着“失去”,而“失去”恰恰是人们恐惧的根源。
你是否听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理论模型里有一个层次是安全需求。对于安全需求,我听过最有意思的解读是三个字“怕失去”。最初,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是“怕失去”,直到我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中彩票的故事。一位彩票爱好者闲来无事就喜欢买几张彩票,某天,他经常买的彩票号码终于中了大奖。他高兴极了,脑海里已经开始憧憬该如何支配这一笔巨额的财富,他要换新车,再买个面朝大海的房子。然而不幸的是彩票找不到了,翻遍了一切能找的地方,就是不见彩票踪影。眼见着即将到手的巨额奖金又飞走了,他崩溃了,精神再也无法承受这失去之痛,觉睡不着,饭也吃不下,终于还是走向了极端,选择了自杀。他的家人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收拾他的遗物,在遗物中翻出了这张彩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张彩票其实并未中奖,刚好那一期他没有买这组号码。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仔细想想,故事主人翁其实从未得到过那笔巨额奖金,只是他以为自己中奖了,然而命运开了个玩笑,让他又认为失去了这笔奖金。这整个过程他并没有任何损失,既然从未中奖,生活就没有什么变化,一切依旧,可是他为什么就自杀了,无非他的内心体验了一次“得而复失”。他自杀的原因恐怕就是“怕失去”。
只有坦然面对一切得与失,才能心境平和,才能不跟自己较劲,也就“放下”了。
关于抑郁症,有一句很戳心的自述:“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对于抑郁症患者,他人的关怀很有帮助,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对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