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京的执念

◆1◆

阿京家的门是有缝的,进风进阳光,甚至也捎雨。

他做着题,偶尔瞅那些缝隙,感觉一眼望去,就能看见外面的世界。

他是“小镇做题家”,那会儿题目是他唯一的对手,也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什么“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什么“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就是跨过远山的高铁,就是希望的基石。

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因为大家的脑子里,思路是一样的,借此伙伴们也不需要交流。最多,就是彼此讲讲这道题怎么做。这事很单纯,也很残酷。这是青春最灵动的年纪,但也被赋予了人生的使命。借此,人就夯在一平方米的座位里。

那会儿,他最大的乐趣或许就是上网,那是他快乐、满足,好像也是唯一放松的时刻。

大山学堂的空气很清新,也伴随着虫鸣鸟叫。这是一些人向往的生活,却也是一些人想要脱离的世界。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阿京在村里已经没有对手了。

家人问他:“志愿打算怎么报?”

阿京回答得很坚定:“北大。”

他一个字也没多说,也没有一丝动摇。

按照他目前的水平来判断,这事是挺有希望的。不过全国的优等生太多了,散落在各地。六月那一战,大家都像战士一样疯狂。做错一两道题,人生就得换个活法。老师总说:“这一分前后,就差了几万人!”

阿京距离北大录取线差了十分。他没有遗憾,输得心服口服。他考上了后面的名校,但也的确无缘北大。

家人说:“挺好的了。”

阿京回答:“我要复读。”

学习好,在家里也是备受尊重的,阿京要复读这事没有人投反对票,都决定再支持他一把。家人们的裤腰带又勒紧了,希望阿京再过一年能够光宗耀祖。

三百多天很快就过去了,阿京十九岁。他同时拥有青春痘和老成的脸,想必一定学得很难受。这真的是寒窗苦读了,且相当偏执。

第二次高考,他坚信自己会考上北大。

高考成绩出来了,阿京这次差了十五分。还不如第一次。

他哭了。这崩溃里的情绪很是复杂。有对当下的悲伤,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自己智力的严重怀疑。年轻的他,好像感受到了一种叫上限的东西封印着我们的视野,告诉你无论如何,你也就只能走到这里。

家人说:“挺好了。”

阿京说:“好的。”

他选择进入不太理想的那个一类本科,这也是打败了99%的人。他主修新闻,辅修中文和哲学。历经调整,他也真的敞开胸怀,要迎接全新的人生。

这并不完美,但也算得上十分优秀。

◆2◆

阿京到了学校,先去逛了食堂。摸清了饭菜的价格,也和家里汇报,盘算着自己每个月的开支应该是多少钱。

他还去了图书馆,同时被震撼到了。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世界里的东西很精彩。

他在学校里闲逛,觉得这地方绿化也挺好,但肯定没办法和大山里比。这里面的空气有一丝绿植的芬芳,并夹杂着一些钢筋水泥的气息。他也会看这里的男孩女孩。感觉这一切真好。

他冲到了这里,就好像是打怪升级,终于过了一大关。所有的美学设计、建筑风格、人文气息,都产生了剧变。接下来,他要融入这里,取得理想的成绩。

阿京保持学习的状态是一定的。他很喜欢阅读,他在里面领悟了很多世界观。

那好像是《百年孤独》《红楼梦》《月亮与六便士》《道德经》,是理,是规律,是锋利的纸醉金迷,是清醒的独善其身。阿京也进行着合理的社会实践,做过销售锻炼自己,写过新闻稿,自我提升。去影视公司实习,弄过策划案。他也慢慢变得更自信。

阿京恋爱了,在大三的时候,借一首诗歌和一顿西餐,里应外合地完成了表白。女孩感动并同意了,他们拥抱在一起,很是快乐。

相处半年后,女孩问阿京:“未来你怎么看?”

阿京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只是坚定地说:“未来会好的,只要我们认真努力。”

在二十出头的这个男孩的世界里,未来还没有房贷,没有车子,没有彩礼,没有肤浅却有实力的竞争对手。

到了大四,伙伴们的人生选择开始了。

有人奔赴职场,有人延迟毕业,有人回家继承,有人决定考研——考北大的研究生。

原来这事真的是他的执念。

后来阿京告诉我:“之所以必须要去北大,还是因为自己不自信。感觉我的家庭和我的情况,最好的选择必须得是北大,才能让我真的厉害起来,才能让我真的被所有人看得起。”

北大挺累的,阿京也挺累的。

在北大读研的两年时间里,阿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这也算是延迟的光宗耀祖了。家里确实也办了席。那会儿的欢愉,会冲昏人的头脑。我们以为,那里是荣耀的顶点,一切收官了。但其实,那里只是生活的起点,后面,还有很多战斗。

◆3◆

二十五岁那一年,阿京从北大研究生毕业,成为一名大龄求职者。

他选择沿着自己的相关专业走,寻找新闻传媒相关的工作。于是他做了一家影视公司的编导,是新媒体公司的撰稿人。这一切挺好的,但这一切,无法改变他原本的阶级。

阿京没有做错任何事,甚至大多事都做得很漂亮。但是当他跃入人海之后,当他的才华被物质化和量化之后,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这些诗词歌赋,采写编播,没有办法帮他改变阶级。并且一眼望下去,感觉永远没有办法改变。

那是月薪八千元的工作,是三年后月薪一万五的工作,是五年后月薪两万元的工作;是一个读书人勤勤恳恳,干得不错但买不了房的工作。

这情况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迷茫。

做错了却不成功,咱们可以接受。然而,做对了却依然很难成功,这该怎么办?

这社会的逻辑是怎么样的?钱该怎么挣呢?

如果勤勤恳恳上班,就是永远无法买房的话,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要等期权的大饼吗?等到三十多岁,做饼的人来了一句“哎哟,不好意思”。

或者,我们要盘算灰色的地带吗?我们过不去自我道德的坎,也逃不脱规则约束的网。

后来阿京才明白,学习好和挣到钱是两回事。书、知识、定理,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单纯的东西。人,太复杂了。

他不懂回扣,甚至不明白居间服务费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不懂拍马屁,不懂办公室政治,也不会吹牛。踏踏实实地走着每一步,拿到稳定的薪酬。后来,他才更全面地明白:“这是外面的世界啊!这里面的东西,其实很丰富。”

后来阿京才明白,爱情到婚姻,不是精致的西餐和体面的西装,而是一整套对人生的规划。

这是一笔巨款,这是短暂的美好气氛无法替代的东西。

一套像那么回事的房子,价值500多万;一辆完全不虚荣的车子,价值20万;一份稍微有点讲究的彩礼,是36万多;一场勉强体面的婚礼,费用是15万。

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所生存的地方。就算阿京再努力上班,也是没有出路的;勇敢创业,他找不到合适的伙伴,也找不到启动资金。再说回来,即使创业也是九死一生。优秀的阿京只有一成机会过好人生。到底是我们贪婪了,还是生存真的比较艰难?

所以,为了凑彩礼和首付,阿京选择去炒股了。那是阿京人生第一次的倒霉时刻。那一次,我问朋友:“那个……我也是刚炒,这个熔断是什么意思?”

阿京分手了,钱没有了。他骑着共享单车,在北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上匀速骑行,听着《夜的第七章》乐了。他感觉自己好惨啊。

那一年,阿京二十八岁,每个月工资到手两万一,似乎挺优秀的。他告诉我:“一个快三十的男人,没有钱是很难优雅的。”

◆4◆

“人好是没用的。很多时候,‘人好’是指你其他方面不行的形容词而已。”

这些消极的言论,从阿京的嘴里说了出来。

我去他家吃了顿便饭,墙面上贴了很多电影的照片和海报。什么《当幸福来敲门》《大话西游》《美国往事》《英雄本色》《赌神》《美丽心灵》等。

后来,他也尝试做自媒体博主,尝试直播带货,尝试用自己的才华尽快去获取时代的财富。结果想必也知道,输多赢少。

再后来,他问我:“你在杭州如何?离开北京的日子如何?”

我们通了次电话。

他说:“我也要离开北京了。”

我问:“为什么?是伤心了吗?”

他乐了,说:“是想通了。”

……

他没太细致地讲后续的人生规划,但想要离开的念头无比坚定。其实脱离原地,就已经是远行的意义。

愿出身寒门之人,保持着那一份热血,遇见惺惺相惜的知己。阿京后面一定有要完成的使命。那些北大教会他的,还有北京教会他的,会让他变得更强大,更踏实,更快乐,也更从容。

三十出头的阿京,给二十二岁的自己留言。

“千万别炒股,但可以借钱买房。有了物质基础,才华这个事才好意思放在明面上。”

这留言里没有诗词歌赋,却是他后知后觉的深刻领悟。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吧?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