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八贤王——神马?追了这么久的八贤王,你告诉我他根本不是一个人?

说起八贤王,第一个蹦跶到你脑壳里的是什么?

是不是那个手持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打王金锏,出场拉风又神秘,在《杨家将》《狸猫换太子》《少年包青天》里每回主角遇到最大阻力都能在第一时间出手相救的谜一般的男人。

就是这么一个低调神秘的男人,让宋朝统治者吃饭不香睡觉不稳,毕竟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是唯一一个站在食物链最顶端,掌握其他人死生大权的霸道总裁,诚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虽然是由一家一户组成的国家,但国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还是皇帝一人说了算。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有这么一个让皇帝睡不着觉的男人,那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在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白眉大侠》和《打龙袍》里,都将八贤王无缝代入到赵德芳身上,事实上,赵宋宗室赵德芳,跟“八”或“贤”完全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在宋朝历史上,能够被称为“八贤王”的却另有他人,那么这个赵德芳又是何许人也?为何会在民间存在感这么强?

历史上,赵德芳这个人是真实存在过的,他是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匡胤是中国帝王F4(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里的宋太祖本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最不缺的就是皇帝,可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刷足存在感,让人记住的皇帝一巴掌的手指头都能算得过来,而老赵就是其中响当当的一位。此处应有掌声。

老赵原本是给周世宗柴荣这个大BOSS打工的一个卖力气的打手(武将),手头上有一帮跟着他混日子的兄弟,他们原本不过是每月领死工资的小角色,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大BOSS命薄,继位才六年就挂了。

BOSS一死,老赵就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他眯眼一看BOSS的儿子们个个都是职场菜鸟,没一个能打的,而BOSS的家产那真是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如果自己取而代之,那真是梦想照进现实系列,这么一寻思,他就飘了起来,暗地里带着自家小分队开始搞事情。

不得不说,老赵的脑子还是很灵泛的,他先放个烟幕弹打着“契丹兵将南下攻周”的口号,将自己的兄弟们带出继承者们所在的危险区域,一口气将大部队带到陈桥驿,逃离皇帝儿子们的包围圈后,他就开始清点人数,确定该来的人都来了后,他搭好戏台,自导自演了一出“我不想当老板,我真的不想承担公司破产的风险啊,你们别再逼我了,再逼我……我就真的要上台去承担当老板带来的痛苦,承受不属于我这个年纪的烦恼和忧愁,唉,这事光想想就让人头大。”

底下围观群众看着台上这个戏精本精在努力给自己加戏,他们原本很想拍拍屁股就走人,但他们提前接到要无条件配合主角演戏的剧本,如今又被逼上梁山,无奈之下只能按照定好的剧本陪着老赵演一出“黄袍加身”的戏码,毕竟合同都在老赵那儿,违约的话那可是底裤都会给自己赔掉。

不得不说,老赵这位仁兄如果活到现在,横扫华语圈的金马、金像、百花、华表四大奖那可是分分钟不在话下的。

赵匡胤当了皇帝后,暗自寻思着自己当年老本行是武将,之前自己手里握着兵权所以就为所欲为还钻了个空子爬上皇位,如果自己底下的人也有这个想法,那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是危险。这么一想,他如坐针毡,毫无安全感,可优秀如他,从来都是自己能掌握自己命运,他心生一计,马上搭好新戏台,准备唱另外一出大戏,在唱这出戏之前,他先悄咪咪地安排自己手下的一拨人下到基层去,到那些手握兵权的当年跟他一块儿起事的兄弟们的驻地,一点点瓜分着这些人的兵权。

等到这些前戏演完后,他依样画葫芦,向千年前的那位在乌江边自刎的楚霸王学习,在宫里举办一个鸿门宴,宴会邀请的嘉宾就是当年在陈桥驿兵变上与他肩并肩战斗,现在在这个国家手握兵权让他睡觉都睡不安稳的异父异母的兄弟。

这拨人凑到一块儿,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霸道将军们笑一笑,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毕竟老赵是个出名的吝啬鬼,他因为苦出身抠门得很,就算当了皇帝还是一省再省,衣服穿最便宜的青布,一件衣服洗了再穿,穿了再洗,想换新衣服,不存在的。

不仅这样,他还辞退了身边不少太监,在他当皇帝期间,一度让不少太监宫女不是下岗失了业就是陷入会下岗失业的恐惧里。

这么一毛不拔的人而今竟然摆了一桌山珍海味,这吊诡的事光想想就让人背后一凉,这拨人拿筷子的手微微颤抖,全程只保持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老赵看着所有人齐齐整整到了,戏瘾说来就来,他高举酒杯,邀请大家为友谊干杯,众人瑟瑟发抖,他自己倒是心情很好,几杯下去,就开始回忆往事,从当年大家穿同一条裤子到现在各自依靠自己的双手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说到伤心之处,他还不忘偷偷抹把眼泪。

一桌人对于他这个尿性是相当清楚的,但是碍于对方是君自己是臣都强力憋着没去拆台,任由赵匡胤“继续自己的表演”,此刻的老赵已然演到**之处,他一再强调“这次办这个酒席就是因为我想死大家了”。然而机智的其他人早已看穿一切,他哪里是想死大家分明是想让大家死。

就这样,一顿饭在老赵认为大家都吃得很快乐(然而并没有)中散场,离席前,抠门的老赵让每位好友过去领养老金,当大家走到他面前时他笑嘻嘻地说各位兄弟江湖不远属于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都拿着这笔钱回家好好养老吧,朝廷上的事就交给我和新一代的年轻人。

这拨人听见金钱掉落的声音,知道老赵这是让他们在金钱和兵权之间做单选题。于是乎,众人都非常懂味地在第二天纷纷将自己手上的兵权上交给国家,拿着这笔养老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

而老赵经过这件事后,他才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下,放心大胆地当起真正的皇帝来,他之后吃嘛嘛香,先后册封了三位皇后,准备安享齐人之福,可天不遂人愿,这三位皇后的肚子并不争气,三个女人一生总共只给他生下四个皇子,更悲惨的是四位皇子中的老大和老三年纪轻轻还先他一步领了盒饭,他们死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跟后面权力场上的宫斗故事完全无缘,就连他们的名字也都是后来在皇帝行业没干啥事在书法行业闯出一片天的宋徽宗给补上去的,徽宗缅怀先辈时,心头一软,参照着活到后来的德昭和德芳的名,给老大和老三都加入“德”字排行的队伍里,分别叫做德秀和德林。毕竟一家人最重要的是要齐齐整整。

Duang的一下,赵德芳终于出场了,他是赵匡胤的小儿子,在那个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里,在老赵去世后,皇帝之位被他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给半路截和,他哥哥赵德昭当然看不下去啊,蹬蹬蹬跑到皇宫里找自己叔叔面对面理论,可没想到自己口才不济一番理论说不过人家还被对方给气得撞柱子而死。

赵德昭死了后,老赵的妻子贺皇后可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拉着小赵就去找刚坐稳皇帝宝座的赵光义理论,赵光义也觉得之前自己太过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当场就给赵德芳封了八个王的头衔,分别是天王、地王、财王、水王、行王、花王、贤王、大王,也就因为这样后人就把赵德芳说成“八贤王”,不仅这样,他还当场赐给了赵德芳一把金锏,这就是传说中的那把九龙金锏,赵光义赋予赵德芳特权,可用这把金锏“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打死一个皇帝不用顶罪,只需去掉锏上一条龙就行了。

京剧里的桥段当然不能相信,事实上,在历史上,老赵确实将自己的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不过传位这事,还藏着“斧声烛影”这样一个千古未解之谜

因为老赵一生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身体那是杠杠的,可在他50岁的时候,很突然的有一天晚上在和自己亲弟弟聚会后就猝不及防去世了。后代的张烺在他的《烬余录》里将这个千古谜案讲述成一个花边故事,这个故事里,老赵的弟弟赵光义对他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很久,有次趁着他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去调戏花蕊夫人,没承想他这一举动惊醒了赵匡胤,老赵抡起玉斧就来砍他,但病人体弱力不从心,砍他不成砍刀掉地。而赵光义此刻却是身强体壮,想着事情败露他没有退路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之后再取而代之当了皇帝。

对于这个故事你听听就好,如果认真你就输了,历史上比较权威的一本著作《涑水纪闻》里关于皇位兄终弟及则是这样记载的,说的是老赵在自己死的时候,只有自己的媳妇宋皇后守在自己身边,在老赵快要咽气之前,宋皇后就让老赵身边的太监王继恩出宫去找自己的小儿子赵德芳来继承皇位,没想到这个太监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人,他屁颠屁颠跑出宫,一口气跑到赵光义的府邸里,跟他说明了情况,赵光义瞅着自己机会来了,马上跟着进了宫。

宋皇后苦坐在老赵身边,没想到等来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老公的弟弟,那一刻她真的心如死灰,但她是个自小在权力场长大的人,早就见惯了宫廷风云,她看见等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人,在几秒愣怔后,秒切换正经脸,明面上讨好地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全托官家”。她说得很客气,赵光义当然也懂她的意思,他当时也满口答应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母子。

这事结束后,赵光义就当上了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按照之前的传统,一个新君即位,老规矩是次年改用新纪年。可是赵光义心急火燎地在当年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这种打破常规的迫不及待,让后世不少学者一致认为此人是做贼心虚。

但赵光义本人打死也不会承认,他不仅不承认,还努力寻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给自己正名,没过多久,这理由终于让他给找着了,原来老赵还在世时,有天,他老母亲把他叫到自己身旁,老母亲提出灵魂深处的终极考问,一本正经地问老赵“你觉得你为啥能当皇帝?”老赵也是个情商很高的boy,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回答道:“那当然是因为我有一位你这么优秀的母亲和同样优秀的祖先的庇佑。”这话皇太后没法反驳,她满心欢喜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开始了自己改变历史的一段话,她说:“孩子啊,前朝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前朝皇帝子嗣都稀少,无人相帮,所以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希望在你百年之后,能将自己的皇帝之位传给你弟弟光义,再传给光美。”老太后不仅这么说,还让当时围在她床边的宰相赵普用小本本记下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这事司马光也记录在自己的那本《涑水纪闻》里。

赵光义成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后就搬出这件事来封住悠悠之口,众人勉为其难选择相信。

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坐上了皇帝之位,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想让他再拱手让人,简直是痴人说梦。这位仁兄在享受了当皇帝的美妙感觉后就再也不甘心在自己死后将皇位拱手相让给自己弟弟,不仅不能让,他还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坐上皇帝的宝座。

但自己老母亲的“金匮之盟”摆在那儿,那么多双眼睛都齐刷刷盯着自己,他想要为所欲为直接宣布自己死后皇位由自己儿子来继承并不可能,于是乎,在这个时候,这位仁兄就开始走曲线救国路线。

第一步,他先蒙蔽大家的双眼,在自己帝位没坐稳时就将自己的竞争者们叫了过来,进行怀柔政策,纷纷给他们官职。任命自己的弟弟,这个时候已经改名叫赵延美的赵光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任命自己的侄儿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为节度使。而除此之外,还一改前朝总爱赶尽杀绝的残暴作风,很大度地将自己哥哥和弟弟的子女均称为皇子皇女,其中哥哥宋太祖的三个女儿还封为国公主。太祖的旧部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和楚昭辅等人都加官晋爵,他们的儿孙也因此获得官位。而一些太祖在世时曾加以处罚或想要处罚的人,他都予以赦免。

这明面上看起来新皇帝是个重情重义的良善之人,实际上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宋太祖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时是进行双标的,对于不是他的兄弟,他将兵权都统统收回,至于自己的亲兄弟的兵权他都原封不动,这也给自己弟弟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提供了一个机会,早在这个时候,还没当宋朝第二位皇帝的宋光义就开始暗搓搓地培养属于自己的部队,开始下一盘大棋:一方面在拉拢被老赵挫伤了心的旧部,诸如楚昭辅和卢多逊等掌握实权的朝中要员,这拨人当然在他成为皇帝后升了官;另一方面,他在自己家里培养潜力股,在这15年中,他的幕府成员就有60人之多。这拨人在他继位后,其中的一些明星学子,比如程羽、贾琰、陈从信、张平等人都陆续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慢慢替换太祖朝的大臣。此外,他还罢黜了一批元老宿将如赵普、向拱、高怀德、冯继业和张美等,将他们调到京师附近做官,便于控制。

不过,这些还都是小打小闹,真正让他所统辖的朝堂大换血的举措还是他继位后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他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都有机会入仕,况且太宗朝取士多,而一旦被录取,士子们便青云直上,这些“天子门生”出任各种职务,无疑对他心存感激,心甘情愿地为新皇帝效力。这样,即使当时朝野内外对太宗的继位有诸多非议,太宗也能够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地将整个朝廷逐渐变成服从自己的机构,而“斧声烛影”和“金匮之盟”则成为后人永远猜不透解不开的谜团。

新皇帝对朝堂进行重新洗牌,用新鲜血液来改写历史。但这位皇帝的野心可不仅于此,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也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和自己哥哥的儿子们,他可一直都记在心里,这拨人都是他实现自己皇位传给自己儿子然后子子孙孙都坐在皇帝位置上的最大的绊脚石。

导火线来自于某次他外出征战四方时,出兵不利,一下子打了败仗,自己差点都被敌人活捉,幸好他灵活及时逃脱出去。

可在这场战役中,朝廷中的人看见皇帝失踪心里那个急啊!有些人就提议说要不这个皇帝之位让老赵的大儿子赵德昭来当当,这拨人讨论得正起劲,谁能想到赵光义就在大家的身后暗中观察,在这一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皇帝的不二人选,只要自己稍微放松警惕,分分钟都会被人给替代。

前面的臣子讨论得格外激烈,他在背后听着心里火冒三丈,但他并不马上发作,他是帝王,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帝王尊严,他默默将这件事记在心里,那场战役后来因为德昭打助攻最终反败为胜,庆祝胜利那天,赵德昭兴奋地来到营帐中,想为那些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邀功。

原本就火大的赵光义看见眼前这个人这么开心的样子心态崩了,在听完他的陈述后,想想自己打败战吃瘪的经历,酸酸地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

这一句话,将赵德昭心里的欢喜化为灰烬,这句话字字带针扎着他心,赵德昭是何等人,在帝王家一向都是备受宠爱的,没想到今日竟然要承受这么大的委屈,一下子就没想通,当场就自刎。

这可正合宋太宗赵光义的意,赵德昭一死,他的敌人就少了一个,接下来他就可以专心地去对付自己的亲弟弟赵延美。

皇帝要搞一个人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一个眼神肯定,底下看皇帝脸色行事的人就会乌泱泱地替皇帝卖命,没过多久,就有人来向他告发一件事,说他的弟弟赵延美在家里搞团练,私自练兵试图谋反。

在古代谋反那可是死罪啊!但赵光义当时将自己定位的人设是一朵善良的白莲花,弟弟试图谋反的事被大臣揭发后,他没有选择将自己弟弟处死而是选择没收他的家产,并将弟弟子女的皇子皇女的身份剥夺了,这一招断其后路可真谓狠。

谁也没想到这只是赵延美悲剧人生的开始,这事过去没多久,延美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他在家中夹尾巴做人却被小人给举报说他在家不思改过,怨念很深。

自古帝王多薄情,宋太宗赵光义原本就很烦他,这一下有了绝佳借口,马上就将他贬为涪陵县公,安置到房州,还命令自己身边的人进行24小时监控,一举一动都要向自己汇报。延美仁兄前面是失去权力和财富,现在就连仅有的自由都全部失去,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过几年,他就死在这片蛮荒之地。

而也在这个过程中,赵德芳这位传说中的“八贤王”也离奇死亡,史书上记载他的死因是生病,死时年仅23岁,尚年轻,按照他的出生时间,比杨家将早了好些年,根本不可能隔空跨世纪来帮助杨家将和包拯,除此之外,无论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他俩都没活过太宗朝。并且,不管是论排位还是找史料,都没有这两人被册封为“八贤王”的记载。

既然民间高人气选手“八贤王”不是赵德昭和赵德芳,那是谁呢?不知道看过回忆杀系列电视剧《包青天》系列电视剧的人还记得吗,里头留下一条重要的线索,说的是八贤王的身份是仁宗的皇叔,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找,也能找到一个人,能对号入座,这人就是太宗第八子赵元俨。百姓称他为“八大王”,史书记载此人“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

宋太宗共有九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元佐、次子元僖、三子真宗、四子元份、五子元杰、六子元偓、七子元称、八子元俨和九子元亿。在这些儿子中,宋太宗赵光义这个人特别宠爱这位老八,每次无论是什么聚会都不忘记带上他。

老八也从没让他失望过,年纪轻轻就在宫里行走,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他父亲从小就承诺等他长大就给他册封,以便他能一直留在宫中,也正因如此,他被那些宫女宦官们称为“二十八太保”,意指二十岁才可被封太保之类高官显爵的皇八子。

虽然他后来没有成为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他生在好时代,自从他三哥宋真宗即位以后,他便正式开始经历封王拜官的仕途生涯。

宋朝是个很神奇的王朝,这是一个读书分子最向往的王朝,这个皇朝里重文轻武,读书人的地位最高,也正因如此,这个王朝后来留在历史上最大的弊病就是“冗兵冗官”,一个人一生之中会当过不少虚虚实实的官,读书人是万金油,最会造官职也哪儿都能混下去,老八的爵位与官职就体现了这个特色。先看其爵封情况:真宗时,赵元俨首先被封为曹国公,这是他平生以来第一次受封;第二年,他又晋升为广陵郡王。之后,他又先后被封为荣王、端王、彭王、通王、泾王。

在真宗时代,真宗的亲兄弟们也就是前面的宋太宗的九个儿子因为天灾人祸陆续下线,真宗顾念自己兄弟之情对活下来的兄弟老八格外疼惜,老八也不辜负他厚爱活得比他还久,真宗去世后,他的第四个儿子仁宗赵祯就继位了,仁宗就是《三侠五义》里“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的原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宋真宗时,他两个妃子刘妃和李宸妃同时怀孕,真宗子嗣很少,一时之间巨开心,当场许诺,谁先生下男孩就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这个时候,刘妃就按捺不住了,提前一步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的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的婴儿,李宸妃当场就被打入冷宫。真宗赵恒死后,仁宗赵祯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

当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真实历史不过就是刘妃生不下孩子就让自己的侍女代替自己生孩子,自己再抚养这个儿子长大成人而已,这个孩子就是仁宗赵祯。

赵祯对自己的这位皇叔也是颇为敬重和感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赵元俨在他在位期间不怕死大胆地告诉他自己的身世之谜,让他有机会将自己的亲生母亲追封为章懿太后,安葬在父皇宋真宗的陵墓之侧。也正因如此,赵祯曾先后将皇叔元俨封为定王、镇王、孟王、荆王,死后追封为燕王。后来,赵元俨还曾被宋朝皇帝追封为吴王、周王。元俨累计封爵十四个,王号十三个,这在宋代宗室甚至整个古代中国的宗室群体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中国的帝制时代,赵元俨也创下纪录,成为被封为王的次数最多的人,他一共被封为王十三次。

再看元俨的官职和政治待遇。他历任朝廷的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检校太傅、侍中、检校太尉、中书令、太保、太傅、陕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太师及节度使等重要职务,不但位至三师、三公和三省长官,而且做了大宋的宰相——同平章事,在事实上掌握了军国大权。另外,在宋仁宗时代,赵元俨又享受到了古代个别超级勋臣(如萧何、曹操等)所能享受到的殊遇——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宋史》上说他“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属于那种典型不威自怒的冷面人。这位仁兄也因为总板着一张面孔,让人总有距离感,另外又因为他从来不与任何人结成小团体,总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慢慢的民间开始流传着他的传说,各种版本不少故事,其中有个故事说由于他总冷着一张脸让人看见他有种看见警察叔叔的即视感,于是有熊孩子哭闹不止时,家长就会搬出“八大王要来了”这句话来吓唬自己孩子。

除了这些外,他本人也是真的妥妥一枚老干部,他最大的爱好不是杯子里泡枸杞,而是喜欢看书藏书练书法,他本人还独创一种字体。

但他也并非如同戏剧里所说拥有一把让皇帝到大臣都闻之色变的打王金锏,所以他也不能与“八贤王”完全对号入座。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戏剧还把赵德芳和赵元俨这两位认为是赫赫有名的“八贤王”呢?其中的原因大概是这几个:一是因为赵德芳在太宗朝当官,太宗朝人才辈出,国事频繁,说故事的人就塑造一个“八贤王”让其介入皇帝与廷臣之间,调和各种纠纷,让故事更有冲突性和复杂性;其二是因为赵德芳英年早逝,人们对其存在深深的同情,所以便将赵元俨的“八大王”之称借用过来,杜撰出了“八贤王”赵德芳。再加入一把打王金锏这个神奇的东西,不仅增加了冲突的戏剧性,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奸的心理要求。正因为这样,这位参考几位皇子虚构的戏剧性人物“八贤王”才会如此real地活在人们的印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