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参考用书目
这一个参考用书目,不是列举作者在编著本书时所用到的书,而是想供给读者进一步研究中国神话时应参考的书籍。在研究中国神话时,一般的关于神话研究的理论,也还是不可少的,所以在此书目中又举了此方面的两本书。至于中国书之包有神话材料者,实在很多,但若悉举,则又太繁,且此等书中往往只有一二条可用;所以现在只举了较重要的几种,并于每种下略述该书的著作人,著作时代,及该书在神话上的价值。英文书中有一本《中国神话与传说》,内容极为荒唐,今亦列之末后,聊以示西方人对于中国神话的见解而已。
1.An Introduction to Mythology,by Lewis Spence.
一九二一年英国伦敦George G.Harrap书店出版。作者是专家,所著神话书籍尚有“The Myths of Mexico and Peru”“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Mexico”“A Dictionary of Mythology”“A Dictionary of Non-classical Mythology”“Myths and Legends of Ancient Egypt”“Myths and Legends of Babylonia and Assyria”等。
2.《神话的研究》,本书作者著。
此为商务印书馆《百科小丛书》之一,一九二八年出版。
3.《山海经》,无名氏著,郭璞注。(通行本)
旧题夏禹或伯益作,然实为无名氏之作,且非成于一时期一人之手。书凡十八卷;《五藏山经》五卷,可信为东周时作;《海内外经》八卷,可信为春秋战国之交时代的作品;《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则为战国中期作品。中国神话材料以此书为最多,然亦极为庞杂。除旧有郭璞注外,清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很可以看得。
4.《楚辞》,屈原等著,王逸注。(通行本)
汉刘向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又益以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及向所自作《九叹》,共为十六篇,称为《楚辞》。王逸作章句,又益以己作《九思》及班固二叙,为十七卷。屈、宋之作,包含神话材料甚多,以下则摭拾旧闻而已,在神话上无甚价值。王逸章句而外,宋洪兴祖有《补注》,朱熹有《集注》《辩证》《后语》,清蒋骥有《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余论》二卷,于研究《楚辞》时亦不无若干帮助。
5.《穆天子传》,无撰人姓名,郭璞注。(通行本)
这便是晋咸宁中从汲县古坟里挖出来的,纪周穆王事。古坟即是战国时魏襄王的坟,故猜想来,《穆天子传》亦许即是该时人所作而埋在坟里的。今考其内容,言西王母者不过西方一国君,所谓悬圃,不过飞鸟百兽之所饮食,为大荒之泽圃,无所谓神仙怪异之事,则尚近于原始思想,故可定为战国初年人所作。
6.《列子》,旧题周列御寇著,晋张湛注。(通行本)
此书之为伪作,大概是确定了的,然其伪作时代,论者各有不同。现在假定是晋初。内容甚杂,然包含神话很多,如终北、华胥、龙伯大人之国,均见此书,故在神话上有价值。又其伪作时代虽可定为晋初,然度亦杂抄秦以前旧籍(今已佚亡者),而非伪作者杜撰,故其所记神话尚为原始信仰之表现,与后世神仙之谈不同。
7.《淮南子》,汉刘安著,高诱注。(通行本)
此为淮南王刘安集合宾客所编。多采旧说,又杂有神仙方士派的话头,然保存中国神话之处,不亚于《列子》。近人刘文典著《淮南鸿烈集解》,注释甚善。
8.《搜神记》,旧题晋干宝著。(通行本)
干宝,晋元帝时人。《晋书》本传称宝感父婢再生事,遂撰集古今灵异神祇人物变化为此书。《提要》疑其并非原书,乃后人辑集诸书所引而傅以成文者。今按其中所载神话传说如《蚕马》及《盘瓠》故事等,尚非时代极后如六朝等时之作。
9.《述异记》,旧传梁任昉著。(通行本)
大概是伪作。书中所载各条,剽窃之迹显然。但伪作者于剽窃旧说时间亦附加耳目所闻见,故尚可寻见神话传说之逸文。
10.《中国神话及传说》(Myths and Legends of China),by E. T. Chalmers Werner.
一九二二年Harrap公司出版。约四百多页,目录为:一、中国社会情状;二、论中国神话;三、中国的创造宇宙神话;四、中国的神;五、星的神话;六、雷电风雨的神话;七、水的神话;八、火的神话;九、疫神药神等;十、慈惠女神;十一、八仙;十二、天门的守护者;十三、神之战;十四、石猴如何成神;十五、狐的传说;十六、杂传说。作者自序云:他这书大半取材于《历代神仙通鉴》《神仙列传》《封神演义》《搜神记》四书。他是把《封神演义》作为主体的,所以目录中“神之战”一章就根据了《封神演义》的通天教主摆万仙阵,又把“杨任大破瘟·阵”作为中国的疫神话。所谓慈惠女神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他又说关羽是中国的战神。所以此书之无价值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