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 寒

从全国范围看,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月份并不是十二月份,而是元月份。小寒大寒节气都在元月份,小寒和大寒无疑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两个节气。但是,小寒和大寒比,小寒比大寒更冷。这里的大小有些颠倒,是因为在二十四节气系统内,小寒对应着小暑,大寒对应着大暑,为了这点儿文字上的对称,以至于名不相符了。嘿嘿,看来形式主义自古已然。

小寒是最冷的节气,有长期的气象资料证明,也有民谚佐证,“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这个三九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小寒节气里。

最冷的记忆留在了童年,那时天气的确是要冷些,小孩子也更怕冷些。小时候我们抗寒的游戏叫“挤暖”,中间一个孩子靠墙站定,两边的小孩向中间挤,甚至是向中间猛冲猛撞。两边加入的人越多越好,猛挤猛撞的力量越大越好,中间的人被挤得呲牙裂嘴也不会逃离。这个过程当然不觉得冷了,并且头上还会冒热气哩。我猜想,这是个古今中外的儿童都乐此不疲的抗寒游戏吧。在莫言的作品里,这个游戏叫“挤油”。

老师说得最多的抗寒格言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老师讲得最多的抗寒故事是:坐轿子的富翁,把皮袍裹得紧而又紧,但是越裹越冷。抬轿子的穷人越抬越热,先是解开衣扣,后来甚至把他的破棉袄都脱下了。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劳动可以抗寒,劳动人民很伟大。

风靡全世界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诞生于北欧的童话。北欧的夜很漫长,北欧的夜很寒冷,而寒夜是童话最好的土壤,或者说童话是寒夜最温暖的陪伴。北欧有皑皑白雪又有暖暖的壁炉,壁炉很文学很童话。中国更有各式各样的围炉,也很文学,也产生了更多的传说。民间传说民间文学多从围炉生发、扩散、流传。避暑避不出多少文化,御寒却可以御出浓郁的文化。有一部古籍的书名就叫《围炉夜话》,书名就给人以炉火的温暖和文化的芬芳。东北盛产小品,我猜想可能就是寒夜中不停地唠嗑儿嗑出来的。

说二十四节气风雅,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围绕二十四节气产生了许多的文学艺术作品。写小寒的大诗人有元稹、黄庭坚、范成大。这里抄一首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为我的这篇《小寒》添些风雅:“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尤其是诗中“青女”的出场,那是何等的风雅,青女是中国神话里掌管霜雪的女神。

在我人到中年的某一个冬夜里,我突然感觉自已的膝盖疼起来。询医的结果是,这叫退行性病变,不可逆转。医嘱的措施只有护膝保暖,别无他法。这病根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这病痛是从年轻时累积而来的。全身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膝盖,年轻时不觉得冷,hold得住,年长后还得自己一并为病痛买单。薄弱环节的保暖要从年轻时做起,比如膝盖,在冬天,在最冷的小寒大寒节气,即使不觉得冷也要让它享受比其他部位更温暖的呵护。爱美的女人喜欢在冬天里穿裙子,不管那裙子是棉的还是皮的,也不管那长袜是棉绒还是毛绒,它总是不及几条长裤来得保暖,美丽固然重要,“冻人”太不值当。自从发现我的膝盖被冻出了毛病后,我总是忠告亲近的人,即使能hodl住,也要给膝盖保暖,或戴上一对护膝,或盖上一条毯子,再不济也要搭一件旧衣服,这是替自己未来的健康负责,是对未来健康的高效投资。

膝盖的毛病一旦形成,那就是终身的病痛。再有钱也没法整,姚明年入过亿,他的膝盖也是退行性病变,一样徒唤奈何。

防寒抗寒固然重要,在严寒里进行科学锻炼或者挑战极限,也是很好的时机。我第三次高考落榜的那年,每天到长江里游泳,从夏游到秋,从秋游到冬。明白地说,就是我坚持了一年的冬泳,那可是一江的冰冷之水在抽吸你一躯之微热体温,现在想起来都打冷颤。恰恰是那一年冬天,我没有感冒过,其他的年份基本不能幸免,当然,更重要的是意志得到了锤炼。我采取的是渐进式冬泳,如果是没有铺垫地突然跳进冬天的冰水里,绝对要冻病。

寒冷总会无可避免地给人造成某些伤害。有些被伤害却是惹人怜爱的。比如小孩子的脸被冻伤,那种红肿,更象我们常说的红扑扑的苹果。比如美女手上的冻疮,那种红肿不是一种漂亮,却是一种美,说明这美女不娇气不矫情,是勤劳的,她常常洗衣洗菜涮碗。

对了,小寒交节时间在1月5日至7日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