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 寒

大寒交节时间在1月20日或21日。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虽然大寒的平均气温没有小寒低,但是,极端低温天气往往出现在大寒。总之,“小寒大寒冻成团”,都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

一头一尾,总是有更多的特别。对第一个节气,人们有更多的期待;对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则是更多的安享。

达·芬奇说: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大寒是二十四节气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最大的节日春节也大多在大寒节气里。农民除了要顺应农时干一些农活,其他行业要搞好收官总结外,大寒的主旋律应该是忙年了。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狂欢季。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腌制腊肠腊肉,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男人把钱挣回家,把年货搬回家。女人把年货变成年肴,这一变的过程,就热气腾腾了,就年味十足了。主妇们一番腌、卤、炸、炖,一个家庭的年就有了底气和丰盛。

这里说的忙年更多的是小农经济时代的忙年,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忙年的最大特点是忙着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一次的回家过年,成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一次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运动。那是几十亿人次计的短时间内的密集流动。最壮观的回家过年场面,是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的队伍,千万辆摩托车,日夜兼程,千里奔驰。夜色中,万千车灯,刺破寒夜,奔腾的车流,流动的灯河,看得人热泪盈眶。更有甚者,骑自行车回家过年,在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路上,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

孩子们的满足和欢乐是年的最靓风景,勤劳的妇人还要给孩子们做各色零食,炒花生、炒豌豆、炸薯片、爆米花儿……岁末的日子里,家家户户的灶膛没有熄过火。“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最快乐的永远是孩子,所谓幸福的童年有很多的记忆是在忙年里是在过年中。放寒假了,不必再日日早起,还能兴致勃勃的跟着忙年的大人凑一份热闹。忙年是孩子们最愉快的劳动,过年是孩子最快乐的享受。穿最好的衣,吃最好的食,玩最痛快的游戏,啥事不管,包括不管作业,还有压岁钱拿。中国孩子的理财经历一般从拥有压岁钱开始。

我们小时候获得的压岁钱,不多,但一定很新。那时的钞票面值一共是十八元八角八分,由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组成。我们获得的压岁如果有五元就是超纪录了。但是,一定都是崭新的票子,大概是中国人民银行配合民俗第一次投放市场的钞票。进入手机时代,压岁钱很多是用手机支付。有很多老人之所以学会使用微信红包,就是为了给孙辈支付压岁钱。孩子们不要现钞,就逼着老人与时俱进了。

有一个重要的日子有时也会在大寒节气出现——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在年来之前打一个牙祭。中国人的种种节日内容,绝大多数是吃,每一个节日的文化标签往往是一种或几种特色食物。缺衣少食的年代,节日之于人们的生活尤为重要,平常可以没吃的,过节一定要有。所以有老人说,现在天天象过年。我几乎是天天都在过腊八节。只要是在家的日子,我早上一般都熬八宝粥,每次都有七八上十样食材。这样,我一年中熬八宝粥涉及的食材要多达几十种,营养够丰富了,滋味够多样了。尤其是,当我吃着这些五谷杂粮时,心里特别踏实。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大寒出现的花信风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这里说的山矾很有意思,其实山矾就是七里香。它是叶子极芳香的一种植物,叶形像豌豆。古人用来藏书、避蠹,放置床席之下还能去蚤虱。它还有一大串好听且神奇的名字:穿心排草,鹿子草,猫食菜,潢山香,潢坡香,抓地虎,拔地麻,蜘蛛香,五里香等等。我年轻时一度很迷恋席慕容的诗,迷恋席慕容的诗其实就是迷恋她的诗集《七里香》。

大寒是冬天里距春天最近的一个节气。“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最适合在大寒里说。突然联想到一部名为《大寒桃花开》的影片。虽说这里的“大寒”和“桃花开”皆为人名,但放一起便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起码也寄寓了人们否极泰来的美好愿望。

附一一群文字是笔墨养的候鸟

今年二月三号的那天,雨点敲窗,溅起了午后的涟漪,拿出手机我给李专先生摁短信说:

洪港街头,闲人骤少,药庐生意清淡好多,我倍感闲适,翻读打印出来的您那些关于节令的一摞文字,把玩再三,我真心喜爱。苦恼电脑没来由发病好多时日,此时想写读后感的欲望极盛,临屏不能上博,徒唤奈何。展卷品咂,可算是低徊先生门前,赏过几茬桂花香了。

说真的,丰沛才情是李先生登文山游字海的本钱,字字句句,格外耐嚼。十几年前我就做他的读者了。咸宁地阔天宽,一茬茬舞文弄墨的才子简直多如牛毛,偏爱他的文字我可是真心真意的。常常翻读,常常揣摩,真有些像拥吻情人躲着一朵斜斜的夕阳,倾听传自远古的茫茫空谷的歌谣,格外亢奋!

文字真如飞来的候鸟了。掖藏着别人难以觉察的意绪愁怀,摇管迸发关乎时令的篇章,李先生一篇接一篇的写,我一篇接一篇的读。那么浅的文辞,那么深的学问;那么短的篇章,那么多的阅历;那么淡的氛围,那么浓的情结!岁月匆匆变幻了,人心浮躁了,风俗淡薄了,稼穑农夫吆喝在都市的楼台上,滥觞喧哗。线装书已经一页一页萎黄散发着霉臭,有谁还在乎?李先生笔底文字真真成了一群款款翔飞的候鸟,嘎嘎的欢鸣唤回了岁月曾经有过的绚丽的光华。

二十四个节令虽然不多,二十四篇文章居然不少。把文字码起来,简直要叠成高高的墙垣一列。关不住满园的好颜色,芳芬挤过墙头掠人襟怀,惹只惹得往来过客不住要脸红心跳。一大群的文字里,简直是选妃一样挑肥拣瘦,我真心的喜爱春争日夏争时必得需放抢的“芒种”;还喜欢把白昼与夜晚的时间又等长了的“秋分”;更喜欢十月的天里胡乱穿衣的“寒露”。文字纵然未必勾勒出了电子屏面般耀眼的气氛,千余字的小品却能真真切切唤回来已给现实奴役了的魂灵:笑眯眯的艳阳老是眷顾旧家庭院,扁豆藤傍着篱笆,长绿了,也长胖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瓣挂在风中摇摇晃晃,疯疯颠颠把容颜全摇成了淡淡的紫色。家里头我的女长辈挽袖聚堆荫在紫花的扁豆藤下,细声细气唱俚调,从从容容切辣茄……真的,我就缱绻在李专老师文字点染的白云苍驹下,搓揉着倒影淘气的缤纷。

真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读过了,《齐民要术》读过了,《农政全书》我也读过了,《农桑辑要》也读过了。满心想从浩瀚文化中捞取一钵情趣滋润面临钙化了的心腑。可惜,只能搬弄出历史传承的厚重令人索然。在这处处莺歌燕舞欢庆盛世的大好时日,好玩好耍的事情太多,就只侍弄文字已经沦为不可理喻的事情了。文字是水中月亮镜里奇葩,文字招带不来功利半点,功利也相当厌嫌文字。穷文富武啊!满世界的浮躁啊!“武”就是务工弄商,“弄武就来菜”。真难为了身处热闹官场的李先生,潜心竟写出了那么多那么好的文字!好文字不容易,好文字不酸不腐,好文字形如蛇行的小溪一条啊,波澜兴伏,明澈见底,却蕴含着高洁的情操。好文字招魂招不来半点功利,好文字肯定招得来好功德!

二十四篇文字,当然还有更多的文字,都成了李先生才情了得的见证。不是专业作家而是上班领薪养家的公务员,不是以文糊口而是修身养性,不是专家学者而是业余写家。再读三读关乎时令的二十四篇小品文,难免不使我灯下漏夜展卷,重温那年向先生索来的一本《行走的歌》和一本《岁月的痕》。好多年前的灯下我冒昧涂鸦,举笔写了篇《醉倚歌筵,识得李专》又浅又丑的小文,向李先生和李先生的文字表达我崇高的敬意。这么多年来,李先生写个不停,积聚太多太多没有辑成集子出版的篇章,更能印证博学与睿智是何等的了得。因这时令而成篇章,因这篇章更见才情,呼啸而出的这二十四篇关乎节令的篇章,可谓是李专先生笔墨饲养的候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