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 雪

小雪节气,只有北方才下雪。南方要下的雪,只有在大雪节气才下。

大雪交节时间在12月6日至8日期间。

大雪好像都喜欢在夜里下。而下雪的夜晚,人们总会不知不觉地睡得很沉,早晨也格外地恋床。这时,有一个早起的家庭成员惊喜地大喊一声:“哇,下大雪了!昨晚下大雪了!”全家人都会欢呼雀跃地起床。望着厚厚的积雪,大人会说一些“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之类的谚语。小孩子早就盘算着怎样嬉雪了。打雪仗、扑雪人、堆雪人,怎么喜欢怎么玩,怎么痛快怎么玩。如果一个人的童年没有好好地玩过几场雪,这样的童年明显地有缺憾。

何止是儿童喜欢嬉雪,成年人一样,艺术家也一样,北方城市美轮美奂的冰雕就是明证。

《红楼梦》里每逢大雪,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必定要相约共赏。恰逢梅花绽放,到栊翠庵讨红梅的任务自然是交给宝玉了。第四十九回宝琴和宝玉一同前往栊翠庵折红梅,两人远立的背影引得贾母赞为画中人。若没有粉妆银砌的天地做背景,这幅璧人画恐怕也要逊色几分。当我在电视剧里见到这幅画面时,有一种惊呆的感觉。后来,这个画面竟屡屡进入我的梦境。

现代人少了赏雪吟诗的雅事,但面对纷纷扬扬、冰天雪地的世界,欣喜、愉悦的兴致是不曾消减的。花前月下固然美好,在我看来,雪中漫步更是一种浪漫。顶好在公园小径或空旷无人的开阔地,相爱的人手握着手伸进暖和的大衣口袋,身后留下两行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延伸没有尽头……当然,大雪也会出卖爱情,它出卖了仓央嘉措的爱情:“夜里去会情人,破晓大雪纷飞;保密还有何用?雪地留下了脚印。”

嬉雪是儿童的天性,或者说就是人类的天性,只是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逐年加重,雪越来越少了,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第一场像模像样的雪下来时,一定会上央视的新闻。2013年12月13日,埃及等中东国家普降大雪,这也是埃及首都开罗112年来首次降雪。陷入内战困境的叙利亚也出现降雪,反对派和政府军因此暂时休战。这场雪成为世界新闻。稀者为珍嘛。但是,下雪的次数少,雪灾的次数却并没有变少,我们的生态越来越脆弱了。

雪绝对比雨少,但关于雪的艺术作品绝对比关于雨的艺术作品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新奇的比喻,道出了对大雪悄无声息到来时的欢欣;“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极度夸张的笔法,引得人们浮想联翩;“但觉衾绸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咏雪却不露“雪”,堪称绝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和雪相伴而生的腊梅,又怎能忘记欣赏呢?当然,还有一首打油诗或者一个谜语,可谓雅俗共赏:“天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业余写写诗词,一阕《沁园春·雪》,以撼动山河、摇曳历史的气势,不但打赢了国共两党的文坛政治大战,而且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柳亚子“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可谓丰富,为何一阕咏雪之词就成了他的巅峰之作?有偶然因素,亦有必然因子,只有雪才能激起他的千古豪情,成就他那最具伟力的诗语。

歌是影响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一曲《塞北的雪》唱得那么酣畅淋漓,那么回肠**气,那么豪情满怀,那么灵魂通透。我们为什么那么爱雪?因为她是那么美,她是春雨的亲姐妹,她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是阴气最盛时期,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瑞雪兆丰年”已成一句熟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使土地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满足作物春季生长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有肥田的作用。所以,冰天雪地虽然冷,但叫人心里踏实。大雪时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故有“大雪小雪、煮饭不歇”之说,形容白昼短到了主妇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吃什么最好呢?自然是火锅了。鸡鸭鱼肉也好,萝卜白菜也罢,只要是咕噜咕噜煮着,望着那热腾腾的白气,便由肢体暖到心窝儿啦。这就叫咱老百姓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