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处 暑

处暑是个鸡肋似的节气。

处暑交节时间在8月22日至24日期间。

二十四节气,有二十三个节气我们能从字面上看出它的含义,唯有这个处暑是不知所云的。关键是不知道这个“处”字是什么意思,很长的时间里我以为是说“处在暑热之中”,最近,通过深查细找,才知道,这个“处”字是“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了。

处暑的鸡肋性,还表现它只是一个纯粹的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它的农耕意义、文化意义都不是很明显。它所处的时间节点也有典型的鸡肋性,表现为过渡性的时段,边缘化的时段。但是,在渔业生产方面,处暑期间有一个中国开渔节,一般在浙江沿海地区举行,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开渔节是相对禁渔期而设立,为了保护鱼类资源,达到水产资源的永续利用,不单是海域,在内陆的江河往往也有禁渔期。禁渔期大多在处暑期间结束,所以,开渔节也在这时举行,常常会生发一种喜悦和狂欢。我经历过家乡网湖的开渔节,平常谦恭有加的渔民这时候也一个个牛逼哄哄起来。渔民的这种牛逼状,他们自己有一句形容的话,叫做“眼睛让鱼鳞巴住了”,根本瞧不起人了。话虽有点贬义,却充满了幽默感,更充分说明了开渔节对渔民的重要性。

在北方,处暑时节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的说法。因为天气的变化,就是不生病,身体也有说不出的不爽。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不想起床,白天不想动弹,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

在南方,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已经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秋老虎”。有不少年份,立秋热,处暑依然热,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谚语,并且,还有“处暑处暑,热死老鼠”的说词。

处暑前后,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也叫“鬼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中元夜也有放河灯之俗。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在《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这里说的是东北的民俗,可见这个民俗的广泛性,全国有太多的地区有这种民俗。

我们这里是中元夜烧包袱,为逝去的亲人也包括好友烧纸钱,让他们在阴间有吃有喝有钱花。在城市里,在什么地方烧包袱是个问题,很难找到合适的场所。烧包袱时,面朝故乡的方向,作揖长拜,还可以许三个愿。

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唯有这点,是处暑节气的一抹亮色。但是,处暑这个节气实在难以激起诗词大家的创作欲望,有这么一首处暑诗写得还算不错:“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他的作者苏泂却寂寂无名,连生卒年都不详,只知道是南宋人。文章大家的作品只有秦观的《鹊桥仙》可以沾点边:“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本是个写爱情的名篇,时令却在处暑时节,权当处暑的名篇引用一下,以便结束这篇不好作的处暑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