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喜欢的欧美短篇小说

欧美短篇小说从文艺复兴时期算起,总共发展了近700年的历史。这期间,欧美小说家们不断创新,先后兴起多种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包括表现主义、心理现实主义、心理浪漫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使得短篇小说呈现出于19世纪走向成熟,20世纪持续繁荣的局面。这700年中,好看的小说真是汗牛充栋。本文只是从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和个人的喜好出发,谈谈我的个人偏见。

一是爱情小说。我以为,文学是不能没有爱情的;不会写爱情的小说家,应该说是一大遗憾。欧美的小说家,可以说都是写爱情的高手。他们写爱情不是简单地写**,而是通过写爱情反映作者的爱情观、反对封建等级偏见和宗教禁欲主义、反对金钱主宰爱情,讴歌人们争取自由恋爱的奋斗精神,赞扬人们为保持纯真爱情的牺牲精神。总之,优秀的爱情小说是可以让我们从爱情题材的作品中,看出时代的风云的。法国作家司汤达的《法尼娜.法尼尼》、英国作家哈代《儿子的否定权》、美国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头七年》、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爱的牺牲》等,就具备这些方面的特点。

《法尼娜.法尼尼》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的作品。小说中主要是两个人物,一个是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法尼尼,一个是意大利烧炭党人米西律里。法尼娜.法尼尼小姐的父亲出于对烧炭党人的同情救了米西律里。法尼娜.法尼尼小姐则出于好奇和冒险,为他治病,于是两人相爱。法尼娜.法尼尼勇敢地自愿抛弃门第与米西律里结合,拿出自己的财产资助他们的革命活动。而米西律里虽然也深深地爱着法尼娜,却为了投身斗争而毅然离开了她。法尼娜为了使米西律里回到自己的身边,出卖了他的同志,使他们遭到逮捕。她以为这样就能使他永远不离开自己了,但米西律里为了不使人怀疑而向警察自首,被关进监狱,法尼娜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贵族身份,多方奔走,想要营救米西律里,但他仍不肯回到她身边,她就把所作所为告诉了他,米西律里愤怒至极,毅然同她决裂。法尼娜的爱情破灭了,只好按父亲的意愿嫁给了他并不爱的萨凡里王爵。小说把两个不同出身、不同信仰、不同性格的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如法尼娜为了爱情不择手段,米西律里则虽也追求个人幸福,但他把追求祖国的独立自由放在首位,两人的爱情终久以悲剧结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后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和冬妮亚的爱情,同这两个人的结局有些相似。司汤达让我们从这篇爱情小说中,看到了意大利烧炭党人反抗奥地利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以及他们为了祖国自由勇于牺牲的精神。小说与作者后期的著名长篇《红与黑》风格一样,充满着浪漫传奇色彩。

《儿子的否定权》是哈代1891年的作品。小说写的是在北威塞克斯的乡村里,贫穷的索菲嫁给比她年长20岁的特魏柯特牧师之前,有过真正的恋人,即青年园丁山姆。牧师死后,她想重新嫁给自己所爱的山姆,可在学校接受贵族教育的儿子,对母亲很不理解,感到是极大的耻辱,竟大声斥责,逼迫母亲下跪发誓不与村夫山姆结婚。母亲终于忧郁而死。作品虽写的是爱情故事,却极力挖掘人的情感的社会意义,通过儿子对对母亲再嫁婚事的干扰,深刻地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伦理道德、习俗偏见、等级观念和封建宗法婚姻制度。显然,作品也闪烁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光芒。

美国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头七年》,是叫我读起来很高兴的作品,因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终于收获了历经艰辛之后的甜蜜爱情,结局很圆满。鞋匠费尔德要为女儿物色对象,他看中了一个大学生,却没想到他的助手索贝尔一怒而去。由此,他才知道助五年以来在他铺子里含辛茹苦,从不计较工钱的助手,一直爱着他的女儿。索贝尔是一个从波兰逃出了希特勒魔掌的犹太流亡者,年龄三十多了,忧患的经历使他显得老相,这个逃到美国、举目无亲的知识分子,却爱上了他19岁的女儿。年龄的差距以及道德感责任感,使得他只有拼命干活来等待少女的长大。为此,他把自己的爱情深藏在辛勤的劳动中,这一等,就是整整五年。哪想到,费尔德不同意他对女儿的爱情。后来,费尔德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顺,终于明白了女儿和索贝尔的感情,同意他再等两年。小说表现的是受过苦难的小人物身上的内在品格:人道、善良、富有同情心、自我克制,颂扬了索贝尔超凡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小说的写法特别新颖,它没有正面写两个人的爱情,而是把爱情藏在幕后。小说有一种净化人、激励人心灵的力量。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小说叙述一对年轻夫妻节日互赠礼物的故事。圣诞节到了,妻子德拉卖掉引以自豪的头发,给丈夫买回一条与金表相配的表链;丈夫杰姆卖掉祖传三代的金表,为妻子买回装饰秀发的梳子。为了节日相赠礼物,双方都卖掉了心爱之物,都为对方作出了牺牲。小说既展示了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又赞扬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和美好的心灵。这种善于从日常平凡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社会意义的能力,令人惊叹!

此外,我还喜欢意大利作家皮兰德娄的《西西里柠蒙》、意大利作家维尔加的《乡村骑士》、俄罗斯作家蒲宁的《三个卢布》等,前两篇写的是或因地位发生变迁而导致爱情的中止,或因迷信金钱而酿成爱情的悲剧,后篇是写生活中偶遇爱情但突遭横祸的故事,说明人的命运之无常难料,也叫人过目难忘。

二是批判社会黑暗的小说。这一类小说,在欧美小说中占的比重很大。有的是直接批判社会制度,有的是揭露被制度扭曲了的人性等。如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木木》、法国作家梅里美的《马第奥.法尔贡内》、契诃夫的《变色龙》等。

《木木》是屠格涅夫1852年的作品。当时他因撰文悼念果戈里的逝世而被捕入狱,他在拘留所里,写下这篇反农奴制度的小说来回答政府的专制。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说的是一个叫盖克新的家奴,先是与另一位女奴塔雅娜深深相爱,但被狠心的女主人强行嫁给了他人;后来,盖克新把自己的悲哀与爱全部倾注在他救活的小狗木木身上,但又被女主人怒迁赶出家门,无奈之下,盖克新只好亲手将其溺死。小说直接取材作者家中的真实故事,其中女主人的身份就是作者自己的母亲,而家奴的原型就是自己家中的农奴。作者自幼痛恨母亲的残暴和任性,同情家奴的不幸。作者就是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揭露农奴制度的黑暗与残忍。

《马第奥.法尔贡内》是梅里美26岁时作品。它以远离法国本土的地中海的科西嘉岛为背景,描写人一个豪放不羁、为人仗义的好汉马第奥.法尔贡内,因十岁的儿子在官府的利诱下,见利忘义,出卖了一个被收容的逃犯,败坏了家声,而亲手枪杀了爱子的故事。一方面小说歌颂了大义灭亲的豪侠精神,另一方面也是谴责了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社会。作者的叙述是平淡的,但表现的故事是骇人听闻的或者是惊心动魄的。他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力求精准,细节达到高度真实。他的小说往往有着强烈的个性、激烈的感情、异国情调等特点,

三是反映普通人的苦难经历和悲惨命运的小说。这类小说,在欧美小说中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如德国作家享利希.伯尔的《我满面愁容》、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契诃夫的《苦恼》等。

德国作家享利希.伯尔的《我满面愁容》,以德国法西斯统治时期、纳粹党得势的年代为背景,写了一个人的遭遇。小说写“我”是一个从牢房里释放出来的流浪汉,找不到工作,生活失去了支柱,只好在海边看海鸥觅食。由于面带愁容,竟被巡警押往警察局予以审讯,拳打脚踢,最后判了10年徒刑。在这之前,“我”曾因笑得不是时机,也被判过5年徒刑。主人公最后获得的教训是“脸上不能有任何表情”。小说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小人物充满着同情,同时也是对德国纳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人的遭遇》,是我经常阅读的作品。作家肖洛霍夫曾经花了14年写了《静静的顿河》,通过20世纪20年俄国的社会巨变,描写了顿河哥萨克的历史命运和在国内战争中走过的悲剧性的曲折道路。我特别佩服那传神的语言和他所描写的风土人情。《一个人的遭遇》以主人公索科洛夫自述的口吻,写了他如何在卫国战争时期参加红军,不久负伤被俘,在集中营受尽折磨。后来在给敌人开车时候机智地劫持一名德军少校逃回苏联阵地。德军入侵使他家破人亡:妻子女儿被炸死;儿子在前线牺牲。后来收养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从此两人相依为命。作者以严酷的真实着重描写了法西斯侵略战争给人民造成的创伤和痛苦,深刻地表现了人的感情和心情。小说中的主人公在致命的打击下,不倔的个性和与孤儿的感情,曾多次让我流泪。

契诃夫的《苦恼》,曾被英国的女作家称为“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篇短篇小说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小说写的是一个马车夫,由于肌寒交迫,儿子死后,无处诉说。他先后试图与他的乘客一个军人、三个年轻人诉说他的苦恼,但他不是受到训斥,就是受到侮辱。最后,他只好在马棚里,向他的马说话。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强烈地渲染着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

四是讴歌爱国主义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小说。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都德的《最后一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

《羊脂球》是莫泊桑反映普法战争的杰作。可以说,在外国作家中,莫泊桑是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基本上浏览了他的全部小说,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中短篇小说。《羊脂球》写的是一辆被准许离开敌占区卢昂城的马车,里面有10个乘客。作者通过是否出城这个事件,以出身社会底层的妓女与那些有身份的体面人物如大商人、大企业家、贵族地主、民主党人以及修女等比较,写出了羊脂球的人格。尤其是一名普鲁二军官扣留马车,以羊脂球献身为条件的情节,充分地表现了羊脂球拒绝受辱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无情地鞭笞了那群上层人物的卑躬屈膝媚敌的丑态。莫泊桑最为出色的是写的这辆马车上的10个方面的人物,实质上是描绘了法国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在民族生死存亡年代的精神面貌与基本立场,是一幅明晰而完整的社会图景。

都德的《最后一课》,与他的另一篇《柏林之围》,是享誉世界的脍炙人口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写的是一个叫弗朗士的小学生,在普鲁士占领下的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由哈迈尔教授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故事,歌颂了法国人民对祖国之爱的炽热感情。作者通过特殊时期的一堂法语课,来表现普法战争的悲剧这样的宏大叙事,其艺术的精湛简直是无与伦比。《柏林之围》则是写的一位上校儒弗搬到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是为了能够亲眼看到法军凯旋的仪式。当他听到法军溃败的消息时,就像雷击似的倒在地上瘫痪了;当他听说法军打了胜仗,他的病情奇迹般得到好转。于是,他的孙女和医生一直杜撰战报,谎报军情,让他的疾病日渐好起来。可是突然有一天,普军进城,老人只唤“快拿武器……”接着就死了。小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是他150多篇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之一。小说写的是阿拉斯加淘金者,在与严寒、饥饿、死亡的抗争,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和渴望生存的坚强意志。小说描写的主人公在严寒、饥饿濒临死亡的条件下,与大棕熊的对峙、与病狼的殊死搏斗的场面,惊心动魄,让人感到了人的生命力的顽强与伟大。

总之,我喜爱的欧美的短篇小说是太多了,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届时,我将会整理出一份目录来,也算是求教于喜欢外国短篇小说的读者。

2008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