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中学语文教材乱弹

可能是我当了几天中学教员的缘故,我对中小学语文教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离开中学教员岗位快三十年了,其间我的职业多次转换,但我购买和收藏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热情不减。前年,女儿读大学去了北京,她的从小学至高中的语文课本全集,成了我顺手牵羊的收藏品。同时,我先后购买了夏丐尊、叶圣陶等老前辈编纂的《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开明国文讲义》,王蒙主编的《课外语文》,以及《美国语文》、《俄罗斯小学阅读课本》等。

图书市场是最敏感的。也许就是因为有了我辈这等迂执的读者,也就有出版社投其所好的举动。这几年,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新语文读本》、《百年老课文》,满足了我们这号人的需求。然而,最能感动我的是我的同辈人,一位叫何以端的先生,编纂了一本《老课文》。严格说来,他可能比我大三至四岁,他读的课文与我读的课本不会完全一样,他编纂的《老课文》是选本,按编者的口气说,是从解放后的几十本小学至高中语文课本中遴选出来的精粹。

也许是人到中年以后,怀旧的情绪就愈来愈浓。我同何以端先生一样,与同学的聚会,常常以背诵小学语文为乐事:诸如“夏天过去了,可是我十分想念,那些个可爱的早晨和黄昏,像一幅图画出现在眼前。清早起来打开窗户一看,田野一片绿,天空一片蓝,多谢夜里一场大雨,把世界洗得这么新鲜……”“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老汉说话啰嗦。你能大气粗腰杆壮,又有骡马又有羊。入社好像吃了亏,穷人沾了你的光。手拍胸膛想一想,难道人心喂了狼……”还有《小猫钓鱼》、《乌鸦喝水》等等……不庸置疑,这些教材反映了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反映了建国后至文革前那一段中国社会历史,也曾温暖过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那颗稚嫩的心。

但冷静下来思考,联想到近年来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忧郁症、自闭症、自杀等社会现象,我就反思我们中小学语文的教材,问题还是比较大的。最大的问题,是语文教材的内容,还不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缺乏精神支柱,不知道怎样与人相处,不知道怎样做人。这是本质。再从现象上来看,现在的学生特别的自我,经受不了生活中的一点挫折,所以,经常出现“吃鸡蛋也不知道从那里剥壳”之类啼笑皆非的事情。

有人会说,学生出问题不能全怪教材。是的,笼统一点说,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不仅学校有责任,家庭、社会都有责任。如果要这样说,这就等于没有说。中国的事,往往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要么各打五十大板,要么谁都有责任,但谁又不负责任,而真正责任对象却容易滑脱。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从小开始就步入学堂,积累学问,注重修养,至三十岁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就可以独立思考,独闯天下了。可见,对于一张白纸的学童来讲,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固然重要,但能够使之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校则更为重要。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够影响和左右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呢?除了老师的为人师表外,最最重要的东西则是教材了。前面,我已讲过,现行教材是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的。有的人说,现行教材中不是有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吗?难道这还不能解决人生观价值观吗?是的,我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史学,特别是他创立的辩证唯物史观,帮助我们认识人类已出现的社会进程和社会形态,的确是了不起的科学;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帮助我们认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是科学的,是真理,但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政治哲学,革命哲学,或者说是斗争哲学,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伦理道德如何培养,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做人做事等人生哲学,这些伟大的革命家还没来得及有完整的论述。有鉴于此,我们还是要向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宝库寻求帮助了。

因此,我以为,除白话文的基本常识外,小学至高中十二年中,语文就是要重点学好十三本书,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左传》。学好这些书,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学、做人、做事都基本上掌握了,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我们当今所谓白话文的范文所不能比拟的。就以《千字文》为例说起吧。《千字文》只有一千字,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四个字一句的韵文,从宇宙天文、地理时令,说到做人做事,把中国文化的哲学、政治、经济等等都说进去了。而这一千个字,除个别字外,没有复重的,实在是了不起。四书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历史地位,我们就不必再啰嗦,我这里想重点说《五经》应该列入教材的必要性。以《礼记》为例。《礼记》中有一篇《经解》,对“五经”做了十分精辟的概括,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要把《五经》列入必读的教材了。《经解》篇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意思是说,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可知道它的文教思想(注:现在学生动辙自杀,忧郁成疾;社会上不讲诚信,唯利是图;官场上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这不知道是一种什么风气?!)《经解》接着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疏通知远,书教也”《书经》又叫《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也不止讲历史,而是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部资料。中国人古代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这也就是说,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广博易良,乐教也。”乐包括音乐、艺术、文艺、运动等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这些都包括在“乐”里,“易良”是由坏变好,平易而善良。用现在的话说,音乐、美术和体育能陶冶人的情操。“挈静精微,易教也。”《易经》的思想,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结晶。我们先民在文字尚未发明时,用八卦画图开始记事以表达意思。什么是挈静呢?就是哲学的、宗教的圣洁;“精微”则属科学的。《易经》的思想是科学到哲学,融合了哲学、科学、宗教的三种精神,所以说“挈静精微,易教也。”至于“恭俭庄敬,礼教也。”是人格的修养,人品的熏陶。“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什么是“属辞比事”呢?看懂了《春秋》这个历史,可提供我们外交、政治,乃至其他人生方面作为参考。我们常常惊叹,现实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说明,虽然古代的社会形态与我们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但待人处事的原则没有什么两样,至少是可以借鉴的。

当我们知道读这些书的价值后,我想,当今中小学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书作为教材,其意义就不言自明了。当然,我们在学习这些教材的时候,也要注意摒弃其封建糟粕,不能全盘吸收。这个学习和辩析知识的过程,可能比单纯求学更有意义。总之,我们再也不能像“五四”那样,一夜之间,割断历史,将中国文化的宝库永久地锁起来。只可惜,我人微言轻,说这些话可能对社会并不会起什么作用,相反,还会背上复古的罪名。但我并不后悔,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200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