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珍奇满目3

6

跟利川近了,亲了,便知道原来是可以通过对气味的感受来了解利川的。

随着春天的到来,行走利川的大地上,沐浴在利川的春风里,你会清晰地嗅到一股浓烈的茶香。的确,利川茶叶也是不错的,产量高,品质也独特。这都是利川境内山青水秀,四季云雾缭绕,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带来的福音噢。正如清同治版《利川县志》记载的那样:“当地土人遍种其茶,其茶清香坚实,经久耐泡,向异他处,亦地气然也!”

提到利川的茶,熟悉利川的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毛坝、忠路、沙溪这些地方。在整个利川市,茶叶还算不上是经济支柱,但在这些局部地方,却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再说呢,东西好不好是不能跟产量高不高划等号的,何况利川茶叶的产量从绝对数量上说也并非小数。

利川的茶,重在品质。利川的茶农,一方面因势利导,在种植上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讲究科技,实行科学种管,大量发展无性系良种茶,提高茶叶品质;再一方面,通过改进加工技艺,不断开发新品种,以赢得市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一批茶叶加工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消费习惯,加工出不同品种的绿茶、红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鱼木银峰、水杉王金菊、“星斗山”系列毛峰、忠路雾洞绿峰等绿茶和珍眉、珠茶、宜红功夫红茶,都在全国、全省评比中获得美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早在盛唐时期,忠路雾洞茶即是朝廷必备贡品之一。到了明代,雾洞茶更是名声大振,明成祖朱棣受贡亲赐:“此茶生来出雾洞,弟兄结拜在虚空;今夜敬茶同饮后,共品满园辅朝忠”。

利川的茶,不仅作为一种饮品而存在,也是美化家园的重要内容。毛坝乡堪称茶叶之乡,全乡以茶叶为支柱,使全乡农民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走进毛坝,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满山满岭的茶园,把整个毛坝乡点染得一派碧绿,那一行行一垄垄的茶树,就像是碧海中的层层浪波,行走其间,恍若浮游在碧海之上。

2006年,州里组织的一批中外摄影家去到利川,市里就专门安排他们到毛坝拍摄茶园。那层层叠叠翠绿的茶园展现在摄影家们面前时,一个个激动得哇哇直叫,加之身着土家服装的姑娘们在茶园里一点缀,极大地激发了摄影家们的创作**,所到之处,姑娘们采茶的嚓嚓声跟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汇成一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承载着利川的风物与风情,随着摄影家的镜头,被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山外。

利川的茶,不仅是香的代表,也是美的化身。给人的感受已远远超出了其传统的意义与价值。

7

利川的味道,也是吃出来的,品出来的。

利川地势开阔,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水田面积大,在恩施州当属水稻主产区了。因为气温相对偏低,水稻种植一年只有一季,有的是时间让水稻们慢慢吞吞地生长,不急不忙地成熟,不像江汉平原、海南那些地方,一年两季、三季,成长过程总是匆匆忙忙,因此利川的水稻籽粒饱满,米质好,出米率高,不仅营养成份丰富充足,口感也要好出一大截。

齐岳山下的南坪,处在利中盆地的腹地,那里出产的大米又香又软,特别好吃,历来受到远近消费者的欢迎。人们利用这一品质独特的资源,办起了清江源米业公司,将南坪的大米加工成精米,销售到本省武汉和邻近的重庆等地,所到之处,深受欢迎。南坪大米已成为利川粮食产品的一个上好品牌,清江源米业公司也成了利川粮食加工企业的龙头,在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利川复杂的地形和由此带来的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得利川在出产方面时不时冒出一些让人难以解释的现象,比如说谋道支罗那个小地方出产的一种大米,特别香,特别软,特别好吃。到底怎么个好吃法呢?我是没法用文字描述得清楚的,当地老百姓也只是说:“那米煮的饭香得几里路远,不要菜也能吃上几大碗!”

那种大米当地人取名叫支罗米。出产支罗米的地方——支罗,是个小地方,就那么几分水田,每年产水稻总共不到500公斤,因此能够吃到的人是极少的,每年的稻谷总是在头一年就被人付定金预定了,收割时也无需主人劳驾,而是定购者自己来收割,担心主人用赝品把真品给调换了。对此,主人也不生气,那样反倒省去了好多麻烦,节省了许多时间与汗水。

支罗米量虽不大,但历史悠久。土司时期是给土司进贡的贡米。清光绪年间的《利川县志》上说,支罗米“置少许甑中,即清香扑鼻”。是什么原因形成了那样一种特殊现象呢?外形上看不出支罗稻谷跟别处的有什么两样,可味道就是不同,想来想去,当地人认为原因可能就在那点儿土壤或者是那股水上。到底是不是呢?谁也说不清楚。但支罗米作为一个品牌已是古时候的事了,据史料记载,古时紧邻的川东万县城就曾专设支罗米行,凡支罗米,价高一等。自然的,现在的人们也从中获得启示,准备将支罗米作为一个品牌加以开发,以期形成规模生产,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支罗米的美味。不知这事到底能成不能成。不过依我个人看来,原汁原味的支罗米很可能是有限的,但将“支罗米”作为品质独特的优质大米的一个符号,打出一个有影响的品牌来,是完全可能,也是完全可以的,就像福建出产的乌龙茶,有一个很有名的品牌叫“大红袍”,而真正的大红袍产自武夷山,仅有三棵乔木茶树,据说还有武警专门站岗负责守卫,是国宝,每年的产量自然是极其有限的,但以此作为一个乌龙茶的品牌,一直做得很好。

利川出产的一种高山芸豆,也很有特色。利川芸豆产于海拔1400-2000米的高寒地带,主要品种有大白芸豆、小白芸豆和紫花芸豆几种,颗粒饱满,但都不是很大,仅比高山金豆米稍大一些,比市面上常见的芸豆要小些。利川芸豆具有清洁光滑、肉质细腻、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经省农科院专家检测,除了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等营养成分,还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芸豆主要作为菜肴,与排骨、猪蹄、鸡鸭肉等一起炖、蒸或煮熟后与肉类食品烩炒,清香酥软,口味极佳。

利川主产芸豆的高山乡村,有的公路尚不能通达,运输极为不便,使得芸豆这种上佳食品不能及时运送到城市里去,让城里人一饱口福,山里人本可用以增加收入的门路也难以变成现实。2004年,州委书记汤涛将柏杨坝镇的大水龙村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大水龙村也是一个盛产芸豆的高山村。汤书记头一次去村里调研时,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爬到村里,跟群众座谈时,大家首先提到的就是交通问题,为了说明修通公路的必要性,举的例子就是说好几户人家的芸豆运不出去,请人背下山,再请农用车运出去,拌成了肉价钱。汤书记问身边的一位农民:“你家里还有多少芸豆没运出去?”那人竖起四根手指,说至少还有四百斤。汤书记又问运不出去怎么处理?那人说自己吃,吃不完的就喂猪。汤书记把群众的要求记在心里,当年就组织有关部门,帮忙把公路修上了山,大水龙村的群众放心大胆地种起了芸豆,加上高山萝卜,当年群众大面积增收。

后来,在市粮食局的支持和组织下,清江源米业公司建起来了。我跟局长刘德胜讨论公司发展问题时,希望把利川的高山芸豆也纳入公司的经营范围,跟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刘局长很高兴,说大家想到一块去了。第二年,精美包装的利川高山芸豆就进了超市,成了利川又一个叫得响的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