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珍奇满目1

当今是个时兴自我推销的时代,每个地方介绍自己的情况,无不使用“物华天宝”这个词。看得多了,脑子里就形成一种概念化的感觉,在阅读时也就常把这一类的文字给忽略去了。可利川那个地方,要不使用这个词还真难以说明它的概况与特点,因为那里的物产实在是太丰富了,而且很有特色,许多东西都是别处没有或是极少见到的。因了这个缘故,利川被赋予好多美誉,比如“水杉之乡”,“莼菜之乡”,“黄连之乡”,“坝漆之乡”,“山药之乡”,等等。初到利川的时候,我对那些“之乡”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因为现在叫什么什么“之乡”的太多了,直到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对一切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才坚定地相信了,那并不是自封的,都有来头,都是名符其实,因而我不得不花点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关注一下它们。

第一节 珍奇满目

利川招待外来客人吃饭,总会给客人一些或大或小的惊奇。面对满桌丰盛的菜肴,客人们常常会睁大了眼睛,用筷头点着这里那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时候主人便会一一地作出介绍,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客人听了,就总是少不了要发出咿咿呀呀地感叹,抑或是惊讶。就是见过再多世面、品过再多美味佳肴的,也会有好多认不得的东西。这还只是说的吃的东西。看的呢?用的呢?还多得很。利川人自己是见得多了,见得久了,觉不出新鲜来了。但到了外人眼里,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形,听到主人这呀那的介绍,就总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啧啧!真的是开了眼界。”

1

对于全国的许多地方许多人,知道利川谋道那个地方,主要是通过200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那次“魅力乡镇”评选活动。在那次评选活动中,谋道镇的文化得以充分展示,并被评为“中国传统习俗名镇”。但了解底细的人们都知道,其实谋道那个鄂渝边界的“口子镇”早就是名闻世界的。如此出名的原因,是那里生长着让全球的水杉树尊为祖先的水杉王。

那棵水杉王就生长在谋道集镇上的318国道旁边,树高35米,胸径2.5米,冠幅22米,看上去龙骨虬枝,古老苍劲,高大挺拔,据有关专家测算,树龄已达600余年,认定是世界上树龄最长、胸径最大的水杉母树,因此也被誉为“天下第一杉”。

最初见到它时,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特别处,因为在我们鄂西山区,像那样的古树并不少见。后来对有关水杉的知识作了些了解,才明白了那棵水杉王何以被渲染得如此神乎其神。

资料告诉我,早在一亿三千万年前,水杉诞生于北极圈,后来逐渐分布到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第四纪冰川时期,水杉遭遇了灭顶之灾,之后人们便只有从地层中发掘出来的水杉化石了解它了。植物学界曾经宣布,水杉树在地球上已经绝迹。一时间,水杉化石身价倍增,不少收藏家都以能够收藏到一枚水杉化石而自豪,有的甚至将其视为“镇藏之宝”。这种情形直到1941年才得以改变。那一年,当时国民党中央大学的于铎教授去到利川,首先发现了那棵古树,后经植物学家胡先骕、郑万钧教授鉴定,确认为水杉,并于1948年发表了题为《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的论文,用活生生的事实推翻了“水杉灭绝”的定论,在世界植物学界引起强烈振动。那一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植物学上的最大发现。一位日本植物学家获悉世界上还有存活的水杉,专程远渡重洋,来到谋道,亲眼目睹了那棵大树的神采。当他走到树前时,卟嗵一声跪倒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双手抚摸着粗糙的树杆,泪流满面,发疯似地大喊大叫。后来有人翻译过来,说他喊的是:“上帝呀!我终于见到活着的水杉啦……” 随后,一批又一批植物学家前来考察,那棵水杉连同谋道这个地名,一同传遍了世界。

一棵树,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如此重视的,恐怕也只有这棵水杉王了。那棵水杉树一经发现,便成了世界植物学界关注的焦点,也就注定了它是要属于全人类的,它既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之宝。据统计,近50年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谋道考察研究,研究此树发表的论文、著述多达700余篇(部),专门研究那棵水杉树而完成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的已多达76人。同时,那棵水杉树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本身的植物学范畴,还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传播友谊的使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其作为友谊的象征,赠送给国际友人。197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将2公斤水杉种子赠给金日成,表达中朝友好情谊;同年,尼克松以美国总统身份首次访华后,把自己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以此纪念中美关系友好的开端。1978年2月,邓小平赠给尼泊尔人民两棵水杉苗,并亲手种在皇家植物园,尼泊尔人民将它命名为“尼中友谊树”。国家邮电部还曾发行过一枚水杉邮票。如今,那棵水杉王的子子孙孙已遍布世界各地。

1992年初春,邓小平南巡时,在参观深圳仙湖植物园时说:“有一种古老树种,叫水杉,现在全国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峡附近。”说的就是那棵水杉王。作为世界现存活水杉的祖先,那棵水杉王日益被社会各界重视起来。当地林业部门早已将其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采取措施,严加保护。2005年,省长罗清泉实地查看后,决定再拨专款,修建“中国南方水杉植物园”。接着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李宗柏亲自到利川现场办公,很快落实资金,利川方面组织实施,在我离开利川时,植物园已基本建成。这样一来,那棵惠及全球的水杉王,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成为了当地一大旅游景点。

一批又一批植物学家前来考察研究,望着那棵大树唏嘘感叹,当地人说话的语气却还是有些不以为然,不是不懂得它的贵重,不重视它的存在,而是说:“嗨!像这样的树啊,我们这里还多得很!”听得外来的专家们眼睛都睁圆了,急切地问:“在哪里?”当地人就会告诉他们:“在小河。”

小河属忠路镇的地盘,但跟谋道接界,不远。那里至今还有大面积的水杉母树群落。在我离开利川前夕,再次去到小河看望那些古老的水杉母树,并拍摄了一些资料。在一户人家的屋角,有三棵一抱多粗的母树。当我前去拍摄照片时,那家的一位老太太出来跟我打招呼,我因为担心那些价值连城的水杉母树会被村民破坏,便有意问她:“这树不会被人们砍掉吧?”老人一听,觉得我的问话很稀奇,回答说:“嗨,那都砍得!这些树林业局都是登了记、编了号的,哪个都晓得是要保护的,砍不得,砍不得。”我故意开玩笑说:“这里这么偏僻,砍了别人也不知道嘛。”老人说:“那么大的树砍了哪有不知道的,哪个愿意犯法噢,砍了要坐牢的。”老人的语气里饱含着提醒我的意味。看到村民们都知道要保护好这些古树,我心里也踏实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如今利川到处都是水杉树,或成片成块,或成行成排,或零星散落,春来嫩叶迎风而展,夏至绿树成荫,秋来染黄着红,是利川秋色的主色调,冬天落叶满地,将整个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绵绵的。特别是在秋天,漫山遍野的水杉树叶黄了,红了,将利川的山山岭岭染得或金黄,或桔红,是利川最美的颜色。元堡乡的红椿那个地方,是秋天看水杉的最好去处之一。2006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跟几个摄影爱好者,去红椿拍水杉,我们的镜头按都按不过来。记得在红椿快到大茅坡垭口的地方拍摄时,遇到一群青年男女也在那里拍照,一问才知道是重庆万州那边过来的,来的目的就是专门看那里的“红树林”,是从网上得知的消息,说那里秋天的水杉特别好看,便专程从万州过来。看秋天的水杉,已成为利川一景。

2

每当我向别人介绍利川时,总少不了要感叹:那真是一方灵山秀水。扪心自问,得出这样一个溢美的结论,的确有对利川情有独钟的原因,而这份坚定地钟情,正是来自利川本身的可爱。

莼菜也是促使我坚定这个结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初听到莼菜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是跟萝卜白菜一样长在地里的,后来见到了莼菜的实物,是用透明的塑料瓶子装着的,一棵棵滑溜溜的,还不敢吃它。去利川工作后,出于半是好奇半是工作需要的目的,才对莼菜那东西作了大量了解。

莼菜属珍稀水生植物。《本草纲目》上说:“莼,又叫马蹄草,也叫水葵,生长在南方河泽中,叶形似马蹄,浮在水上,其茎紫色,柔软光滑可作羹”。莼菜世界稀少,我国产地也不多,过去无锡太湖、杭州西湖是有的,但因水质污染,现已盛名不再,利川成了主产区。2004年,国家质监总局在全面了解利川的莼菜后,行文认定,利川为我国莼菜原产地域,为利川作为“莼菜之乡”提供了更加权威的依据。

春夏季节,嫩茎没有长叶的莼菜叫稚莼,叶稍舒展的称为丝莼,到秋天老后就叫葵莼,或者叫猪莼。越是嫩、越是小的为上品。因此人们用以食用的,主要是稚莼和丝莼。莼菜风味独特,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医药功效。李时珍说,食用莼菜,可消渴热脾,治痛肿,补下气,有延年益智、健胃强身、美容润肤等作用。自晋代起,莼菜便成为皇室贡品、宫宴佳肴。食用方法可煮、炒、凉拌,与鱼、肉、鸡等配制成汤,滑嫩鲜美,被营养学家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生态蔬菜”。近年来,福宝山上的农业生态旅游不断发展,山上的人们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纯天然莼菜这一资源,开发出系列美食,有一家餐馆配制的土鸡莼菜汤成为远近闻名的佳肴,上面来了领导,外面来了客人,好多都拉到山上去,参观考察,观光旅游,而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吃那里的土鸡莼菜汤。

利川的莼菜集中分布在生态环境优美的福宝山,生长在不太深的水田里。因为莼菜这东西对生长环境和条件要求很苛刻,所以不是随处都可以见得到的,这就使其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上山的人凡了解到关于莼菜的种种情况,又得知福宝山就是我国莼菜的原产地,便是少不了要在那上面花点儿心思的,免不了要去基地和加工厂参观参观,去亲眼看看让人们说得那么神乎其神的莼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是怎么生长,又是如何加工的,好让自己增长一些平时难得学到的知识,也好带走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莼菜的叶片浮在水面上,而可食部分——刚发出的嫩芽——则在水下。莼菜外面裹着一层天然透明的果胶,晶莹剔透,柔软光滑。福宝山大片大片的莼菜田像镜子一样镶嵌在茂密森林的包围之中,开春之后,熬过了一个冬天的沉闷而显得有些残败萎黄的莼菜,舒展浑身的“筋络”,汲取春水的营养,马蹄状的叶片开始泛绿,密密实实地漂浮在水面上;浸泡在水下的根茎开始吐出滑溜溜的嫩芽来,整个水田随之变得生动鲜活起来。那时候,高高的福宝山上虽然还沉浸在一派寒意里,成片成片的莼菜田还没有完全从冬天的阴郁里缓过劲来,但莼菜却要开始采摘了。当太阳从垭口升起来的时候,平静的水面上还浮着一层淡淡的薄雾,轻盈似纱,柔曼如丝。这时候,采莼的人们便喊着山歌,笑闹着来到田边,下到田里,开始采摘莼菜。

采摘莼菜的多是年轻妇女和土家少女,她们脚穿过膝胶靴,头戴斗笠,手脚麻利地从水下将一颗颗细嫩柔滑的莼菜摘下来,丢进浮在水面上的小圆木盆里去,工作很是细致专注。这里是莼菜生产的第一“车间”,人们食用到的莼菜,就是工人们这样一颗一颗从水里捞摘起来的。看着她们辛勤快乐地劳作,仿佛采下的不是一颗颗简单的莼菜,而是一粒粒价值昂贵的宝物噢!

福宝山上有一家天佛莼菜公司,专门从事莼菜的生产加工销售。采下的莼菜被一桶桶地运送到加工车间去。如果你去到加工车间,便会看到一派忙碌景象。工人全是女工,她们衣着整洁,眼快手巧,专心于手头的活路,一点儿不为前来参观的人们所打扰。对于此类情形,她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她们只顾低着头在各自面前的操作台上飞快地摆弄着莼菜——将它们一颗颗地裁切、分类。采下的莼菜都是刚长出的嫩芽,跟毛尖茶一个样子,只是色呈淡绿,外面裹着一层天然透明的果胶,状如琥珀,十分漂亮。我曾觉得好奇,忍不住伸出手去,想要抓来细细观赏,但那东西滑溜溜的,抓了几下也没能捏住,可在工人们手里却又是那样顺从驯贴,工人们的动作之快捷,手法之娴熟,真是让人叹服。

因为经常要陪外面的客人去福宝山参观考察、游览观光,我上福宝山的机会自然就很多。每上一次福宝山,每看一次莼菜采摘、加工的情形,我就感动一次。是那些工人们辛辛苦苦地将莼菜种植出来,一颗颗地采摘下来,经过精心加工,再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餐桌之上,使天下人共享这份奇妙的美味啊。

随着福宝山全国农业生态旅游基地的认定,上山观光的游人日益增多,天佛莼菜公司顺势开发出一个独到的欢迎仪式——凡是去公司参观或是指导工作的人,都会在进厂的大门处,接受一碗凉拌莼菜汤。那莼菜汤可是用农家酸水坛子里的酸水加姜沫、蒜泥、葱花、辣椒、食盐、香油等佐料调制而成,味道鲜美,清凉可口。一次,一位省领导到天佛莼菜公司检查指导工作,服务人员把一碗凉拌莼菜汤递到他手上时,他先捧到眼前仔细欣赏,只见那莼菜汤有红有绿,有黄有白,甚是好看,用汤匙将莼菜送到嘴里,细细嚼来,只感到又滑又脆,酸中带辣,回味无穷。当时我正站在他身边,看到他边吃边点头称好,一碗吃过,就劝他再来一碗,他就说好好好,再来一碗;几口喝下,见他仍是余兴未尽,我就又劝他还来一碗,他就又说好好好,再来一碗。接连喝下三碗,才抹着嘴巴说,真是不错,真是不错!

莼菜,特色鲜明,地域性强,是一种难得的特色资源。但在恩施州,除了利川福宝山,还有许多地方也适于莼菜生长,因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完全有条件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利川的莼菜早已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去了。只可惜大多还是以粗加工后的半成品出口、销售的。这种状况,对于如此独特的资源来说,实在是让人有些舍不得。据说日本人将利川的莼菜大桶大桶地拿过去,只稍加处理,分开包装,价值就增加了好几倍。利川正在积极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天佛莼菜公司为基础,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在过去粗放经营的基础上,提高加工技术含量,开发即食食品,还可用莼菜上附着的天然果胶生产护肤美容品。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利川莼菜一定可以做成全国甚至全球独特的品牌。那时候,当人们谈起莼菜这个东西时,哪里只是利川的莼菜呢,它所代表的已经是一个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