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王恭既诛时童谣①

王恭既诛时童谣①

昔年食麦屑,②

今年食豆。③

豆不可食,

使我枯咙喉。

——《太平御览》卷853

【注释】

①王恭——原为王莽,误,据《古谣谚》改。王恭,字孝伯,晋孝武帝时,受到重用。司马道子执政时,他曾多次以正色直言见忌,后起兵讨江州刺史王愉,兵败被杀。

②麦屑——麦麸。

③豆——,音láo(劳),一种野豆,一名治豆,叶子像葛,果实长尺余,可以蒸食。《本草纲目》称为“鹿豆”。

【赏析】

过去,这首童谣被附会成一则神秘的先验故事,说是指王恭守京口时,举兵伐王愉,兵败被杀一事。这种说法显得十分牵强,几乎可说是无稽之谈。

其实,这是一首反映当时人民痛苦生活的童谣。王恭被诛前后的晋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内战连绵不断,而自然灾害又频繁发生。如晋惠帝永平元年“大疫”;永平三年,荥阳、弘农下冰雹,达三尺深;永平四年,有洪水、地震,出现“大饥”;永平五年,“金城地震,东海雨雹深五寸”,“下邳暴风坏庐舍”,“雁门、新兴、太原、上党,大风伤禾稼……荆、扬、兖、豫、青、徐等六州大水”;永平七年,“五月,鲁国雨雹,秋七月,雍、梁州疫,大旱,陨霜杀秋稼,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以上均见《晋书·惠帝纪》)在这种严重的天灾人祸之下,生产必然受到极大的破坏,人民的生活只能每况愈下。童谣选择了人民食物构成的变化来反映他们生活的艰难。“昔年食麦屑,今年食豆。”一开始就是一个低水平的比较:“昔年”,就是过去,是历史。多久呢 没有说。总之是不短的一段时间。突出了人民苦难的长久。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吃的是什么呢 说起来可怜,不过是一种麦屑而已。这麦屑,本来只能用来喂猪狗的,而今竟成了人的主食!但是,童谣意还不在此,而是以此作为“高标准”,进一步突出“今年”的更糟处境:今年吃的是一种野生的豆,连麦屑都是想吃而不可得了。为了说明豆贩不如麦屑,下面两句作了具体的描绘:“豆不可食,使我枯咙喉。”它说明,豆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吃下去就像那火烧一样难受,喉咙里都像要干枯了。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生活!

《晋书·五行志》有《京口民谣》曰:“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天公诛谴汝,教汝捻咙喉。咙喉喝复喝,京口败复败。”它说是“王恭镇京口,举兵诛王国宝”的事。并引“识者”曰:“‘昔年食白饭’,言得志也。‘今年食麦麸’,麸,粗秽,其精已去,明将败也,天公将加谴谪而诛之也。‘捻咙喉’,气不通,死之祥也。‘败复败’,丁宁之辞也。恭寻死,京都又大行咳疾而喉并喝焉。”这两首歌谣虽然有部分相同,但显然并不是一回事。最多只能说是,童谣作者故意改写《京口民谣》,从而把它从一首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歌谣变成了一首抨击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歌谣。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造,不能因为有某些字面上的相同而混为一谈。

【今译】

过去吃麦皮,今年吃豆。豆不能吃,使我枯咙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