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继承选择剔除——写在“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出版之前

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了解历史,了解祖国,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兴我中华,激发爱国主义的热烈情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所蕴含的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传统美德,教育、感染广大青少年。为此,学林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国有五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这五千年中,先人给我们积累了数以十万计的文化典籍。这是我们的光荣和骄傲,但一不小心,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面对比我们少得不知多少的典籍,已经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如果我们剔除其中的消极成分,应该承认,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试想,以几十年匆匆的生命,要想览尽无涯的历代典籍,吸尽知识海洋,怎么可能?更何况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有那么多现代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吸收。

我们要珍视五千年文明史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因此,需要了解,需要继承:我们又不能全盘照收五千年积累的文化遗产,因此,需要选择,需要剔除。

这是一种矛盾,是一种必须进行的艰难的选择。

试着解决这种矛盾,我们策划了这套观止丛书。

所谓“观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叹为观止”,即所收的内容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有充分代表性的东西。二是“观到此为止”。即一般的中等文化水平及以上的读者,只要拥有它,便可“尝一脔而知全味”,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如果不想作专门的研究,即可到此为止,庶几不至于有“数典忘祖”的危险。如果有人要继续深造,也可以此为出发点,登堂人室,到传统文化的大海中去搏击遨游。

为此,我们设想,这套观止丛书的选收范围上自先秦,下迄清末民初,以古典文学为主,兼及艺术、音乐、美术、历史、科学等,分专题出版,总计约收一千万字。以每天读五千字计,大约七年时间即可从头到尾读完。对普通读者来说,也许还是太多子一点。但中华传统的文化宝库实在过于丰富,再少便很难反映其真实面貌。好在对于不同的读者,仍完全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读,或把它们当作准:工具书查阅,还是有着相当广阔的选择自由的。

为了保证这套观止丛书的代表性与权威性,编选者与出版社同人努力做到:一、选目尽量求精。除各书均由中青年骨干学者实际操作外,还特聘全国着名的学者、专家主持选目工作。不仅收入脍炙人口的名作,还努力发掘新的内容。二、评注尽量简明。以原作为主,不搞喧宾夺主的“鉴赏”,也不搞“今译”,让读者享受一种自己咀嚼、消化的乐趣。三、适当加入附录。主要是资料性的内容,与正文互为补充,借以为读者提供方便。四、装帧尽量精美,使之既可供实用,又能成为居室的美化装潢晶和赠送的礼品与奖品。

这套观止丛书将分批推出,现在呈献给读者的是第一辑:《中华古文观止》、《中华古诗观止》、《中华古词观止》、《中华古曲观止》。

(本文是为“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写的出版前言,题目是《光明日报》编者加的,略有删节,《光明日报》1996年1月18日)“出版事业模范”邹韬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