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书情深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对于与书有关的文字及其作者,总是怀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给予特别的关注。所以,数年前,当友人向我介绍苏浙生同志的《书之恋》时,我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并且将自己的读后感整理成一篇书评发表在《文学报》上。也许由于这点“缘份”,这次苏浙生同志的又一本关于书的随笔散文集出版时,让我写一篇序。我虽不擅于此,鉴于作者的一片热诚,也只能勉为其难了。
在商业大潮涌动的今天,我们常常看到不买书、不卖书以及不读书之类令人沮丧的消息,但是,书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毕竟是不能缺少的。当然,像苏浙生同志这样嗜书、恋书,并且要与书“相伴到黄昏”的同志可能不会太多,但他们的存在,对于像我这样的编书和出书的人来说,不是一种最好的慰藉与最大的支持吗?
作为人类知识的载体,书籍也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凭着它,我们可以思接千载,精鹜八极,可以上天入地,超越生死,可以解忧去烦,乐而不疲,可以增广见闻,陶冶性情。尤为奇妙的是,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的心里、眼里,可以幻化出千百种色彩,读出无数的结论来。即如此书中所谈的种种书籍,不论是经典名着还是学人通论,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读过了,写过了,但它们并不妨碍作者再读,再写,而且还是能够读出个性,写出新意。这不是令人神往的事吗?
我尤其感动的是作者对书籍的一往情深。他的这些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分为五个部分,时间、地点、环境、内容和形式等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始终如一的,那就是爱书、恋书的深厚感情。他把书当作“恋人”,愿与它形影不离,相伴到黄昏,并且处处将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中,使人读起来备感亲切,深受感染。所以,尽管书中没有多少高深的学问、深奥的学术,但是,仍然让人爱读,并且读’了有所得。
(原文是为苏浙生《相伴到黄昏》写的序,亦曾刊载于《解放日报》,1995年12月31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