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山魂6

十七

达志: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父亲已不在人世了,首先,我向你奶,你妈道一声深深的愧疚,你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何等的痛苦。人生三大不幸:年少失怙,中年丧偶,晚年失子,想不到这三大不幸你奶就占了其二。我一走,怕你奶经不起沉重打击,随我而去,所以,希望你好好开导你奶。

你妈自嫁入,十七年来,我也无能力给她买一件新的衣服,穿的是亲戚周济的旧衣。要钱没钱,农活又帮不上忙,从未让她过上一天安稳的日子,今生亏欠她的太多。

你三年级时,我因给六年级学生补课,又要照看学校的修建,忙得抽不开身,你奶和你娘在炎炎烈日下“虎口夺粮”,二亩麦子转眼干得没法收割,急得你娘哭,老天偏偏一场冷冰雹,将二亩熟透的麦子打落一地,你娘哭着与我闹离婚,多亏你哭闹才算平息下去。

廿四年来,我无时不在盼望政策有变,做一个正式的教师,让你奶和你娘过上安稳的日子,在人前抬起头来,所以父亲不惜一切咬着牙复习功课,硬着头皮和刚出校的本科生竞考岗位。

想不到盼来的是如此的结局,我能和刚出校的本科生末尾并列,说明廿四年来,我的学业并没有荒,并不是社会上人传言的那样:“代课教师”国家不予承认,是因为低学历,低能力,知识老化,不适应社会需要。

我这短短的一生是在清贫中度过的,因你祖父的离世,失去补习的机会。可你现在有“生源地信用助学代款”,比我幸运多了。

父亲在人生最关键时刻当了“代课教师”,在别人眼里似乎迈出了错误的一步,但我并不后悔。每当看到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学生从天南海北寄来的贺年卡,问候信时,我感到一生没有白活,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你报师范院校的理由,一则完成你爷的遗愿,当一个国家公派教师;二则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再奉献出你的青春年华,完成我未竟的事业。

达儿,你现在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一切要按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在校要尊敬师长,尊重他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无论待人接物,找人办事都要讲礼仪、有礼貌。其次就要崇尚科学,好好学习。因为知识的获得,无非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任何人不可能事事躬身去实践获得知识,都是在前人总结积累的知识基础上才更新知识,所以你当前理应学好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也只有学好这些经验,才能将来有创新,才能适应剧变的社会。

其次,在校要遵守纪律。“无规不成圆”,按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自己。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与人交往,文明高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莫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也不要沉溺虚拟时空“玩物丧志”,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无论对你学到的书本知识还是将来的实践都有裨益的。

我十九当上“代课教师”,踏上了艰辛的生活。你十七考上大学,为我们争了光,爸爸为你感到自豪,九泉之下,我也瞑目了。只是爸爸的离世,会给你上学经济带来诸多不便,精神上带来莫大的痛苦。但爸爸坚信你是一个有志气,坚强的男儿,会撑起这个家的。上学的费用爸爸已给你申办好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一月的生活费只能靠你妈种田粮食变换了,所以,你应该比其他同学要刻苦。为了生存,力争上“奖学金”,假期找一些适合你的活干,比如:家教,给你觅一点生活费。但无论多大困难都不要放弃学业,爸爸的一生是活的教材。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你奶在世也不久了,可能享受不到你的福,但你妈晚年只靠你了。

自我以上,我们家族中无一个读书人。农家孩子要想跳出农门,只有两条路走:一是当兵;二是读书挤过高考独木桥。现在你挤过了,就要好好珍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只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在社会上立住脚。

爸爸考试时借了学校100元公款,等你妈心情平静了,想办法还了。

最后,爸爸送你一句话:“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011年7月1匆书达志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十八

父亲的离世,一夜间使达志成熟多了,想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人时,他才感到肩上的担子之重。

农家孩子早当立,承继了父亲的禀赋,有巍峨的大山一样气质的他,热爱生活,吃苦耐劳,是大山里山民的共性。而且这儿有个好民俗:无论谁家发生多大的不幸,如果对生活失去信心,用山民的一句话说,就是“坟脉不旺,出败家子。”白事过后,“服三纸”烧了,亡者的女儿就可以回婆家,主家就要参加田间劳作,这都是热爱生活的象征。

父亲的丧事办完后的第四天,达志就和他娘套好犍牛,开始犁地。父亲活时有空他犁地,大多时间是他娘犁地。在这五十多户不大不小的村庄,能像他娘那样犁出的地松软平整的女人没几个。

“炕上一把剪,锅上一把擀,地上一把镰”是这儿的村民衡量女人合格与否的标尺。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男人在外打工,女人里外一把手,所以以前衡量女人的标尺,在这儿又增加了“田里一把犁”,他娘都合格。“生活的技能何尝不是逼迫磨炼出来的!”达志想。

他知道娘是个犁地的好把手,但他决不愿让娘犁。“不会,学吧,谁天生下来就会犁地?”一句调皮的话惹得他娘微微一笑。那头一向温顺的犍牛(那头牛已力衰了,悲鸣又调换了一头)也欺生,他娘犁地边时乖乖的,到他犁时牛偏偏不听使唤,左一摆右一扭,他刚一扬牛鞭,牛早听到声音,腰一收缩,向前迈开大步,根本不踏行道。手里的犁也握不住了,被牛拖上在地皮上滑。他娘赶上前,在牛头上牵住,让牛稍歇缓后,自己犁让达志跟着看。

“你不能犁时揽得宽,盯着没犁的棱角,牛就不觉得吃力,而且犁的地松软平整。”想不到这看似简单的活却包含着这么多的学问呢?

他想到四岁时父亲教他学写十个字时的情景,父亲说:“棍棍‘1’向下竖”,他仿照画了个大大的竖“1”。父亲又说:“鸭子‘2’,头在前,尾在后”,他又仿写了个“2”,父亲满意地笑了,奶奶也被父子俩逗笑了:“这孩子将来必有出息!”可当父亲教教耳朵“3”时,遇到了困难,他总是将“3”字转弯几下,画路路盘盘。父亲只好手按着教他“两弯停”。

“这孩子怕将来念书笨着呢!连‘3’字教起来这么吃力。”

他娘看见了似乎有点失望。

“反应快的孩子,性格急躁,都会把‘3’字不间断地写。这孩子将来只怕读书,干任何事有点急躁。”有教学经验的父亲能从一个孩子写字能看出他的智力,性格。

的确,他干任何事有点急躁,尤其是在后来的学习上,难的题慎重做对了,简单的往往因大意而失分。

之后,按照娘说的,步子踏在没犁的麦茬地里,眼盯好犁过的与未犁的交界线,始终在那棱角上犁,果然那头犍牛犁得老实多了,犁过的地也松软平整。

“先学会,后学快。”打土块的娘满意地笑了。

一亩多麦茬地,他终于犁过了,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多少有点自得感。父亲在时,怕耽误他的学习,很少让他干农活。犁地这样的苦活,他初次干,想不到干的蛮不错,他再因不会犁地而犯愁了。

“伙计,回家了,今天总算驯顺了你。”他边解套活边向那头犍牛说。

“你还不累,对牛说话,它懂吗?”娘被他逗得发笑。

十九

村办砖厂,麦黄开镰大割时,暂停了。但烧窑和进砖坯子的一直没停。悲鸣的女人在砖机上“滑架”,就是将机口中脱出的砖坯子一竹板子一竹板子抬上架子车,那活一般是男人干的,一是要有臂力,二是腰不累。有臂力的男人,干一会儿腰疼,所以这个活一般人揽不住。

一竹板子砖坯子一百公斤左右,抬上一天确实腰酸胳臂疼,但这项活是定工资,一天80元,相当于悲鸣半个月的工资。悲鸣的女人干这项工作三年了,有时实在抬不动了,就和拉坯子的男人换一会儿。

记得一礼拜天,数学老师补课,悲鸣替她抬了一下午,晚上叫苦连天,吃饭都抬不起胳膊。

为了达志将来再不要像悲鸣一样端个半碗饭,她咬着牙干下去,一干就是三年了。三年来,她无时不在想着有一天,悲鸣转为正式教师。她最怕的是别人问:“你娃爸现在一月多少钱?”她只能这样回答:“我从不问。”

她是个性格刚强的女人,宁愿将痛苦吞咽在肚里,也不愿流露出来,让别人看见。

砖机已开两天了,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老板估测她不会再干了,起码在这后半年心情不稳,不会干的,所以又物色了一个拉架子车的男人替她。

“去了的已经去了,活着的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哭有什么用呢?只会让别人瞧不起。”七十多岁婆婆的话无疑是根强心针。每当想起婆婆这句朴实的话,她就想到她的儿子达志说的:“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是的,这是他们三代人最难熬的时刻。四年后,儿子达志大学毕业,会当一个正式教师,前面的路是宽广的,每当想到这些,她的内心又充满活下去的勇气。

二十

五亩麦茬地,达志用了三上午犁结束了。他躺在土炕上,从十二点美美地睡到三点,他听奶说:“达娃这几天苦累了,让他好好睡睡,消消疲劳。”其实他睡意已消,也许睡过头了吧,确实有点乏。

望着祖父在世时修的房,听奶说将近四十多年了,记得有一个学生的家长正月里看他的父亲,不知他家的详址,庄头一村妇说:“庄中间,房子最破旧的就是。”

的确,村妇一句有意无意的话,道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一种千真万确,招人眼目的畸形状态:“那个村庄有‘代课教师’,那家危房最多的就是他家。”

这是特殊的历史造成的“特殊烙印”“月薪一百六十元”这对全人类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基尼斯的工薪记录”。

自他懂事以来,一直记得父亲是个不苟言笑、性格沉郁的人。那“基尼斯的工薪记录”,酷似一条牢牢的枷锁永远套在他受伤的心灵上。为了挣脱这枷锁,廿四来他无时不在期盼,努力地抗争着。这就是他明知在弥留之际,也要努力彰显一下他的才能,向全国44万多“弱势群体”表示:他们并非中国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浮想联翩的达志躺在炕上,泪水湿透了他的枕巾。

“奶,我想在砖厂出窑去,不知老板要我吗?反正现在闲得无聊”他虎地坐起来。

“奶,你先不要告诉我妈,不然她会阻拦的,我骑车看了再说”达志真的骑着那辆陪伴他父亲一生的“飞鸽自行车”,一溜烟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