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政治的人生 ——王沪宁《政治的人生》评介
王沪宁原籍山东莱州,一九五五年出生于上海,小时候似乎身体不大好,多病,性格还内向,但学习很用功,一九七四年被推荐至华东师范大学西语系学习法语,四年后成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导师是研究《资本论》的学术权威陈其人。研究生毕业后,王沪宁留校任教,一九八九年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到了一九九四年六月,改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在这个岗位不到一年时间,一九九五年四月,又进京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了。
王沪宁的学术着作较多,比较出名的有《比较政治分析》、《行政生态分析》等,但反映他私人生活的书也有一本,就是他个人的日记《政治的人生》。这本书一九九五年一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一九九四年的部分日记,最后一则时间为十二月一日。该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名人日记”丛书中的一本,其他名人作者还有赵丽宏、沙叶新、刘吉、潘虹等。十年前客居深圳时,在一个小镇窄小昏暗的书店里,书架最底层的一堆书中,偶然遇见了作者二十年前出版的书,记得那家书店,在一架立交桥下,周边的环境并不好。王沪宁为人低调,虽地位显赫而不事张扬,以现在的情状,个人的私生活大致亦不情愿让人知道的太多,所以不大可能能出这样一本书,而这本书出版较早,那时他也许还没有什么顾虑,就匆匆面世了。不过时日已久,现在还是极少有机会能在市面上看到这本书的。
他在序中说,“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在异常的忙乱中度过,没有功夫思考。有功夫思考的时候,大多用于作严肃而枯燥的学术思维,专业得厉害。而对于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因而在这本书中,我们也才看到了作者日常琐碎的生活细节,上课、开会之外,在办公室加班,出差,在街上溜达,大年夜也会沉浸在电脑游戏中等等,实在也像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他总是在思考,带给读者的,亦同样是思想的享受。
他喜欢在夜里看书,消遣类的如《废都》、《射雕英雄传》等;政治八卦类的如《圣坛下的林彪》、《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毛的秘书们》、《邓小平在一九七六》等;学术类的如《旧制度与大革命》、《停滞的帝国》等;还有法国《自然科学》、《研究》等杂志。他对书籍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字或多或少,都视觉开阔,如阅读《射雕英雄传》,就认为金庸的小说“给人启发的是它巧妙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力。尽管是虚构,但是这种想象力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有价值。如何突发异想,把本来的平平淡淡,看得异军突起,这样才能有创造性。据说,有的大科学家,在训练学生时,首先要他们看武侠小说。”
他也喜欢在夜里看电影,因为当时条件所限,就在家里用录像机看,日记中提及到的有《辛德勒的名单》、《最后的**》、《浴室血案》、《轮回》、《十天的困惑》等,较多的是国外的片子,每部看完,也会就影片的主题、叙事艺术等方面做一些点评,很有趣味。
书中还有关于政治理论方面的论述,如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国现阶段条件,“一定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不能移花接木,也不能搞拔苗助长”,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轴来发展民主政治,也只有这样,发展民主政治才是有效的”;“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必须有统一和稳定的政治领导”,“以党内民主带动和推进全社会的民主”等。他曾参与了十三大以来党的重要文献的起草工作,书中的有些术语,在十四大、十五大的决议中,亦能看到一些影子。
关于书名,作者在序中说,“之所以起名为《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作为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我的大部分都用来研究政治学的问题,尽管这个领域是那样的广阔,但所有的课题都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不过,每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他有太多的头衔,但最为珍重的却是“读书人”这个称谓,当有人介绍他是学者时,他会更正说,不,只是个读书人。在十月八日的日记中,作者记述,友人来信询问他是否还是在“撞钟”?“撞钟”即是读书,这是两位朋友之间只可意会的调侃之词。因为几年前,这位友人曾经问过他:“你每天读书,有意义吗?”王沪宁回答道:“你知道和尚为什么要念经吗?”他写到,和平养无限天机;幸福之事,可遇而不可求,可求而不可执;修炼了这么多年,有足够的空间在心中,无所谓幸福。
这本书是他在进京前夕出版的,至于出版的意义,作者说,“之所以愿意把这些思想‘沉淀’积累起来,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宁静的外界和宁静的内心状态下形成的。宁静致远,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现在再去体会这句话,真会让人浮想联翩,不能自已。是的,宁静致远,这实在是一个读书人终生追求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