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名

我的一位年长的同事给我说他女儿的名字是从《诗经》上取的,我也觉得很有诗意,正合了女子的心性。我听好多人对我说,给男娃取名,翻《庄子》,给女娃取名,读《诗经》,我认为很有道理,中国终究是中国,一些看起来是不起眼的事,轻轻翻动,都成文化。青常对我说“楚图南”这个名字起的太好了,我也找不出它的不好。不过中国有十三亿人,要取一个独特的名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名字二字,名是名,字是字,现代人不讲究那么多了。《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说晚上人看不见人的时候,就用语言来表明自己的存在。道出了人起名的原本意义。《仪礼`丧服传》又说:“子生三月,则父名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才取名字,因为他(她)和人有了简单的交流了。而“字”,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因而《说文》释字为“乳也”,《曲礼》上则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中国人讲究多,男女成人以后,就不宜在祭祀等社交场合直呼其名,一是尊重,二是避讳。有意思的是女子只有出嫁才可以取“字”,因而有成语说“待字闺中”。

取名也有很多讲究,如根据出生时上天的授意,祥瑞之事,出生后的相貌特征,身边的物品之名,家族及长辈的期望等等,是非常严格的。字是名的衍生,和名可同义、反义、近义、相同等等。名只有一个,字就可以多个。名字之外,中国人还有官称,地望称,讳称,谦称,谥号,别号,室名,诨号等,作为他的商标或标签。

我祖母一直没有名字,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口普查时,叔父才给她取了一个,这位从民国年间走出来的小脚老太太,去年离开人世,活了九十岁。一个人几十年一直没有名字,想起来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包涵了很多社会内容,可研究的地方较多。

拿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来说,我觉得就命名学而言,《三国演义》用“字”情况突出,《水浒》用“号”情况突出,《西游记》用“诨号”情况突出,《红楼梦》象是回到了真正的人间,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一篇文章,想必也不错。

说点搞笑的。贾平凹有篇文章里说一个男子问一位女子叫什么名字,女子说叫松下裤带子,男子说,他叫**正雄。有点意思,两人名字都起的好。前几天还听了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女作家请一位知名的甄作家给她取一个笔名,甄作家说,除了“依山尽”三个字你不要叫,字典里的字随便可以取的。女作家半懂不懂地去问和甄作家相熟的刘作家,刘一笑说,你甄老师是为你好呢,你读过王之涣的诗吧,他怕别人老占你的便宜。女作家有些生气,脸上的表情明明在说,甄老师怎么能开这种玩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