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险胜汉王陈友谅

张士德逃到常州,被徐达重兵围住。徐达略施小计,引出张士德擒住,乘势冲入城内,明令三军:收编俘虏、严肃军纪,召告百姓,使之安居乐业。一时间,百姓欢欣雀跃,争相送子、送夫参军入伍。徐达兵马,顿时猛增,加上张士德的降兵,已由镇江时的四万,迅速发展到八万多人。

徐达活捉了张士德,在常州休整两日,即派郭英率兵二万夺取了泰兴,派赵德胜率兵二万夺取了长兴,自己则带着四万将士,拿下常熟,三人集兵一处,故意做出立马就要南下、进攻杭州的样子。张士诚急了,让李行素写求和书给徐达。

郭英、赵德胜凯旋归来集聚常熟,见了张士诚的求和书只是冷笑,催徐达进兵杭州。徐达则认为:张士诚虽说连吃败仗,但军队仍然比自己多,特别是他的身后是元军的地方,若是逼急了,一定会投靠元军,到时候要消灭他就更难。同时他还担心朱元璋会因为陈友谅过于强大随时召去接应。若张士诚降元,到时就难抽身了。基于这样的考虑,徐达告诉张士诚的使者:“待我禀告吴国公,再予回复。”完了,一边派人将情况让人速去告之朱元璋,一边部署军队准备进攻张士诚。

朱元璋看了张士诚的“求和书”,征求李善长与常遇春的看法,常遇春认为徐大元帅稳住张士诚很对,不宜败张士诚。李善长听了赞同地点头,朱元璋便不等他开口抢着说:“张士诚求和,无非是赢些时间,以图再起。我看徐达不必再等,应该乘胜追击。”

李善长在一边听着心里暗自叫苦,结果就在朱元璋刚拿下歙县时,得到张士诚降元,徐达苏州受挫的消息,朱元璋慨然长叹:“苏州之败,不在徐达,在我朱元璋所为。”

朱元璋虽然判断失误,令水军伤亡惨重,但能当众承认,不免让李善长等人佩服不已。长叹后,朱元璋令常遇春负责西南大军诸事宜,巩固好长江中部南岸阵地,自己与李善长火速赶回南京。刚进城,有小明王特使到来,宣曰:“封朱元璋为中书省左丞相。”

朱元璋微笑,领旨谢恩,心里感到有些可笑,嘴里还是大声吩咐:“给我重赏小明王特使!”

送走特使,朱元璋故意问李善长:“小明王之旗号,是否还得打下去?”

“必须打着,这样既可减少目标,又可更得民心。”

朱元璋会意地一笑,心想:李善长帮我出谋划策、整顿军纪、安抚百姓、征兵筹粮,调解各方面关系,可说是我的萧何。徐达可说是我的韩信,但我的张良是谁呢?这话刚问出来,他想到了李善长无意间说出的刘伯温等四位大儒,笑得更开心。

第二天,朱元璋邀了李善长一道去灵谷寺。临行前,他加封李善长为右相国、汤和为统军元帅、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为平章政事。在人类漫长的争斗中,只有尊重人才并得到他们支持的人,才可能赢得最后胜利。如果说争斗的开始靠个人机遇、智谋和勇力,到最后决定胜王败贼关键时,只能看是谁赢得人心。

灵谷寺前身是什善寺,位于钟山左侧。古松间殿宇栋栋,一泓清流潺潺其间,倒是十分的雅致清幽。刘伯温、叶琛、章溢还有宋濂,白日里遍游了城里城外名胜,入夜便在这左侧灵谷寺里安歇。四人能在南京同游,全是志趣相投,并不曾约,便在南京遇上了。来的目的都是一样,知道朱元璋并不与富人作对,而是以驱遂鞑子,一统中华为口号,便都想替他出些力气,自己也图个进取。

朱元璋由李善长领着走进灵谷寺,见了刘伯温等人开口便说:“我今天实在是太高兴了!四位乃当今一等一的大贤士,能在这里与我相见,实是我朱元璋三世修来的福气。还请四位看在天下百姓的份上,随我朱元璋下山,平息战乱,救民于水火。”

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四位大儒,之所以来南京城,为的就是这句话,于是都跟随着朱元璋,出了灵谷寺,走下钟山,进了国公府。

朱元璋进南京后不久,就命人盖了一座礼贤馆,以备讲经讲学之用。当晚,四人都被朱元璋安置在这座豪华的礼贤馆内。等不及第二天,朱元璋当晚就去了礼贤馆,他首先请教的,是坚持不受浙东都元帅府佥事,退隐匡山的章溢。谈论一番后,朱元璋授章溢为佥营田司事,然后找到宋濂,又是一番长谈,朱元璋感到宋濂学贯古今,不愧一代大儒,便将他留在身边,随时请教,并在礼贤馆内设坛讲课,传授‘春秋’、‘尚书’、‘三略’等儒家经典,教化文武百官。

与宋濂作别,朱元璋找到刘伯温时,已到下半夜了,没想到刘伯温还备了上好的茶在候着,似乎专等朱元璋的到来。

“你知道我要来。”朱元璋品着热茶问。

“你也知道我一定在等你。”刘伯温说。

俩人哈哈大笑。笑毕,朱元璋收敛笑容说:“元璋想以天下大事问先生,还请先生不吝赐教。我今日能有些势力,也全靠大家相帮始成。就是这样,比之西面陈友谅,东面张士诚,也远去许多,如今处在这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不知如何才有作为?”

“张士诚目前已降元朝,是有些麻烦。比较而言,陈友谅的麻烦还是更大些。一是他的力量强大,二是他野心勃勃,如今他控制了义军领袖徐寿辉,对国公您发起进攻,恐怕就在近时。”

“依先生之言,我现在当如何防御?”

“不是防御的事。”刘伯温说:“孙子曰,决定战争胜负,主要是从这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国君政治是否贤明,将帅指挥是否高明,天时地利那方更好,法令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军事实力那方强大,士兵训练是否有素,赏罚是否严明。就这七条,国公与陈友谅相比,胜负也就出来了。只要国公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势孤力单,一举可破,然后国公向北挺进,便可成帝王之大业。”

朱元璋听了,压住兴奋问:“先生分析的精妙,还请讲出败敌良策。”

“以上七条,陈友谅明显地占着的就只有一条:军事实力比国公强大。因此,要败陈友谅,国公必须集中所有兵力,将西路、东路、北路大军都召回来,方可一举击败陈友谅。”

“可是,如若召回常遇春与李文忠,张士诚与残余元军必然趁隙反扑,夺我东部、北部的领土,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国公担心,非常正确。但群雄争霸,在于实力,丧失土地换来实力壮大,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如其不然,则实力尽而土地丧,再无争胜之本钱,不知国公认为是这样的吗?”

这一夜,朱元璋就在刘伯温的馆里,彻夜长谈,直到无亮时,才回到国公府。

出身于沔阳渔家的陈友谅,从小便阴毒得让天下人叫绝,红巾军起义不久,他也举起义旗,投奔徐寿辉,在倪文俊部充任薄椽,因作战勇猛,几年下来,便做到了统军元帅。倪文俊谋杀徐寿辉不成,逃到他那里避难,反被陈友谅无情地杀了,还提了首级去见徐寿辉。这一招让陈友谅一举两得:这边得了倪文俊的全部兵马,那边得了皇帝徐寿辉的最大信任。不久,掌控了徐寿辉军队的陈友谅干脆杀了徐寿辉,自已做皇帝,即位后便下达命令:

“三日后,水陆并进,去夺下南京城!”

1357年,朱元璋派出三路兵马向外扩张,攻城掠地。但是,没过多久,三路兵马,不是受阻,便是失利。北路攻下扬州、六合后,便再难发展;西南路攻下常州、常熟、江阴、无锡等直逼杭州,也受阻难进;东南路取了当涂、铜陵、池州,南掠歙县而后,在向西北上攻杭州时失利。就在这时候,投靠元朝的张士城开始反扑,陈友谅现在又来大举进攻,从南而北,一鼓作气夺回池州、铜陵、当涂,然后水陆齐进,二十多万大军直逼朱元璋的老巢——南京。

就在朱元璋与刘伯温通宵达旦长谈的第二天,得到陈友谅大举进攻的消息。这样的事朱元璋也曾料到,只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罢。因此,他一面召回各路战将,一面召集群臣,商议退敌之策。一时间,南京城里,热闹非凡。

实力是明摆着的,陈友谅大舰两百余艘,小船三千条,步兵十八万,水军七万;而能够赶来守卫南京城的军队,到齐了也就只有十二万。大敌当前,大家都争着发表意见。叶琛首先提出退守钟山,立即遭到反驳:十二万军队加三十八万居民,五十万之众到了钟山上吃什么喝什么?

邓友德再提出派出几支敢死队,趁其不稳,发起攻击。有人说陈友谅如今沿江水陆齐下,士气正旺,几支敢死队去击敌,只有白白送命。常遇春憋不住了,站出来道:

“自古兵来将挡,水来土填。我们以前对十倍之敌,也敢去进攻,现今陈友谅虽两倍于我,又何惧哉!”

讨论正激烈时,张横遍身是伤进来,报告了“和县失守,全体将士阵亡”的消息。全场正大惊时,又有探马来报:陈友谅高大的战舰,已从和县顺江而下,直奔南京来。冯国胜的弟弟冯国用听了不服气地说:“战舰高大,士兵众多,又有何用?适才常元帅说得好,曾经十倍于我的敌人,照样击败之,何况陈友谅之兵仅倍于我。就按常元帅说的,我们没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填就是。”

在这种时候说一些鼓舞士气的话当然有好处,但朱元璋此刻更想听的还是切中要害的具体打法,他用眼睛示意徐达说话。

“陈友谅倾其水军而来,水路我们肯定赢不了他,只是他最后要想打赢我们,还得登陆上岸。因此我们要即刻搞好西面与北面临江的布防。除去水军,陆路军队陈友谅仅多我们一半。凭我现在实力,要击退陈友谅的进攻并不是难事,但我们必须即刻加强南面的城防。同时组织一支敢死队,不去袭击陈友谅,而是去袭击他称帝的当涂,从陆路上截断他的粮草供应。”

徐达的意见切中要害且具体,朱元璋点头赞许,把目光投向刘伯温。

“本人元朝旧官,闲居山里,蒙国公错爱,聘为军师,今首次参议军国之事,听诸将帅谋士之言,欣慰不已。得天下者,必国公无疑。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纵观当今之天下,元朝崩毙,只是迟早之事。群雄之中,称最大者,是刘福通、韩林儿;称最富者,是张士诚;称最好者,是方国珍;称最强者,是陈友谅;而甚称最雄者,是吴国公。大在形,形不能决定胜负;富在财,财常是胜的克星,张士诚富,他守富不思进取。我坚信,我们与陈友谅打,张士诚一定不会帮他,而只会趁这机会,去夺回被我攻占的城池,以保其富。好在优,优让人满意却不能决战取胜;强在硬,而硬不能决定决战中的胜负;雄在气魄与力量,这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所以我方才说:得天下者,必国公无疑。徐达元帅已经说得很好,凭我现在实力,要击退陈友谅,已并非难事。只是要怎么来打好这一仗,方可以趁势消灭他的有生力量,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刘伯温一口气说完,武将门个个群情激动,三呼万岁。朱元璋见了,便对刘伯温说:“如今敌人说话间就要兵临城下,守攻之事,就请军师速作安排,诸将帅一律依令而行。”

听朱元璋如此说,刘伯温点头谢过,开始发号司令。

陈友谅的二百零八艘大舰,三千余艘小船,在江面上行驶的场面十分壮观;陆路,近二十万人马,望不到头,看不到尾,威武向前,只是一路前往南京城的途中,水陆出两路都受到了各种出人意料而又十分顽强难缠的阻击。经过这一番截杀,陈友谅水军只有少部分战船得以靠岸,余下的几万水军,不是溺死,便是被杀死;而由张定边带领的陆军,则在狮子山丢下两万尸体后才来到南京城南,

朱元璋此时正在卢龙山军帐中,密切地注意陈友谅的动静,不等陈友谅与张定边两军汇合,命令红旗摇动,所有部队,乘胜追杀。陈友谅一败再败,一直退至当涂,一声炮响,汤和竟在城墙上冒出。

当涂失守,陈友谅归路切断,于是发起猛攻。汤和毕竟人少,很快被迫弃城撤兵涂山。杀红了眼的陈友谅并不就此罢休,非杀死汤和方可解恨,于是进攻涂山。汤和正支掌不住时,南京方向一片喊杀声起,徐达常遇吞解决了张定边后,率大部队前来。

邹普胜与张必先见了,忙劝陈友谅到江边去躲避。已经做了皇帝,当然不能再担半点风险,众人簇拥着陈友谅,缓缓地向江边退去。

机敏的汤和在山上见了,抓住这个难得机会,鼓励着一群饥兵,齐声吼着:“汉军退了,冲啊!”

汉军们去寻找他们的皇帝,他们的皇帝已退到江边的船上去了。一时间,汉兵大乱。陈友谅手下的潘军、简得智等猛将,也渐渐乱了套路,虚晃刀枪,去追他们的皇帝。冲上前来的徐达常遇春见了,并不急着去追杀陈友谅,只将那些还在抵抗的汉军围住,一一斩杀干净。

一时间,当涂城外,汉军尸横遍地,血水淙流。一批杀红了眼的汉军,突然发现他们的大部队已经溃散,一时红眼变成傻眼,纷纷举手投降。

朱元璋下令:收编降军,用着先头部队,向南进攻,直捣陈友谅老巢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