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入官场 孔子的远大抱负2

21、

夕阳已经落进西山,连最后一株霞光也让她唤去。整个阙里暗了下来,远山变得越来越模糊,给人一种神秘兮兮的感觉。空山里的鸟儿,啾啾地叫过不停,象是在呼唤亲人们回来。亓官氏已经走出大门望了有好几回,看到的都是空****的墓道,她回到屋里,对颜襄说:

“外公,我想走出去看一下,去接一接我家的孔子。”

“好罢,我同你一块去。” 颜襄说:“只是这事你不要着急,男人晚回来一些,今后是常有的事情。”

正说着,听到外面传来有节奏的脚步声。“他回来啦!”亓官氏说,高兴地赶忙迎了出去。

这是孔子婚后第一次出门做事、第一次归家,也是她第一次出迎。就在屋门外,在凉爽的晚风里、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啾啾的鸟声里,他们紧紧地、紧紧地抱在一起,都恨不得把对方揉进自己的心里。

“有一个自己的女人,真好!”孔子动情地喃喃自语,听到了颜襄的咳嗽声,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双手,呼喊着奔了进去。

“外公!外公!”他站在外公面前,神色又些不安。

“坐吧,今天你一定很累了,肯定是遇上了最值得你留在记忆里的事情。” 颜襄没有去看孔子的脸色,高高兴兴地说。

“是啊,是啊!今天我确实遇到了一件让我永远都忘不了的事情。”

颜襄听到孔子的话语有些不太对劲,这才看着他担心地问道:“怎么,是什么不高兴的事吗?”

“是的,开始我很不高兴,也很伤心。后来,我……”孔子停住了话语,亓官氏看到了孔子眼角边一颗晶莹的泪珠,不由得大吃一惊。她连忙掏出一方丝怕,来到孔子面前,就象当年母亲一样,轻轻地、轻轻地替他擦去。孔子一把抓住她的手,望着她不安的眼睛,说:“后来,我去了母亲的坟前,我……又哭了。哭了许久,也想了许多。我后来听到母亲对我说:要得到别人的尊敬,就得有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我为此还发了一个誓。”

“什么誓?”亓官氏慌忙问道。

“我说:总有一天,我要让天下恢复周礼!”

“这么说,你根本没有去参加宴会?”外公问。

“没有!”

“是为什么?”

“季孙公的家臣阳虎,说我不是士人,拦住我不让我进去。”

“这样。”颜襄沉思了一会,对孔子说:“这一定不是季孙公的意思”

“阳虎不肯请季孙公出来。”

“陪臣夺国君的权,家臣又夺陪臣的权,这天下真是太乱了。”颜襄感慨地对孔子说:“不过你也不要太在意,不管怎么样,士人只是需要士人来认可,对于那些小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士人,就象这个阳虎,一定还没有士人的目光和胸襟。”

“外公,你也是这么认为的?”

“不是什么认为,事实就是这样!”

“谢谢外公!”

“外公也要谢谢你,通过这件事,外公看出你已经成熟了。今年,你虽然还只有17岁,可确实已经成熟了。你不仅是名副其实的士人,而且也是一个君子。”

“君子!外公,怎么做才称得上君子?”

“君子为人:年少勤学,年老讲学,有财物布施,有品德昭然,有学识授人,这便可以称君子了。若还能全然不计名利,谨守文武法则,顺天时地理,小可以教民安乐,大可以平治天下,就可以称为圣人了。”

孔子听了,跪伏于地,对颜襄深深地一鞠躬说:“外孙知道了,一定谨遵外祖父的教导,去努力争取。”

“不知外孙今后是要争取做圣人,还是想争取居高官?” 颜襄问道。

“想做居高官的圣人!”孔子一字一句地回答。

“以外孙的品德学识,若能居高官,定然可以为天下人谋利。只是如今的天下,还不是有德人就能为官的天下,外孙届时一定要随缘而顺之。” 颜襄语重心长地说。

孔子听了,心中一惊,但还是面色肃然地点了点头。颜襄见了,在心里对自己说:“看来,我的外孙已经从丧母的悲痛中清醒过来,人也成熟,该让他独自闯**天下了。”这么想着,又对孔子说:

“外公这次在你这里住了这么久,该回去了。外公回去之后,让人送些银两来,你们夫妻好好过日子。”

“外公!”孔子动情地呼唤着这位外公兼老师的长者,说:“外孙真希望能天天见到你,聆听你的教导。”

“我知道,就学问而言,外公早就没什么可以教你的啦。从今往后,你的老师主要就是圣贤的书籍、你周围的人、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机会,你要尽可能向圣人贤人求教;平日里,要多发现身边人的长处;遇事,一定要认真地想一想再来决定。这样,你就可以成长得更快些。”

“外孙一定谨遵外公的教诲。”孔子真诚地说:“只是,外孙还有一事请外公答应。”

“什么事?”

“这次外公回去以后,不要让人送银两来。”

“可是,你们家里现在已没有什么银两了。”

“外孙可以去挣,外孙想凭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和惠姑。”

“唉,跟你母亲一样!”

“我本来就是母亲的儿子。”

“好吧!”颜襄望着孔子,认真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