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战后授勋9

石老的一席话对蒋介石的触动很大。是时石老的主任秘书李振凡在座,他在蒋介石离开恩施后,把蒋、石的谈话内容加以整理,发表在《中央日报》上,一时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民族统一战线和后来的国共谈判都产生过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龙洞公馆的地下通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逃到侧面百十来米远的山洞。蒋介石颈系一件黑色披风,拄着文明棍,从地下通道走到洞口,有一个警卫班的战士站成一排给领袖举手敬礼。洞口藤蔓垂幕,洞外古木参天,知了在树上的“咿呀”之声此起彼伏,松鼠由着树枝蹿上蹿下。不到实地,谁也猜测不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鄂西会战指挥部的所在地。蒋介石对身边的陈诚说:

“兵法曰:‘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辞修,你学之能用呀,日军飞机怎么也发现不了你是站在这么幽深的丛林中指挥千军万马的。我预言,多年以后,这片荒郊野地将会被人看中,建成一处极佳的休闲胜地呀。”

“还是委座有远见,那都是后人的事了。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日本军队消灭,建成一个自由、文明、富强的中国。”

晚上,蒋介石的日记中写道:

6月2日,阴天,恩施龙洞别公馆

鄂西会战是中国抗日的转折点,辞修在这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将来,自由、文明、富强之中国内地,有一处休闲佳处,那就是恩施龙洞。

第二天,是个上好的晴天。上午,蒋介石去土桥坝视察了省政府的办公地点,看望了湖北省的许多国民党元老,对陈诚建设新湖北、惩治腐败、清除异党等工作都非常满意。

他看到陈诚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又这样努力把湖北的工作做得这么好,在下午4点离开恩施上飞机时,他在舷梯边紧握着陈诚的手深情地说:

“你辛苦了,辞修。”

陈诚端庄地举手行军礼。他走下舷梯,木桩般地站在停机坪,目送着美龄号起飞、升空、直到飞机的影子在白云间消失后才转身回府。

52

在恩施老百姓的口中,一直传说着秦朝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现在的日本人就是这些童男童女的后代。由于这些童儿们无娘教养,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就没一点儿人情味,残忍无比。鄂西会战期间,恩施各地的老百姓听说日本人要打进来了,传说着这些日本人见了牲口就抢,见了粮食就挑,见了男人就杀,见了女人就要花姑娘的干活。当年石达开的军队逃亡进山,见人就杀,抢夺强奸的恶魔形象,在恩施老百姓的群体记忆中的阴影还没有彻底消散,听说日本人比太平天国那些毛贼还不通人性,心肠更加狠毒,手段更加残酷,山里的人们有如大难临头天都要塌下来般的恐慌。大家都一边听从政府号召积极支持中国军队抗日,一边又在想办法,把粮食、牲口藏起来,把女人头发剪了换成男装,城里的人都在找深山里的亲戚借住躲藏……当会战结束,中国军队拒日本人于山门之外,把日本人赶跑了,取得了会战的全面胜利后,整个恩施人都无不欢欣鼓舞,都在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都在迎接抗战英雄回归故里。

利川县地处川鄂大道去重庆的要津,鄂西会战的胜利,使利川人民免受了一次日本人进攻重庆必然洗劫利川的重大灾难,利川人民更是喜不自胜。省政府要求各县也要比照省政府“会战检讨会议”的方式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庆祝会。覃清江、赵诚实,一个是军官,一个是军医,他们的英雄事迹早已在利川广为流传。特别是覃蔓子率领一个营在馒头咀阻击日军三天三夜,战士们大都牺牲了只有他没死,是因为有“巴蔓子神”在护佑,他的身上刀枪不入被传得神乎其神。县政府决定把他俩接回利川开大会给予表彰,覃清江、赵诚实分别接到了利川县政府的邀请函。

覃清江在赵叔叔和未婚妻邓淑珍的精心照料下,经过几个月的调养,伤情有了很大的好转。只是肘骨还没有完全愈合,膀子上的竹夹子还紧紧地捆着,绷带还得吊在脖子上。腹部还有一颗子弹没有取出,走路还得用拐杖撑着腋窝蹒跚而行。

赵诚实心疼自己的骨肉,他认真地为覃清江治疗调理,生怕覃清江落下个身体残疾,影响他一辈子。小的时候赵诚实没有抚养他,今天能够偶然遇上也是他父子俩的缘分,更是上天给了赵诚实一个还孽债的机会。赵诚实开始看到覃清江伤成那个样子,转身背地里很伤心地抹了一把泪。其实赵诚实在死人堆里待过,比覃清江伤势重得多的他见过不少,唯有覃清江叫他难过,十指连心啦。

覃清江只知道赵叔叔对他好,为什么?他不明白,他更没有朝其它方面想。有一天赵诚实给覃清江换药后一出门,邓淑珍跟睡在**的覃清江开玩笑道:

“蔓子,我发现个秘密,讲不讲?”

“什么稀奇?还不能讲?”

“我不讲。”

“讲嘛。我们俩还有个么子秘密哟?”

“呵呵,我发现你同赵叔叔的脸面长得好像哟。他后颈窝里有颗黑痣你后颈窝里也有,只是小些。走路的姿势也像。”

“女孩子真是大惊小怪的,这算个么子秘密嘛?我们都是利川人,都是喝清江水长大的,天底下有几个利川呀?样子像又有个什么稀奇的。赵叔叔是你的叔叔就是我的叔叔,越像就越亲。”

邓淑珍只是笑,她回答不出下文。赵叔叔对覃蔓子特别用心,无论是在病情的诊视上还是在生活上,他都关心备至。邓淑珍以为是因为覃蔓子是她的未婚夫的缘故,她找不出其它的理由。

赵诚实接到利川县政府发来的抗战英雄邀请书后,打心底里高兴。早年他随川军到上海抗战,最后战败落魄回乡,命都差一点送了却无人问津。今天能重新被社会认可,能得到县政府的盛情邀请,特别是能得到于县长对他的关心,他没有不高兴的理由。人啦,被人理解被社会认同是最崇高的奖赏。

利川县政府发了两乘滑竿专门到恩施城里来接二位。邓淑珍不放心覃蔓子的伤情,跟随照顾。

二人一早坐滑竿从恩施“齐药劲道”的药铺出发,沿清江河逶迤上行。金秋十月,平坝里的稻谷,山坡上的包谷,金灿灿一片,两岸的农人们忙着收割。好心情就有好风景,这条路他们都不是第一次走,只有今天他们才感觉到清江两岸的景色是这么美丽,遇到的人才这么可亲。

晌午在屯堡的一家店铺午餐。坐定后,赵诚实给覃清江、邓淑珍说:

“屯堡,是明清屯兵的地方。早年恩施大都是土司管辖,朝廷为防止土民造反,就派军队在施州驻防,实行屯兵制。战时打仗,休战时种粮自保,时间一长,还允许带家属。你们覃氏的进山祖宗原来是施南府都指挥使带兵的,有权有势,最后成了恩施最大的土司王。”

覃清江然诺,他在徐文斋门下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覃氏的渊源,今天看到了早年老祖宗的屯兵之地又听赵叔叔这么一说就更加明白了。邓淑珍只关心覃蔓子的身体,对赵叔叔讲古不怎么在意。

赵诚实的身体很好,他只在出恩施城时出于礼节坐了一小段路的滑竿,出城后他都是自己走,实际上是两乘滑竿四个人抬覃清江一个人,所以走得很快。出屯堡十多公里,到了一个叫马者的小街,就十多户人家,木屋矮塌,街道狭窄。覃清江很好奇,问赵叔叔道:

“怎么这地方叫马者呢?名字这么怪怪的。”

药神巴儿给覃蔓子解释道:

“‘者’‘车’在恩施土话中都是‘水’的意思,‘马者’就是喂马的地方。在一两百年前,恩施县丞曾在这里设过丞署,也就是恩施县的副衙门。”

“设在这个老山沟里有什么用呢?”

“一是以防土人造反。二是这里盛产金丝楠木,朝廷要金丝楠木修宫殿,丞署在这里组织人采伐后沿清江、长江、运河进贡到都城燕京。前面还有一个地方叫木贡就是这个原因。‘木贡’就是给朝廷进贡木材的意思。”

“哈、哈。真是不听老人言,必然逮(吃)稀饭。我们这些后生人家哪里会知道这些陈年往事呢。”

这一带就是着名的沐抚大峡谷。清江水跌进利川城东的腾龙洞暗河,约三十公里又从这里冒出来,亿万年间的河水浸蚀,使这一带形成长达约三十公里的万丈深渊,路从半岩山上通过,抬头只能见到一线天。周围森林茂密,猕猴四处攀援,这些野性十足的动物一边啼叫,一边摘野果把树枝折断,不时地发出清脆的“咔嚓”声,这是它们最自由的世界。对面山上有两根石柱,足有数百米高,远远望去,上粗下细,微微倾斜,感觉到时刻都有倒伏的危险,千百年来,它就是没有倒下。当地人俗称“一炷香”。传说旧时挑盐的人从此过,只要遥遥朝它作揖拜一拜,得到了它的保佑,就可以避邪免灾,要不上下都是悬崖,一跌落就下清江河,只能是喂清江鱼,收尸都是很难的了。

石板岭是去利川最陡最高最险要的路段,海拔两千多米。以前全是沙子路,省政府迁恩施后,代主席严立三的第一项政绩就是修筑一纵一横的川鄂、湘鄂大道。在他的号召下,恩施县政府组织人力,铺就石板,形成石梯,所以叫石板岭。一路上成群结队往恩施挑粮食的挑二不断,“哟呵”之声响彻山谷,上下的行人相遇,路窄处还得相互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风急火急,爬到半山腰,邓淑珍确实累得走不动了。覃蔓子看到邓淑珍吃苦,又无能为力。赵叔叔要她坐一截滑竿,她高低不肯,有些扭捏地说道:

“我又不是抗日英雄,怎么能享受这等待遇呢?”

旁边一位轿夫笑着对她说道:

“你爸爸是抗战烈士,你的叔叔和你的未婚夫都是抗战英雄,你是英雄的家属,可以坐,我们愿意抬你。”

一席话把邓淑珍的脸说红了,几个人把她强行拉扯到滑竿上往上抬。

山顶上有一堵十来米高的石墙,中间留有门洞,俗称“卡门”,是早年利川土司为了防止外地土司进攻而修筑的。元明清时期,恩施一地就有二十多个土司,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交战不断。“卡门”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