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学问家7

于是,干铎教授给师生们讲了一段明朝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日本人毛海峰率领一千多倭寇在浙江沿海一带长期抢掠,扰得四处百姓无法安身。这是一股顽匪,他们在中国四处行窃,拿的是葡萄牙制造的火铳,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且训练有素,所以战斗力很强。

事件报告到浙江都督府,都督府一边向明廷报告,一边迅速派当时的名将浙江都查佥事俞大猷将军带领一万多明军前往追击。明军在岑港与倭寇相遇,却遭到倭寇地顽强抵抗,被敌方击退。

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俞大猷开始并不以为意,但不久后他就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进攻从春天开始,一直打到了夏天,风景变了,天气变了,每天的战报却从未改变。俞大猷拿出了看家本领,陆战海战,长矛火炮,挖坑耍诈,能用的都用了,岑港和毛海峰却依然纹丝不动,明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倭寇打退,伤亡惨重。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人要是不怕死,也就没啥怕的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俞大侠虽然武功盖世,也盖不住这些玩命的强盗。

仗就这么打了下去,日日打夜夜打,春天走了,夏天来了,又是一个深秋。俞大猷将军急了,浙江总督胡宗宪也急了,这么打下去,大伙就得在岑港过年了。

上万人打上千人,打得春去秋来,竟然还没有个结果,当朝的嘉靖皇帝气得脑袋冒烟:你们都是饭桶不成?!便直接给浙江都督府下达了命令:

“浙江总兵俞大猷,作战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总兵以下,全数撤职查办!”

俞大猷将军接到朝廷的谴责,感觉到有点麻烦了,便去找总督胡宗宪,想请上司帮忙解决问题。

然而胡宗宪却连连摆手,愁眉苦脸地告诉他:

“打仗我是个外行,这个问题只有靠老兄你自己想办法了,希望你早日建功,不然兄弟我迟早要跟着你一起下台。”

俞大猷在总督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心里不舒服,一跺脚,咬着牙又回到岑港,督促军队日夜攻打。

毛海峰的武士道精神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发誓顽抗到底。明军攻了二十多天仍然没有效果。

眼看日期快到,俞大猷百般无奈,只得用上了最后一招——开会。

在会上,俞大猷再次鼓励部下奋勇作战,而且丝毫不怕丢脸,当众宣读了皇帝骂他的那封谕示,然后明白地告诉大家:

“皇帝发怒了,后果很严重,你们还有什么本事,赶紧使出来,要不然等老子完蛋了,你们一个也跑不掉!都得陪我垮台!”

这话是有来由的,嘉靖的旨意讲明如不能按时歼敌,自总兵以下全数革职查问。总兵是俞大猷,下面还有好几个级别,分别是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俞大侠的意思是,这是个集体大黑锅,我要背,你们也得跟着背,一起来背。仗不胜,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大家听了总兵俞大猷的明示,一个个都有些慌了,为了保住饭碗,纷纷回营积极准备。就在这时,一个参将找到了俞大猷,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充当先锋,剿灭毛海峰。

看着这位毛遂自荐的参将,俞大猷发出了疑问:

“你有把握吗?”

参将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必尽全力,不成功便成仁!”

俞大猷点了点头,但心里实在没谱。想到:“自己都打不了的仗,谁能打?”不过事已至此,火烧眉毛也只能试着办,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这位参将领命之后,却没有立即行动,反而减少了进攻次数,只是每天派几个小兵到敌军阵前叫阵,除此之外啥也不干。俞大猷多次催促,他却依然故我,从不大动干戈。

期限越来越近,皇帝也等不及了,还没到一个月,就传旨免去了俞大猷等人的官职,末了还放了句话——暂不追究,戴罪立功。

免了职还叫不追究?照这意思,如果再打不下来,大家就要手牵手进牢房了。就在俞大侠心急如焚,准备亲自抄家伙出去拼命的时候,捷报传来,岑港终于被攻克了。

一直以来,俞大猷的这位部属并没有消极怠工,因为他使用的,是一种极为巧妙的心理战术。先减缓进攻的节奏,麻痹对方紧绷的神经,同时仔细勘查地形,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发动总攻,歼灭敌军。

就这样,历时近半年的岑港之战落下了帷幕。在此战中,明军伤亡近三千余人,千多人的倭寇有部分成功突围逃窜,歼敌不到一千。三比一,俞大将军可谓是灰头土面,丢尽了脸。

但嘉靖皇帝还是说话算话,他兑现了承诺,没有处罚俞大猷等人,并将他们官复原职。逃过一劫的俞大猷感慨万千,专程找到他的那位得力的部下,由衷地感叹道:

“惭愧,惭愧,我不如你啊!”

这话其实不新鲜,因为俞大侠一向是个谦虚的人,然而后世之人几乎一致认定,他的这句话并非谦虚,而是事实。

伟大的俞大猷终于遇到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将领,因为这位参将的名字,就叫戚继光。

在日本的战史书籍中,有一个用来形容战争结局的词语,使用频率极高,那就是玉碎。但这里的所谓玉碎,并没有我们汉语所想的那样豪壮。因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只要死在战场上,无论你是战死、病死、饿死、还是逃跑时不幸摔死,统统都叫玉碎。

日本人只要在中国战场上死的,无论在哪个战场,哪个地方,只要不是叛徒,都叫玉碎。

如果把这个概念套用到戚继光的身上,那他的外号就应该叫粉碎机。因为根据统计,在那几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倭寇,几近全歼。他最大的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这是个空前绝后彪炳青史的抗日战绩。

戚继光,这个名字便成为倭寇们最可怕的噩梦。

戚继光小时家境贫寒,他却苦读不辍。他清苦却坚持操守,严谨而不计得失,尚志且务实当下。他从老师那里,确立了他一生的处事准则——以天下为己任,岂计个人荣辱!于是,在他幼小时的一个夜晚,秉烛苦读之时,少年戚继光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这是他一生的理想: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虔诚地坚持着这个伟大的信念——“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他刻苦读书,他苦练本领,铸就了他后来的成功。

干铎讲到这里,便站起来用金膏泥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十个字后,说道: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这就是戚继光的‘豺族精神’。

“在历史上,戚继光成了中国一代名将,日本倭寇的灾星。倭寇只要一听到戚继光的名字就闻风丧胆,中国沿海因为有戚将军的把守而从此安宁。

“目前中国再次受到日本倭寇的侵掠,其地理范围之大、人民受迫害之深是前所未有的,现在需要成千上万个戚继光才能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需要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志的极大努力。

“现代战争是一场科技和实力的对决,谁的科技发达,科技人才多,谁就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无线电是现代前缘科技,在我们的军队中最缺乏的就是无线电技术人才。卢淦卿校长高瞻远瞩,以民族存亡为己任,披肝沥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和各位老师们一起开办这所无线电学校,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值得称赞。

“今天这堂课,我把明朝的那些事儿讲给大家,只希望同学们不辞艰辛,努力学习,扎实地掌握好电子技术,早日走上抗日前线,弘扬‘豺族精神’,继承戚继光的不畏强暴的抗战传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早日走上抗战前线,为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而努力!”

覃蔓子像一个该校的学生一样,坐在后排,仔细地聆听着干铎教授的演讲。他越听越觉得干铎教授的知识渊博,越听越觉得当前对日抗战的形势紧迫,越听越觉得自己作为中华男儿应该去读书,然后走上抗日前线,向戚继光那样,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豺族精神”激励人,戚继光的故事感动人,干铎教授的演讲振奋人。他演讲的过程中,教室一片静寂,他讲完,课堂内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