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石子发芽12

8

自从李卯香跟随覃章华离开李氏庄园后,她是第一次回娘家,二十多年了,出走时记忆中的李家庄园还是旧时的模样,朝门顶上“青莲美荫”那四个白底黑字依然清晰醒目。大门敞开着,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在打扫院坝。老头见有人进门,正要问她有什么事,李卯香认出来他还是那个丁癸,便笑容满面的叫了声:

“癸哥。”

已是几十年没人这样叫他了,他心里感到亲切,猫着眼认真地端详了一会儿站在面前的这个中年女人,认出来她就是当年夜里与覃章华出走的那个小姐李卯香,只是腰身比做姑娘时发胖了许多。他一下子“哈哈”地笑了起来,不无动情地说道:

“你回来了。当年你们跑了,老太爷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要赶我走,我磕头给老爷认错,做保证今后守规矩敬业又才把我留下来。你是要回来看看了,女儿家还是娘家人亲啰。”

李卯香急忙拉覃蔓子到丁癸面前:

“快叫癸公公。”

覃蔓子脸无表情地细声地学着婆婆:

“癸公公。”

李卯香继续对丁癸介绍道:

“这是我的孙仔蔓子儿,是想来魁山学堂读书的,我爹妈都去世了,也不晓得我五哥还认不认我们这个穷亲戚呢?”

丁癸看着这个眉目清秀的小子道:

“收,收。五老爷好着呢,龙口周围这些穷人家的娃儿他都劝他们来读书,莫说这娃儿还是我们老李家的外孙,五爷肯定会留着他到学堂上学的。”一边说一边用手把覃蔓子的头摸了摸:“你看这娃儿长得多灵性哟,脑壳大大的,读书定是个很角色。”

李继五在书房里看书,仆人告诉他出走多年的妹妹李卯香送她孙子读书来了。李继五知道了高兴不迭,急忙到客室与李卯香相见。他一边与李卯香寒暄,一边安排厨房里多做了几个菜要很好地接待这个出走了多年的妹子,很是热情,还把新请来的先生徐文斋叫进客室亲自把覃蔓子介绍给他,随即徐文斋就把覃蔓子带进了教室。李卯香看到这一则便宽心多了。

徐文斋利川汪营人,在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曾参加了董必武在武汉组织的保民运动,由于他表现积极,发展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实行白色恐怖,掀起了反共**,董必武又去了苏联学习,他们的革命工作难以为继,组织上为适应形势采取“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徐文斋便被遣散回籍。他回汪营后就以教书作掩护,等候着新的革命**的到来。李继五了解到徐文斋是个师范生,学问功底厚实,在川鄂地界名噪一时,便挖墙脚高薪聘请到他的魁山学堂。

第二天李卯香由五嫂子陪着走进了新修的李氏宗祠,她有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宗祠庄严气派的屋宇、高大的门厅、宽敞的堂室,那极尽华丽的摆件和那一应俱全的家什令她瞠目结舌。她和五嫂子指指点点看遍了祠内的所有回廊楼阁。只觉得五哥在外名声赫赫,在内把个家族弄得这般兴旺,五哥应该是这川鄂两界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心里极尽佩服。她这么想着,一边看一边对着五嫂子的“啧、啧”之声不断。继续走进,她听见魁山堂的朗朗书声,“叽叽喳喳”的读书童声在四壁回响。她从侧面看见自己的蔓子儿正坐在学堂靠先生讲台的位置,徐先生正在比划着教他读书。在这几十个学童中,比较起来覃蔓子的年龄是最小的,徐先生对他这般照顾,李卯香心里很是踏实安然。

几天娘家花天酒地的生活让她心里五味杂陈。她回忆着她的童年,又想到回龙洞沟的凄苦,心中有很多的失落感。但梁园虽好终究不是久留之地,第三天李卯香要离开李氏庄园。五哥安排五嫂子给了她几个银元,五嫂子还拿了一段绸面搜罗了一大包袱旧衣物折叠好后塞到李卯香的背篼里。五老爷不无幽默地笑着对李卯香说:

“你当年出嫁,爹、四妈没有给你任何嫁妆,今儿是哥给你重新打发出闺呢。”

李卯香听着五哥的趣话只是笑,对娘家哥嫂的这一番真情内心里非常感激,双手握着五嫂子的手一时语塞。覃蔓子看见婆婆要离开,就逮着她的衣襟眼泪汪汪的,五嫂子拉开覃蔓子对李卯香说:

“你只管放心是了,在这里他就跟在家里一样,你的孙子也是我们老李家的后代,不会让他在这里受憋屈的。”

李卯香对覃蔓子交代:

“要好好听舅公、舅婆、徐先生的话,努力读书。我过些时和你妈又来看你。”

覃蔓子一边揩鼻涕一边哼叽着:

“是——”

出朝门时丁癸驼着背对李卯香微笑道:

“你大白天出大门,我就不会被老爷骂,就不会给他下跪求情了。”

李卯香听着丁癸的幽默依然只是对他发笑。

送行的人都笑容满面地目送着李卯香背着背篼急步离开,直到李卯香上奉节到利川的盐大路后,五嫂子才牵着覃蔓子的手又把他送进魁山学堂。

徐文斋开的课程以《术学》、《地宇》、《自然》等新学为主,也兼顾国学。覃蔓子从《幼学琼林》发蒙,读《增广贤文》,读《百家姓》,读《诗经》,进步很快。乡俗中流传着“私生子聪明”,因为媾和男女都是在**飞扬时怀的孕。覃蔓子读书很上进便打实的印证了这种说法。旧时读书没有年级,靠自己背诵,背得越多则进步越快。徐文斋善于给学生讲解典籍,他对《百家姓》地诠释能让覃蔓子终生不忘: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的前四姓,来由是《百家姓》形成于南宋时期的吴越钱塘地区,写书人就将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后一代国王钱俶的正妃孙氏和南唐国国王李氏作为了百家姓的前四位。”

覃清江读书有时候是打破沙罐问到底,他在读《百家姓》的过程中,发现没有他们的覃姓,便问徐先生:

“为什么在《百家姓》的九百一十五个姓氏中没有我们覃姓呢?”

徐文斋给他讲解道:

“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清江这一带,居住着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五姓人家,外边的人都叫清江人为‘巴蛮子’。这些人以赶仗打野兽为生,不会种庄稼,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

“居住在恩施的覃氏本姓谭,祖籍陕西汉中。在唐朝天宝年间安禄山入寇后出走,奔瞿塘,历五季,后与田氏、向氏几大家族先后从陇西和中原一带进入到清江两岸。他们当时带来了很多新的生活方式和铁制工具,因为他们思想比当地人先进,很快就征服了原来的这些土居民,霸占了他们的田地、山场和房屋,原来的那些土居人都成了这几大家族的顾工、佣人(农奴)。

“你们覃氏的祖人开始进入时是在夔州。祖人谭汝翌想扩大地盘,就与恩施豪族田祖周打仗争夺地盘,后被朝廷捉拿问罪,幽禁于绍兴府的大牢。谭汝翌的家人为了保住他的身家性命,便用田产金钱贿赂了绍兴的府县官员而脱身,后潜逃回到清江老家,并隐姓埋名,改谭不要言旁为覃姓,保留汝,改翌为先,逐用名覃汝先,从此才有了覃姓。这些事都是发生在《百家姓》的编撰之后,所以在《百家姓》里没有你们的覃姓。

“覃汝先后来艰苦创业,在恩施屯兵,修筑城池于椅子山,起名柳州城,辉煌无比。从此覃氏的势力越来越大,施南土司、东乡土司、散毛土司、唐崖土司都是他的子孙,原来的利川、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几个县都有覃氏家族的地盘,覃氏逐渐成了清江流域的最大豪族。

“所以覃、谭本来一家,是不得开亲的……”

云云。

覃蔓子听着祖宗的传奇故事,深感覃氏祖宗旧时的辉煌和创业的艰难。他学习新学的进步也很快,覃蔓子的敏智,先生徐文斋对他是又喜欢又器重,所以徐文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覃蔓子一生的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