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射手座卷:我在,故我思3
哥舒翰等跨出七步,陆续倒下,引发地震,凝碧宫剧烈颤抖。
众人乱作一团,地震过去许久,才恢复平静。
舍人问:“陛下,这段历史如何纪录?”
安仁执不耐烦地说:“就说朕责骂他们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大臣体面和人格,在禁苑之中斩首!”然后,他对众臣说:“现在,迫在眉睫的是,如何退敌?”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高尚上前一步说:“臣有一法,绝对奏效。”
“什么?快说!”
高尚说:“郭子仪在河东服役时,曾犯军纪,按律当斩,押赴刑场途中,被大诗人李白发现,为之求情,举荐。其后,郭子仪参加武举考试,获高等补左卫长史之职,一路飙升,任安塞军使,拜左卫大将军,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等职,才有今日之荣耀。郭子仪对李白大恩念念不忘,如若将李白请到洛阳,郭子仪肯定不会攻城,那么,史思明、田承嗣、蔡希德等将领前来增援,可一举破灭唐军!”
“唐军之威胁迫在眉睫,到哪里去找李白?”安仁执问。
高尚犹豫一下说:“只要朕下令封李白为大燕御史中丞,并且大力宣传其在洛阳的活动,那么,谁会怀疑李白不在洛阳呢?”
安仁执眉头舒展开来,“这个主意不错,就这样办吧。”
“绝对不可,”严庄大喊道,“空城计可以使用一时,不可能持续时间太长,如果圣上被唐军围困洛阳,计谋被郭子仪识破,而史思明、蔡希德等各路将领按兵不动,如何是好?”
“……对啊,对啊,如何是好?”安仁执跑到严庄跟前,拉起他的手,焦急地问:“爱卿,你说该怎么办?”
严庄胸有成竹地说:“将大燕朝廷搬迁到相州邺郡,留下一名可靠大臣实施空城计。”
“谁为曹把守洛阳?”
“臣愿担当重任,”严庄慷慨激昂说:“为表坚定决心,请圣上将臣家小带往相州,臣死守洛阳,不成功,便成仁!”
安仁执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快步回到狼皮宝座上,哽咽着说:“严大夫忠诚可鉴,可为众爱卿楷模!现在,朕封严庄为洛阳留守使,拜为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赏赐名贵珍珠布匹十二车,同时,颁发永久世袭免死铁券。”
“谢主隆恩!”
这时,洛阳四周响起阵阵牛吼声。隐隐约约,激烈的马蹄声也从西边传来,“郭令公亲率大军来了!”“回纥兵来了,快投降吧!”之类高呼声此起彼伏,越来越近。
安仁执慌忙率大臣逃往相州邺郡。他们离开后,严庄下令关闭东门,然后派心腹密将看守府库、兵库,又封存摩尼教、佛教、祆教、道教等寺观财产,教徒集中到禁苑,又对老臣、旧将、梨园子弟、谢阿蛮之鸵鸟组合、各类舍人、富商等人登记造册。
三天后,郭子仪大军赶来,将洛阳城围得水泄不通。
严庄在城头悬挂白旗,出城投降,要求与郭子仪密谈。
“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有事当众说。”
严庄满脸羞愧:“小人知道郭令公德高望重,只是小人多年来侍奉两代大燕皇帝,已形成对着耳根商谈密事之陋习,现在,面对诸位将军,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说什么。”
郭子仪哈哈大笑,招手让他靠近。
严庄如蒙大赦,急忙上前说:“如今唐朝皇帝狼狈不堪,唯靠令公支撑天下。大燕国诸多文臣武将对您交口称赞,安仁执、李猪儿、高尚之类鼠辈终久不能成大事,此乃天赐良机。将军如果在洛阳凝碧宫称帝,朝野人士必然会响应归顺,那时,大唐、大燕、南诏、吐蕃乃至西域、葱岭诸国,尽归将军也!”
郭子仪冷冷地问:“那么,爷如何安排你?”
“卑臣积累了履职丞相的丰富经验,愿效犬马之劳。”
“哈哈哈,”郭子仪大笑着战起身,对移地健、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说:“严庄鼓动安禄山造反,安庆绪密谋诛杀之,现在,又怂恿我做不仁不义之事,实在荒唐!”
严庄辩解说:“当初,京畿采访、计会、招召、宣慰、处置等使崔光远投靠安禄山,其后,又见风使舵,背叛大燕归唐,如此反复无常,尚且授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邺国公,食实封三百户;吾以东都洛阳贡献,如何反倒有罪?崔光远毁家成国,哥不也牺牲全家人性命吗?请送哥到长安与肃宗理论。”
“休要强词夺理!你有什么资格觐见圣上?”郭子仪拍案而起,“论罪,你该斩首示众,只是在危急关头,你保全洛阳城,使百姓免遭战火荼毒,也算立了件大功。爷向来奖罚分明,这样吧,你现在立即改名,爷按照惯例赏你钱财,封你官。”
“为什么要改名?这个牌子挺好的。”严庄沮丧地问。
郭子仪大声喝斥道:“这还不明白?你跟随安禄山、安庆绪作恶多端,臭名昭著,如果以严庄的名义存在,哪有你立身之处?谁愿同你共事?”
严庄跪倒在地,连磕三个头,羞悔交加,“洛阳城内集中大燕半数以上财富,安仁执与各位大臣匆忙出逃时未曾带走一丝一珠。并且,宫殿、楼阁、园林等建筑完好无损,令公竟然拒绝**,不为所动,真乃神人也!小人心服口服!”
第二天,郭子仪举行规模盛大入城仪式,百姓商户夹道欢迎。
接着,论功封赏。按照约定,梨园子弟、宫女、官宦奴仆、布匹等皆归回纥所有。移地健又提出将摩尼寺院整体搬迁到回纥王庭驻地,教徒、经卷一同徙往。郭子仪答应。
严庄更名为周鼎,被郭子仪秘密派往西域北庭任职。
李光弼举荐李抱玉为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
安排妥当,他让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镇守洛阳,然后入朝奏事。
李泌得知消息,欲往终南山回避。
肃宗疑惑问:“您多次有意回避郭子仪,为什么?”
李泌说:“承蒙陛下信任,自灵武始,由太子李俶与我共同掌管宫门钥匙,还处理四面八方送来的文书,其中,印象最深刻者乃郭将军。我们神交久也,何必流于形式,见面敷衍?”
肃宗沉默良久,默许:“先生不食荤,请以烧烤梨送别。”
他叫来颖王、信王、益王三个弟弟,与李泌在地炉地毯上进食。
肃宗烧两个梨,递给李泌。颖王却硬要吃那梨。
肃宗不给:“你吃了一肚子肉,李先生修道,不吃荤,为什么你要争这点东西?”
三兄弟问:“为何偏向李泌?我们三人共要一个梨,行不行?”
肃宗让人拿来别的果品送给他们。
三兄弟说:“我们要皇上亲自烧的梨,别的果品有什么意义?李先生受到如此恩宠,请允许我们联句,作为美谈,传之千秋万代。”
颖王先开头:“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
信王接着说:“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益王接道:“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
最后,肃宗完成此诗:“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李泌要站起来致谢,肃宗坚决不让:“你常年住在山上,隐居于幽林之中,吐纳清气;你住在宫内,秘密谋划救国大计,把握神妙机宜,是镇守社稷之人。所以,不要以世俗的礼仪来对待朕为好。”
李泌深为感动,说:“我有两件事比较纠结,希望陛下谅解。”
“哦?什么?快快说来。”
“其一,哥舒翰晚年失节,非本意,乃时势所迫,您若以海纳百川之胸怀待之,则能感召其旧属部卒,为大唐效力;其二,您曾提起李林甫当初迫害之事,言辞愤恨,耿耿于怀,我以为不可。”
肃宗忿然说:“哥舒翰劳苦功高,朕宽恕;至于李林甫口蜜腹剑,多次陷害朕,况且,天下大乱,皆由此奸臣造成,不挖其坟、烧其骨,难消心头之恨!”
李泌正色道:“无论如何,错用李林甫是太上皇之过失。你严厉处分李林甫,无异于揭你父亲疮疤。太上皇年纪大了,又经历战乱,奔波出走,心力憔悴,得知你追究其宠臣罪行,肯定会失落伤感,忧郁成疾。你身为天子,有天下之大、四海之富,却不能安养孱弱老父,岂不是授人以柄?以我之见,叛乱已经平息,不如高调接你父亲会长安,并且提出还位,你父亲必然推辞,如此,你既得孝顺之名,有得天下人心,何乐而不为?”
肃宗豁然开朗,抱着李泌脖子,痛哭道:“我确实没有细想其中的利害啊!”
郭子仪入朝,唐肃宗封其为代国公,又追赠哥舒翰为太尉,谥号武愍,并下令厚葬哥舒翰和三十多名属将。
赵国公、中书令崔圆见肃宗对李泌言听计从,联合宠妃张良娣、宦官李辅国等劝谏:“野道李泌用心险恶,陷陛下于不义也!”
“何出此言?”肃宗不悦。
李辅国小心翼翼说:“昔时陛下欲任用王子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群臣拥护,唯独李泌力荐太子李俶,此举实乃构恶兄弟,制造内乱。其后,陛下从彭原进至凤翔,逼近长安,正当大获全胜之时,李泌却主张先派安西、西域兵进军东北,从归州、檀州南攻范阳,舍近求远,夺取叛军老巢,且以王子李倓为范阳节度使,用心何其歹毒!好在陛下英明,坚持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然而,李泌心怀叵测,又建议宽待哥舒翰及其属从,此举岂非鼓励心怀不轨将士之狼子野心乎?尤为可恨的是他蛊惑陛下,派人接上皇还京,届时,如何应对一天二日之尴尬情状?”
肃宗转向崔圆:“你认为呢?”
崔圆坦然说:“陛下!先皇当初避乱西川,卑臣时任剑南节度副使,特上书迎驾,备百司所用殿宇、帷幔等设施,先皇开恩,拜臣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特令制作‘遗爱碑’嘉奖。先皇对臣有知遇之恩,须臾不敢忘记。然大丈夫立身于世,以天下为己任,岂能以小恩小惠而蒙蔽大义?先皇重登皇位,必然清算参与马嵬事变之将士、排斥拥立陛下之忠臣良将,如此,则内乱一发而不可收拾。外患未彻底消除,若群雄趁机作乱,祸害就大了。”
肃宗脸色惨白,问:“诏令已出,如之奈何?”
“先皇回京,可用驼轿软禁于兴庆宫,不参朝议政,与外界隔绝,”张良娣冷冷提议,“李泌包藏祸心,理应追究罪行。”
“道人已经浪迹云山,如之奈何?”
李辅国恶狠狠说:“陛下诏令其回宫,如果违背,奴才自有办法。”
第二天,诏令未发,李泌飘然而至。
太子李俶得知,急忙探望:“李辅国欲加害仙师,何故自投罗网?”
李泌淡然一笑:“我与皇上有约在先,收复京城后就归山。此次前来,意在辞别。”
他拜见肃宗,适逢宴乐,便在殿外等候,困乏,睡着。
宴乐毕,肃宗宣见。
宦官报告说李泌在院中熟睡。
肃宗出,见其旧衣草鞋,枕地而眠,心生怜悯,将李泌头放在膝上,任其酣睡。
李泌醒来,伸伸腰,并不离开肃宗膝盖。
“我已报答陛下,请允许辞官,让我做个闲散人吧!”他恳求。
“与先生共患难几年,正想享受安乐,您怎么要走了呢?”肃宗躲开他的目光。
“臣有五个不可留的理由:臣遇见陛下太早,陛下用臣太重,宠臣太深,臣的功劳太高,谋略也太奇。是为此,不能不走。”
“你再睡会,隔天再说吧。”
李泌执拗地说:“今天,我枕在你的膝上谈话,机会难得,到公堂上,就没有我说话余地了。如果你坚持不让我走,就等于杀了我。”
“先生将往何处?”
“进衡山修道。”
肃宗诏令给李泌三品禄,赐紫道衣,在衡山修造室庐,亲自题写“端居室”。
崔圆、李辅国、张良娣等人秘密派捕贼吏往衡山,寻机刺杀李泌。
他们又苦心孤诣使人散布谣言:建宁王李倓因未能就任天下兵马元帅,对李泌怀恨在心,且私下运作,要取代太子。
肃宗大怒,未经审问,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