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泡吧:卸下伪装 暧昧流香

好的酒吧需要自己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酒吧才是最好的酒吧。现代的很多酒吧是主题酒吧,如果你喜好体育,你可以去体育吧,尤其是世界杯到来之际,那里面的气氛远比在家看电视强许多。如果你想满足自己的小小的手艺愿望,可以去陶吧,一边喝酒,一边如《人鬼情未了》般去和心爱的人做陶艺;另外,现代的很多酒吧,有的比较闹腾,有的比较清雅,根据你的心情或者性格,可以选择慢摇吧,跳跳舞,唱唱歌。或者选择清吧,听听老歌,看看美女。总之,酒吧文化在国内许多城市发展还算迅猛,只要你善于寻找,总能找到符合你气质的酒吧。

酒吧脱胎于酒馆,最早起源于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最初,在美国西部,牛仔和强盗们很喜欢聚在小酒馆里喝酒。由于他们都是骑马而来,所以酒馆老板就在馆子门前设了一根横木,用来拴马。

后来,汽车取代了马车,骑马的人逐渐减少,这些横木也多被拆除。有一位酒馆老板不愿意扔掉这根已成为酒馆象征的横木,便把它拆下来放在柜台下面,没想到却成了顾客们垫脚的好地方, 顾客们都很喜爱,后来柜台下放横木的做法便普及起来。横木在英语里念“bar”,所以人们索性就把酒馆翻译成“酒吧”。

“泡吧”一词也是近年的事。酒吧作为洋玩意进入我国后,发展迅猛,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似乎一夜之间到处都是酒吧一条街。有人总结说,北京的酒吧粗犷开阔,上海的酒吧细腻伤感,广州的酒吧热闹繁杂, 深圳的酒吧最不乏**。酒吧里的装饰大多美观、典雅、别致,具有浓厚的欧美风情。视听设备比较完善,并备有足够的靠柜吧凳,酒水、载杯及调酒器具等种类齐全,无论是酒吧歌手,调酒师,还是酒吧女郎,都给人视听上最大的美感。因此,无论事业有成的中青年,还是年少轻狂的新新人类,对于“泡吧”情有独钟,因为酒吧里欣赏歌舞、听音乐沉思、扎堆聊天、喝酒品茶甚至打球看球,都市人总能在酒吧中找到最契合自己的一种情愫。

我第一次泡吧大概是在1999年,城市小,酒吧自然不会多高档,当时主要是好奇,关键的是酒吧里可以投飞镖,可以打台球。

2002年,我和菲还是恋人的时候,晚上约她出来,没有地方去,去了一个名为“太极”的酒吧,这是扬州最早的酒吧,座落在最好的一个星级宾馆旁边。酒吧里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做陶艺。陶艺在一个小角落里,周围都放着那些泡吧的人留下的陶艺作品,有小碗小壶。墙上挂满了常来泡吧的一些外国客人的照片。

谈恋爱的青年男女,是不适合喝酒的。酒吧的主人为我们准备了红茶,我和菲在楼上聊天。因为还是冬天,外面很冷,所以两个人都不愿意出去,到了夜里3点多,才离开。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太极。在送茶时,一位女服务员面对微笑地悄悄告诉我,他们的营业时间到夜里12点半。刚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恍然,前一天晚上我们一直呆在这里到3点多,酒吧老板不忍心打扰我们,一直陪我们到最后,我和菲的恋爱,似乎忘却了时间。我们到了12点,就满怀歉意地离开。也因此,我和酒吧老板陈总成了不错的朋友。

我留在扬州工作后,经常泡吧,我喜欢这里的安静,各人做各人的事,没有人打扰你。酒吧歌手大毛特别擅长唱齐秦和张信哲的歌,这都是我喜欢的两个歌手。大毛的声音沧桑有味,不亚于快男陈楚生。后来,他还去了电视台当了音乐主持人。

在太极,一般泡吧喝的啤酒,是百威,10元一瓶,有时陈总也送来自己现磨的咖啡,整个酒吧装饰既有深沉的怀旧味道,也有浓厚的欧古风格。墙上的各种老照片暗示这里吸引着太多的回头客。

陈总不忙的时候,我们就聊天。他讲了酒吧的许多趣事。扬州毕竟是个小城市,97年以前,扬州还没有酒吧,陈总从北京、上海考察后发现,决定搞一个带有理想化色彩的酒吧。1997年,太极酒吧诞生了,刚开始营业时,没有生意,没有人愿意到酒吧来喝酒,因为酒吧里的酒当时比外面的要贵好几倍。无奈之下,酒吧的啤酒最后只卖一元一瓶,这样一改革,倒是吸引了不少人来光顾,不过,大部分都是小混混,这些人不是来品酒的,来了就酗酒,接着就是打架闹事。陈总说,刚开张的那年,他老是遇到这样的无理取闹,不过好在他是跆拳道冠军,再加上有几个警察朋友,很快就摆平这些小混混。

不过,因为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限,所以从1997年到2003年,酒吧都是在亏损状态下经营。酒吧的真正红火是非典以后,那时人们都无处可去,酒吧成了放松的地方,酒吧的生意也渐渐红火起来。

除了太极,这座城市在非典以后,陆续开了很多酒吧,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时一人,有时和朋友也喜欢四处泡吧。一些酒吧,可以满足你听老歌的愿望,你进到里面,跟老板说,放张学友专场吧,整个酒吧里就弥漫着八九十年代的怀旧情调。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很多酒吧开始逐渐变味。严格说来,酒吧文化离不开去消费的群体的素质,遗憾的是,很多城市酒吧的消费主体是暴发户小老板和只会公款消费的公务员。这里面,就遇到了一些尴尬。我举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例子。

有时,一人喝酒感觉很好。一人喝酒,在吧台上,点个4、5瓶啤酒,足够很快乐地度过一个晚上。有一次,在一个酒吧喝酒,老板娘是老乡,大家聊得很愉快。一个小时候,来了一个醉醺醺的家伙,老板娘告诉我,他是一个机关里的一个小主任,经常应酬完以后就要到这里醒酒。他那天似乎真的喝醉了,一人点了一瓶高级洋酒,外加12瓶百威,还有4瓶绿茶,消费一下子近千,做生意的老板娘赶紧屁颠颠地陪他喝酒了。我一人,看着自己点的4、5瓶啤酒,自惭形秽地离开了。——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一些酒吧为了经营,都有点嫌贫爱富,文化档次自然就下来了,服务质量也会下降。你每次去品酒,其实品味的是一种环境,但你每次只消费几十元,各种对比,会让你有负罪感,自然就失去了泡吧的趣味。

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酒吧里,都有酒吧小姐,她们是服务员,同时也陪你聊聊天,喝喝酒,这都很正常,有时你碰到一个好的酒吧小姐,跟你谈她的经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不过,不少酒吧里的酒吧小姐,没有什么交谈的深度,她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劝你多喝酒,这也是可怕的。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去酒吧谈事情,一个女孩过来敬我们酒,什么初次见面啊,什么都是老乡啊,各种各样的敬酒借口,我们还没怎么喝,她一个人就干掉了三瓶百威。这些女孩以身体为代价,来索取并不多的酒水提成,几乎都是醉醺醺的,你和她们交谈,基本上是对牛弹琴,说不出任何东西,这种感觉很不美妙。如果,酒吧文化就是要多喝酒,才能得到快感,那酒吧必然会死亡。

相比以上的例子,我在北京和上海,都泡过酒吧,坦白讲,这些城市的酒吧文化已经真正融入到都市时尚精英们的血液中去。我注意观察和了解,来泡吧的这些人,年龄大多在20岁至40岁之间,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又不为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所累,有大把的时间和足够的闲钱来追逐时尚潮流。他们对于时尚生活方式的理解是,既有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工作,又能练就一个到多个足够达到专业级水平的业余爱好。工作只是为了赚钱,但爱好是超越金钱目的的纯自我表达和完善人生的事情,能不为了钱而做好一件事,是商业社会里人的一种精神价值的体现。

这些泡吧的人,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专业的,他们会告诉你,哪些酒吧的地下乐队是全北京最好的,那里可以听到最震撼人心的原创而不媚俗的音乐;哪些酒吧有上海最好的红酒;哪些酒吧调制出的鸡尾酒是世界一流;哪些酒吧有最漂亮的女服务生。

有人说,酒吧是暧昧的代词。这说明酒吧不但是时尚的,也是最真实的。《卡萨布兰卡》里亨弗莱·鲍嘉与英格丽·褒曼在酒吧重逢,鲍嘉有一句沧桑的台词这么说:“这个世界的问题,就在于每个人都少喝了两杯酒,以至都太过清醒。”

酒吧营造出各种虚拟而真实的气氛,让我们这些有压力的男人在夜晚与酒、灯光、异性、音乐和一种说不上来的氛围及气味儿一同沉醉。心中压抑便随着音乐排谴出,重新寻回那份自由和洒脱。

泡吧与其说是一种行为,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姿态。相对于只喜好看电视的男人,泡吧男要更有品味和内涵;相对于只会到迪厅胡蹦一气的男人,泡吧男则更具思想和魅力。酒吧里的喧闹、幽静;淡淡的烟草味道和各式酒的流香;陌生的喝酒的男人女人,都是风景。在这里,高脚杯里的美酒,会让你忘记白天的繁忙,卸下虚伪的外装,只要真实的沉醉。放松绷紧的神经,今夜,你可以忘记原来的自己,变得脆弱而感性,变得落寞和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