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逛不完的民众乐园

——民众乐园散记之二

对于民众乐园,老武汉人喜欢用一个“逛”字。“逛”,准确、传神,不少人到园子里来,并不是想看一出完整的戏剧,而是看热闹,看稀奇,东游游,西逛逛。

民众乐园是戏曲的博览会,五湖四海,乡音乡调,每天都有各省各地十余个剧种轮番亮相,京、汉、楚、越、豫、评、扬、淮、花鼓、黄梅、越调、京梆,还有曲艺节目,不胜枚举,精彩纷呈。买一张票,可看南北戏,可听东西音。虽来此演出的一般是些地县级剧团,但就剧种影响、就艺人演技而言,都是相当不错的。

我伯父在民众乐园卖过门票,据他说,园里最高一天卖过三万张票,星期天一般最少也在二万张以上,这还不算群众电影院和大舞台的。票价二角,一天毛收入达四千余元。四千余元是个什么概念,说个参照物就清楚了,那时人均月生活费是十元,一天的毛收入够四百多人吃一个月。

每逢节假日,园子里加演日场,且不清场,购一次票,可以日场夜场连连看。常有举家而至者,携老扶幼,呼朋唤友,那份喜悦,那种激动,似不亚于今天的出国旅游。没来之前,孩子们望啊,盼啊,听大人们一点一滴地说着,逗着;来的那天,一家人穿最新的褂子,穿最好的鞋子,干干净净,如过年一般。中午那一餐,节省一点的,自己带饭带菜,潇洒一点的,就在园内买吃买喝,冷饮厅、露天茶座、小卖部,里面的服务,应有尽有。

人们似乎也没有忘记儿童也是民众,不管男女老少,这里都是他们的乐园。

园里有亭阁楼台,有假山鱼池,可供欣赏玩耍;有滑梯、秋千、木马之类的简易玩具,孩子可以玩个够;有乒乓活动室,有射击、投掷之类的游艺娱乐,大人可以一试身手。设有文化服务部,里面有新颖年画、风景图片、精美书签、京剧脸谱、歌曲照片以及各种小型的工艺美术制品,花色品种繁多,售价低廉,很受人欢迎。以及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少年儿童阅览室,里面备有杂志报刊、扑克跳棋、图书娃娃书,有时还举办一些展览。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民众乐园外景

哈哈镜可是当年的一大稀奇,别处不见,唯民众乐园有。哈哈镜放置在杂技厅二楼拐角处,经常看见一些人照来照去,看着镜中之人一会儿细长,一会儿粗矮,不成比例不成形,人们笑弯了腰。初来者,一定要看;看过者,还想再看,以至此处热闹不断,成为园内的一大景观,也被人口口相传。

适合孩子们观看的戏剧也不少,象武汉歌舞剧院这样的大剧团,也曾在园内客演过儿童剧《小白兔》,我前后断断续续看了好几次。《小白兔》是根据苏联谢·米哈尔柯夫的小说《神气活现的小白兔》改编的,五十年代初,留苏戏剧专家孙维世把它带到了中国,它和同时代的《马兰花》一样,都是久演不衰的儿童经典名剧。

木偶、皮影,无生命的物件,有生命的灵性,这种人工创造的艺术神奇,自然牵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武昌木偶艺术剧队、武汉红星皮影剧队等常年在此展现他们的绝技绝活。演出的剧目,有传统的《芙蓉仙子》、《哪吒闹海》、《聚宝盆》,也有现代的《双枪老太婆》、《舍身崖》、《强渡乌江》等。

武汉歌舞剧院《小白兔》

小时候,我把“皮影子戏”叫“平子戏”,奇怪,大人们也是这么叫的,现在想来,可能是“皮影子”读快了,合音一出,就成“平子”了。

若想品赏惊险刺激,有一流的杂技节目等着你,这里都是真功夫。 杂技厅位于民众乐园正中,四周都有建筑物环绕它。原名“雍和厅”,也叫过“总理纪念堂”,在独立的新杂技厅修建以前,这里一直是武汉杂技团的主场。

早先,正门两旁有云海人物之类的彩色浮雕,好像是道家之仙,两米多高,生动威猛,令人生惧,小时候我有些害怕看到它,一般都是从两个边门进出。文革开始后,这些艺术珍品俱在一夜之间被铲除。

观众席呈半月状,有两层,座位俱是钉在一起的长条凳,由低往高,依次提升,视线良好。大厅三楼有平台,各层有走道与外相连。右边有设计独特的三层亭阁,因陈放过总理遗嘱,也叫“遗嘱亭”,又因摆过哈哈镜,又叫“哈哈亭”。

在杂技舞台上,走出过杂技表演艺术大师夏**,她从这里走向全国舞台、世界舞台。夏**的《柔术咬花》曾是中南局、湖北省、武汉市招待中外贵宾的必演节目,她的《顶碗》,曾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

我见过夏**本人,却无缘得见她舞台上的风采。那时,武汉杂技团声名远扬,经常外出,在民众乐园演出的多是二队、学员队,尽管如此,节目仍是十分精彩,一到星期天,常常走廊上站的都是人。

剧目单上列有二十多个节目,每天轮换演出,有顶碗、椅子造型,车技,钢叉等,其拿手好戏是“浪板飞人”,秋千把人**到半空,上面有人倒立相接,又惊险又刺激。

杂技演员在民众乐园杂技厅后广场上排练节目(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最喜欢看滑稽表演,滑稽就是小丑,他一上场我就特别兴奋;还有驯兽,猴子挑水,小狗识字,黑熊坐滑梯;还有魔术,一碗纸,加点开水一拌,就成了热干面,现场还能吃,真让人心慕不已。

有年杂技团招学员,我差点报了名,家里的人阻止说,学杂技又苦又危险,还不一定学得出,他们一般都在孤儿院里招生,此说不知是否属实。

武汉市杂技团第二队五十年代演出节目单

偶尔也有外地杂技团来此,我记得湖南郴州地区杂技团来过,因为不识“郴”字,问过老师,所以有印象。

66年开始批“三家村”,杂技也革新,出现了所谓的革命杂技,有点象活报剧。黑帮人物从一个空纸壳里,拿出一本本“大毒草”;地下党钻进木箱,反动派打开一看,男人便成女人;还有朝鲜妇女顶着坛子和美军周旋,人民公社的炊事员在洗碗,洗着洗着顶着玩,莫名其妙又让人哭笑不得。这也算是时代误养的,现代人难以理解的畸形儿,怪胎。

电视的发明时间很早,走进普通百姓生活却很迟,在我国大概是八十年代以后。民众乐园在六十年代初便有了电视放映,这恐怕是武汉最早的娱乐电视传播了。限于设备条件,电视只在每星期的三、六、日开,每次两个半小时。所放内容我已毫无印象了,估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当时想过,如果自家有这么一台东西,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1962年电视节目

民众乐园自开办后便在一楼设放映厅兼映电影,是武汉市较早的放映点,那时人们把电影叫西洋活动影戏或电光影戏。六十年代,看电影是一大享受,一个民众乐园,有四个地方放电影。

群众电影院最气派,其所在地最早是个溜冰场,后来兴修单立剧场名“新舞台”,1950 年改名为群众剧院,演戏兼放电影,1959 年重建后更名为群众电影院。这是个设备条件领先的专业影院,经常放最新影片,按如今的说法应称之为“特轮影院”,但在此看电影需另行购票,对号入座,一般人不得入内。

杂技厅后面的露天电影就差多了,片子老还不说,位子是临时摆放的,去晚了,就只好垫张报纸坐在地上了。四楼的平台上,在不太冷的季节里也放些电影,夏天最适宜,四处空旷,凉风习习,边看电影还可登高欣赏汉口的夜景,不受拘束,一些热恋中的男女青年尤其钟爱。

靠贤乐巷这边的一楼还有个新闻电影院,相对狭窄一些,除了放映新闻以外,还时不时放点儿童影片、动画片,如《渔童》、《小鲤鱼跳龙门》、《红军桥》,不单伢们,就连大人,也伸着脖子看得目不转睛。

园内还有舞厅、象棋讲座比赛、各种新奇异样的彩灯,施放烟火、猜谜射虎,龙灯高跷等游艺与活动,总之,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

电影和游艺

旧时的新市场,为了吸引人,有过许多怪诞、奇幻、甚至涉黄的东西,比如蜘蛛人、侏儒、热气球、弹子姑娘等,解放后一扫而光了。然而,传统的思维定势并未完全结束,现有的一切,就是要让每个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来了还想来,民众乐园仍保持着独特的固有的魅力。

左逛右逛,逛不尽的民众乐园,在这里,人们似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