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嫁人就嫁这样的人

所有怀春待嫁之女,都想嫁个十全十美的好郎君,花季多梦,不管人生结局如何,梦还是要做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开始兴改革开放,在三皇街的姑娘们口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讲的是择偶条件,或者说是标准,一共十句,从一到十,合辙押韵,念起来还蛮顺口,说起来还蛮有时代感的。

这十条是:一房家具带沙发,二老倒贴带引伢,三转一响带咔嚓,四季衣服带“快巴”、五官端正带块头大,六亲做官带南下七十块钱带附加,八面玲珑带会说话,九(酒)烟不沾带不喝茶,十分听话带蛮会做家。

一房家具,现在是一碟小菜,那个时侯,相当于一桌大菜。一房家具是几多?论腿,有的说一共有四十八条腿,有的说有三十六条腿,腿多腿少,新娘子说了算。

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要计划。凭结婚证可以领到一份家具票,但家具不能买全,怎么办?请人做。武汉的大街小巷,陡然兴起了一阵做家具风,你做我打,从早到晚,叮叮梆梆。

木匠师傅的地位提高了,请师傅要出钱,还不好请,有些伢们就自学自做,跟鲁班老爷当徒弟。我们街上好几个伢,就是在结婚前,硬是把个木匠手艺逼会了,砍、锯、刨、凿,钉,大刀阔斧,真象那个事。有的伢们还傲些,顺便把油漆匠的手艺也摸熟了。有的结婚以后还搞起了第二职业,业余时间,帮别人打点家具,撮点短水,弄得好,一个月还可以搞它几张“麻脑壳”(十元大钞)。

木料从何而来?想法设法弄,托人开后门买,到乡里山里去搞。实在冇得法的,找亲戚朋友要,在家里搜,有的把屋里的暗楼都拆了,有的甚至到单位偷偷地顺一点回来。

沙发是外来词,舶来品,对老百姓来说曾是稀罕物。我有个同学,他的老头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团长,起了义,投了诚,家里有对沙发,还专门请我去坐,算是请了回客。我一看,这传说中的沙发,已经旧得不像粮食,棕黑色,皮子裂了几个大口子,里面的棕毛都露出来了。坐上去,软是软,就是一边高,一边低。就这样的东西,文革扫四旧,还被红卫兵收跑了,说是资产阶级的享受。

继“打家具风”之后,武汉又撩起了一阵“做沙发风”,做沙发用的材料,弹簧、棕毛、铁丝等,土产商店都有卖的。自做的沙发没有真皮,清一色的人造革,花色品种倒是不少。平民百姓坐沙发,有标志性意义。

“三“二老倒贴带引伢”,是对家庭的要求,这条看起来简单,说起来复杂。别的不说,首先这二老要健在,一个都不能少,先走一个,缺了一个,不能达标,同时还要身体好,经济条件好,要舍得把,把得了。这其中有个伏笔,有个不言之语,那就是男方最好是独儿子,冇得争家产的,冇得扯皮拉筋的,撇撇脱脱。

倒贴是个无底洞,除了贴钱,还要贴感情,贴精力,贴时间。自已潇洒,老人引伢,老两口就是一百个放心的全职保姆,是甘愿奉献最后一滴爱的“孺子牛”。

“三转一响带咔嚓”。何为三转?手表的指针转,自行车的轮子转,缝纫机的皮带转,一响,指收音机,咔嚓,指照相机,快门一按,咔嚓一声。

这不属于奢侈品,但是高档货,随便一项就得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的工资,比如海鸥牌DF相机,1982年售价是453元,相当于一个二级工一年的工资。那年头恩格尔系数高,工资基本用于吃饭,谁也不可能勒紧裤腰带不吃不喝。

钱攒够了,票也难弄,这票还不同于人人有份的粮票布票,它很稀缺也很神秘,不知从何而来,哪些人掌管,又流向了何方?一年来几张票,要么头们私分了,要么照顾了关系户,偶尔也抓阄,几十个人干摸,一人“中举”。社会上也有倒票的,一张自行车票,黑市价八十到一百。

武汉牌自行车

相对而言,部队的供应要好一些,小到“特供酒,试制烟”,大到手表自行车。再就是华侨老外,有侨券、外汇的人很有派,三阳路口的友谊商店小有名气,东西齐全,一般人只能进去瞧个稀奇。

“走后门”一词是那时候兴起的,主要指买东西,并无更多的腐败。高英培相声里面的“万人交”,在生活中是很吃香的,因为他有路子,会拉关系,别人买不到的,他有本事弄到手。

能够把这五样都搞全的人家很少,但谈婚论嫁,总得置点东西,按实用价值和需求程度,依次为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

手表相当于现在的钻戒,至少要给女方弄一块,否则太过寒酸。最好是进口表,大罗马、小梅花,英纳格都很抬人;其次上海表,十七钻全钢三防,防水防磁防震,再次是天津表,北京牌的东风牌的,最差武汉牌的,55元钱一只。

自行车是个好东西,武汉人上班,半数以上的人靠它。我读小学写作文,理想就是当个邮递员,在我眼里,骑自行车就是一种娱乐,一边上班一边玩,多好啊。老师批评我说这不是“理想”,这是“愿望”,当英雄、当科学家那才是“理想”。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老师英明,能够实现的叫“愿望”,不能够实现的那才叫“理想”。

上海的“凤凰、永久”是自行车的名牌,其次天津的“飞鸽”,再次武汉的“大桥”。“大桥”28载重车,外观笨了一些,经摔打,质量还是蛮好的。

缝纫机,主要用于家里的缝缝补补,有则更好。其实,三皇街有缝纫机的人家,男人都比女人用得多,踩得好,这也是本街的特色之一。

收音机档次不一,上海“红灯、春雷”牌的很受欢迎。街上有的伢们学了点物理知识后,自己弄个二极管三极管,磁簧喇叭,装个矿石收音机,也能收一二个台。其后不久,“三洋”进入中国,忽剌剌地,音响世界震耳欲聋,足以让人目瞪口呆。

人们照相的机会不多,实在需要,就到照相馆去解决,照相机完全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买不起也罢。不过,会照相,是男人的加分因素,自家有此物,不拘好赖,那都是很吸引人的。武汉也产照相机,“友谊”牌,厂址就是现在的古德寺。

老海鸥照相机

我们曾经历过一个“的确良”时代,一种名叫“的确良”的涤纶织物统治过我们。

“棉的确良”,就是涤纶与棉花混纺的织物;“毛的确良”,就是涤纶与羊毛混纺的织物;“快巴的确良”,就是涤纶与人造毛混纺的织物,简称“快巴”,据说小日本产的质量最好。

的确良很轻很薄,挺刮滑爽,色泽鲜亮,洗后免烫,还干得快。八元一件衬衣,街上人传言能穿八年不烂。其实这种料子透气性差、易产生静电,表面好看,穿在身上并不舒服,远不及现在纯天然棉织品,但那时最受欢迎,最为时髦。

一年四季,有几样是不能少的,冬天的呢子,夏天的绸缎,春秋的羊毛衫,其余则多多益善。

结婚要做新衣服,裁缝和木匠一样都是好职业。有段时间,特兴穿呢子大衣,男女都喜欢黑色的,还时兴打个毛线领子,缝在大衣领上,不知是何讲究。呢子料子有高有低,什么“人字呢、海军呢、格子呢、高花呢”等,“学生呢”差一些,还有种软塌塌的呢子,很粗糙,街上人叫它“抹布呢”。

时尚中,也有假。那时兴穿“假领”,假领不如衬衣费布,又便宜又省事。男青年最喜欢树脂领,它直挺耐洗不变形,没有人穿西服打领带,雪白的假领,外面套一件蓝色中山装,看起来也精神;女青年喜欢花假领,领子还要一丝不苟地翻在春秋装的外面。

买不起正宗羊毛衫,就用假开士米,膨体纱、氯纶毛线替代,还流行什么“元宝针、麦穗针、阿尔巴尼亚针”,猛地一看,清爽时尚,无人去窥探真与假。

除了这些具体条件外,工资收入自然要提。“七十块钱带附加”有点难度。当年低工资政策,六级工才能拿七十块钱,升工资论资排辈,不到四十恐怕达不到六级。附加工资,又称津贴,是补偿和鼓励性工资,要看行业。很矛盾,年纪轻者,工资低,工资高者,年纪大。

对人才,品行,为人方面的要求也不能没有。“五官端正带块头大”,五官端正,个子太小人太矮,不行;高大威猛,歪鼻子斜眼睛,也不行。全是全面,就是难寻。“八面玲珑带会说话”,符合这条标准的大有人在,只是太过圆滑不一定是好事。“酒(九)烟不沾带不喝茶”,则有点开玩笑的意思。

第十条“十分听话带蛮会做家”最为重要,好老公不能是个优秀的反叛者,所以必须十分听话。至于“蛮会做家”,那倒不难,很多男人比女人更擅长此道。

谣谚是一种民间的意识形态,通俗明白的话语浓缩了人们的理想愿望,喜怒哀乐,它来自于社会,也是一种社会状况的整体反映。

这以前,谈婚论嫁,政治因素为首选,找对象要找解放军、产业工人、成分好的、模范人物、党员干部等,此处只要求亲戚中有当官的,最好有南下干部,至于本人的状况则未提及,政治条件明显松动。

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解放。睁眼看世界,让人们从狂热中清醒,从幻想中挣脱,社会开始有了物质享受的觉悟,开始名正言顺地追求生活质量了。

这个世界变得太快,现在回头一看,委实惊诧于物质的飞速发展。有压力才有动力,或许正是这择偶标准的推动,才有社会车轮的滚滚向前,虽然它貌似过分,虽然它有点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