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行为描写
课代表:刘老师,人物描写还有哪些需要讲的?再给我们讲讲讲吧。
刘老师:人物描写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外在形象描写和内心世界描写,还有很多种。作品中的人,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他的个性,把这种特点抓住,就叫“行为描写”。
课代表:有例子吗?我们最喜欢听刘老师举例子了。
刘老师:好,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人的行为特征描写:
……有一位画家,他准备画圣人耶稣,要找一个最善良、最纯洁的人做模特儿,有人建议他到修道院去试试。
画家来到修道院,找到一位善良的修士,给了他许多钱,请他做模特儿。一幅圣人像很快画好了,得到大家有赞扬。
画出了圣人耶稣,人们又建议画一画魔鬼撒旦。魔鬼撒旦没见过,怎么画呢?有人建议画家就到一所监狱找模特儿。画家在众多罪犯中,一眼就看到个相貌凶残让人可怕的犯人!画家小心翼翼来到他跟前,慢慢地说明来意。
那犯人一听,放声大哭:"你怎么又来找我呀?你画的那个圣人就是我!"画家大为震惊:"你到底是谁?"
那犯人痛心地说:"我得了你的酬金,再也无心修道,吃喝享乐,尽情享受。不久,钱花光了,只好去抢,去杀人……"这是一个被金钱吞噬灵魂的家伙,他很快由耶稣变成了魔鬼,由善到恶,行为判若两人,描写十分到位,修道院里的善,监狱里的恶,写得十分尖锐。再看下一个人:
苏格兰有一个很穷的农夫叫费莱明,一天,费莱明正在地里干活,忽然,听到附近的粪池里有人喊救命。他放下农具,跑到那里一看,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去了。费莱明不顾一切,跳下去,把小孩救上来第二天,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费莱明家门口,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从车上走下来,握着农夫的手,说:“朋友,您好!我是被救小孩的父亲。昨天,他随他姥姥到乡下玩,没想到竟出了事。哎呀!太谢谢您了!你救了我的孩子,我要好好报答你!”说着,就从箱子里拿出许多银圆来。
农夫费莱明说:“谢谢!我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这样就没有意义了。”
这时,农夫费莱明家的小儿子听到有人说话,从屋子里跑出来看。
绅士问农夫:“这是你的小孩吗?”
农夫说:“是。”
绅士说:“如果你同意,我想把你的小孩带到城里,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今后也能像他父亲一样,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令人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
不久,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得亚医学院毕业,后来成为费莱明·亚力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明者,一九四四年,获得诺贝尔奖。
刘老师:这个文例中那个善良的农夫费莱明,在金钱面前表现得很理智,以他的善良得到了善良的回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好人有好报”。贫穷的农夫费莱明,危急关头,奋不顾身救人,不为金钱所动,他救了别人的孩子,别人又救了他的孩子,这才让世界多出一个诺贝尔级的科学家。
以上两种人的行为描写有什么特点呢?前者说明人性的两方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人性是复杂的。后者则宣扬"善人善报,恶人恶报"的人生哲学。所以,人的行为描写,一定要选好典型事例,把握这个人的个性特点,用简短的语言把它写出来,不能写偏了,也不可把作者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人物。
我看这一次就不给大伙留思考题了,让大家来一段人物行为描写现场实践,怎么样?
课代表:好啊,同学们写好后,相互传看,相互学习。
轻松时刻:趣味故事阅读
我要找自己的钱
星期天,妈妈叫迈仑到姥姥家去。
没走一会,迈仑想买块冰淇淋,手在袋里一摸,妈妈给的两元零钱没了!赶快掉头去找。
一个打鱼的老爷爷问:“你找什么哪?”
迈仑说:“我的两元钱丢了!”
“才两元钱!你帮我拣一会鱼,我给你两元钱吧。”
“不行,那是我自己的钱,我要找回来。”迈仑继续往前找。
没走多远,看到前面一辆大板车陷泥坑里了,那叔叔吃力地往前推,看到迈仑,说:“小朋友,你找什么?”
“我的两元钱丢了。”
“你来帮我推把车,我给你3元钱怎么样?”
“不行,这是我自己的钱,我一定要找回来。”
迈仑弯下腰,继续往前找。看到一个老奶奶在果园摘苹果,迈仑很想买一个苹果吃,可口袋里没钱。
那老奶奶对迈仑看看,说:“孩子,你看什么哪?”
“我的两元钱丢了。”
“别找了孩子,你来帮我摘一会苹果,奶奶给你4元块钱好吗?”
“不行,我要找回我自己的钱。”说着,又继续往前找。
路快走完了,也没找到钱,迈仑灰心了,坐在地上不想走。猛一想,何必偏要找回这两元钱呢?帮那个老爷爷拣会鱼,可以得到两元钱,帮叔叔推车可以得到3元钱,再帮老奶奶摘些苹果,可以得到4元钱。这样,我一共可以得到9块钱哪!
迈仑马上折过头,没走多远,看到那个打鱼的老爷爷,背着一篓鱼回家。
他又想赶快去帮助那个叔叔推车,头一抬,一辆大板车,从身旁驶过。
哎呀!赶快去帮助老奶奶摘些苹果吧,走到果园看看,树上苹果都摘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