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华山日记 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太华山即华山,远望如花擎空,故此得名。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山”。太华山地处陕西省华阴县南,属秦岭东段,北临渭河平原,高耸于众山之上,壁立千仞,以险绝著称。

主峰有三:东峰(即朝阳峰),南峰(即落雁峰),西峰(即莲花峰)。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说法,形容其险状。北峰(又称云台峰、白云峰)、中峰(玉女峰)也很著名。西安府,为陕西布政司治所,即今陕西西安市。明代城墙、门楼、钟楼、鼓楼等,至今保存完好,为明城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太华山日记》是天启三年(1623)徐霞客游太华山在陕西境内沿途的游记。该记从入潼关写起,对黄河在潼关的走向、东西大道的情况作了简略的记叙,然后写远望华山之状况。徐霞客经玉泉院、莎萝宫、青柯坪,历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等险道,游遍华山顶上五峰,对华山的形势和景物作了准确的描述。这是他首次逐日完整记述一个省的游程,已不局限于旅游名山,开始了系统观察自然和描述自然。该篇记载了陕西东南部的山形地貌、水道源流、州县辖境、水陆交通等,内容丰富,文字洗练。而初二所记“从西下,复上西峰……旁有玉井甚深”之句,中间可能有遗漏的文字,因玉井不在西峰,按今之实情,华山之顶玉女、莲花、落雁峰间的山谷中有镇岳宫,玉井当在其宫前,此处读者需留意辨别。

二月晦 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西岳庙①。黄河从朔漠②南下,至潼关③,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④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岘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注释】

①税,通“脱”。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区东约1.5公里的岳镇东端,亦称“华阴庙”,建筑宏伟,庙内碑刻很多。

②朔(shuò)漠,北方沙漠之地。

③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

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因修三门峡水库,潼关县治迁至吴村。

④百雉(zhì),指长而高大的城墙。雉,古代计算城墙的单位,以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左传》中有云:“都城过百雉。”

【译文】

二月底 进入潼关,走了三十五里,就在西岳庙停留住宿。

黄河从北方沙漠地带奔流南下,到潼关后转而向东流。潼关正好位于狭窄险要的黄河、华山口,北边俯瞰黄河,南边和华山相连接,只有潼关这狭窄的通道横贯东西,由长而高大的城墙封锁着。如果不从潼关往北去,就必须横渡黄河,往南则必须从武关走,而华山以南,崖壁层叠陡峭,没有道路可以穿越。还没进入潼关,百里之外就能看见华山突兀高出云上;等入了潼关,华山反而被山冈遮蔽了。走了二十里,一抬头,忽然看到一座座美如荷花的华山山峰,原来已经直达华山脚下。华山不仅落雁、朝阳、莲花三峰秀美无比,而且东西两边簇拥的诸多山峰上,也都是刀削层悬的石片。只有北面不时出现土冈,到此时才完全露出岩石,争相显现出绝美的景色。

三月初一日 入谒西岳神,登万寿阁。向岳南趋十五里,入云台观。觅导于十方庵。由峪①口入,两崖壁立,一溪中出,玉泉院②当其左。循溪随峪行十里,为莎萝宫,路始峻。又十里,为青柯坪③,路少坦。五里,过寥阳桥,路遂绝。攀锁上千尺幢④,再上百尺峡。从崖左转,上老君犁沟⑤,过猢狲岭⑥。去青柯五里,有峰北悬深崖中,三面绝壁,则白云峰也。舍之南,上苍龙岭⑦,过日月岩。去犁沟又五里,始上三峰足。望东峰侧而上,谒玉女祠⑧,入迎阳洞。道士李姓者,留余宿。乃以余晷⑨上东峰,昏返洞。

【注释】

①峪(yù),本意是指山谷,引申义是山谷或峡谷开始的地方,多用于北方地区。

②玉泉院,在华山北麓谷口,为登华山必经之路。

③青柯坪,在华山谷道尽头,是上山途中唯一比较平坦的地方,有东道院和通仙观可憩息食宿。

④锁,铁链。千尺幢(chuáng),为华山咽喉。两边均是峭壁,当中一条狭隘的石缝,中间凿出三百七十余级台阶供人踏步,坡度极陡,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两边挂着铁链供游人拉牵,接近幢顶处有铁板可以启闭。

⑤老君犁沟,此处东为绝壁,西为深壑,自上而下,共五百七十余级。相传老子修道时,见人们开山凿道不易,便驱其乘牛一夜犁成此道,故名。

⑥猢狲岭,即猢狲愁。该处崖壁陡峭,传说以前从华山水帘洞出来的猿猴,每次到此即返回,连它们也难于通过,故此得名。

⑦苍龙岭,为登华山最险的地段。是一条狭而且长的山脊,南北长达一千五百米,踏步狭处仅尺许,两旁为深谷,游人必须牵住铁链前进。

⑧玉女祠,在中峰玉女峰上。

⑨晷(guǐ),原意为日影。古人测日影以定时刻,故又引申为时间。

【译文】

三月初一日 进庙拜西岳华山之神,登上万寿阁。朝华山南面走十五里,进云台观。在十方庵找到向导。从山谷口往里走,两边山崖壁立,一股溪水在山谷中流淌,玉泉院位于溪水左岸。

跟着溪流沿山谷行走十里,到莎萝宫,道路开始陡峻。又走了十里,到青柯坪,道路稍显平坦。走五里,过寥阳桥后,路就断了。攀缘铁链登上千尺幢,再上到百尺峡。顺着崖往左转,登上老君犁沟,越过猢狲岭。距离青柯坪五里处,有座山峰悬立在北面的深谷中,三面全是绝壁,这就是白云峰。我放弃白云峰而往南走,登上苍龙岭,经过日月岩。距离老君犁沟又五里,开始登三峰足。看着东峰侧边往上走,到玉女祠谒拜,进入迎阳洞。一个姓李的道士留我住下来。于是用剩下的时间攀登东峰,天黑时才回到迎阳洞。

初二日 从南峰北麓上峰顶,悬南崖而下,观避静处。复上,直跻峰绝顶,上有小孔,道士指为仰天池①。旁有黑龙潭。从西下,复上西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叶。旁有玉井甚深,以阁掩其上,不知何故。还饭于迎阳。上东峰,悬南崖而下,一小台峙绝壑中,是为棋盘台。既上,别道士,从旧径下,观白云峰,圣母殿在焉。下至莎萝坪,暮色逼人,急出谷,黑行三里,宿十方庵。出青柯坪,左上有柸渡庵②、毛女洞;出莎萝坪,右上有上方峰;皆华之支峰也。路俱峭削,以日暮不及登。

【注释】

①“直跻”三句,南峰为华山绝顶,峰顶有老君洞,洞北有泉,冬夏不竭,称“仰天池”。

②柸(bēi),古同“杯”,原意为盛酒、茶等的器皿。此处柸渡庵为地名。

【译文】

初二日 从南峰北麓登上峰顶,顺着南面山崖悬空坠落而下,观看避静处。又上山,直登南峰绝顶,顶上有个小洞,道士指其名为仰天池。旁边有黑龙潭。从西面下山,又登上西峰。峰上岩石耸立,有石片覆盖在岩石上,似荷叶一般。旁边有很深的玉井,井上不知何故,建有阁楼。返回迎阳洞吃饭。而后登上东峰,南面山崖悬空直坠,有一座小平台峙立在极陡的壑谷中,这就是棋盘台。登上峰顶后,和道士告别,从原路下山,观览白云峰,圣母殿就建在那里。下到莎萝坪,天色已暗,急忙走出山谷,摸黑走了三里,在十方庵住宿。出青柯坪往左上去,有柸渡庵、毛女洞;出莎萝坪往右上去,有上方峰;全是华山的支峰。

道路都很陡峻,因天黑来不及攀登。

初三日 行十五里,入岳庙。西五里,出华阴①西门,从小径西南二十里,入泓峪,即华山之西第三峪也。两崖参天而起,夹立甚隘,水奔流其间。循涧南行,倏②而东折,倏而西转。盖山壁片削,俱犬牙错入,行从牙罅中,宛转如江行调舱然。二十里,宿于木柸。自岳庙来,四十五里矣。

【注释】

①华阴,明时为县,隶属西安府华州,即今陕西华阴市,在陇海铁路线上。

②倏(shū),极快地。

【译文】

初三日 行十五里,到岳庙。往西走五里,从华阴县城西门出去,顺着小路往西南走二十里,进入泓峪,这是华山西边的第三座山谷。山谷两边的崖壁参天而起,夹谷而立,十分狭窄,溪水在谷中奔流。沿着山涧往南行,一会儿转向东,一会儿转向西。岩壁像石片般削立,犬牙交错,道路在石片缝中穿行,转来转去,人像在弯曲的江上行船,要不断调整航向。走了二十里,在木柸宿下。从岳庙出来,已经走了四十五里路了。

初四日 行十里,山峪既穷,遂上泓岭。十里,蹑其巅。北望太华,兀立天表。东瞻一峰,嵯峨特异,土人云赛华山。始悟西南三十里有少华①,即此山矣。南下十里,有溪从东南注西北,是为华阳川②。溯川东行十里,南登秦岭,为华阴、洛南界。上下共五里。又十里为黄螺铺③。循溪东南下,三十里,抵杨氏城④。

【注释】

①少华,即少华山,在华县城东南五公里处,比太华山低矮。少华山有三峰,西为独秀峰,中为玉女峰,东为半截山。

②华阳川,在华阴市西南隅。

③黄螺铺,今又作“黄龙铺”,在洛南县西北隅。

④杨氏城,今作“杨诗城”,在洛南县北境,石门河东岸。

【译文】

初四日 行十里,穿过山谷后,就登泓岭。十里后,上到泓岭顶峰。往北望太华山,高高地耸入天际。往东看到一座山峰,山势高峻特别突出,当地人说是赛华山。我才醒悟到西南三十里有少华山,指的就是这座山了。往南下十里,有条溪水从东南流向西北,这就是华阳川。沿着川流往东走十里,往南攀登秦岭,就进入华阴县、洛南县境。一上一下共五里。又走十里到黄螺铺。顺着溪水往东南方向走三十里,到达杨氏城。

初五日 行二十里,出石门①,山始开。又七里,折而东南,入隔凡峪。西南二十里,即洛南县峪②;东南三里,越岭,行峪中。十里出山,则洛水自西而东,即河南所渡之上流也。渡洛复上岭,曰田家原。五里,下峪中,有水自南来入洛。溯之入,十五里,为景村③。山复开,始见稻畦。过此仍溯流入南峪,南行五里,至草树沟。山空日暮,借宿山家。

【注释】

①石门,在洛南县北境。

②洛南县,隶西安府商州,即今陕西洛南县。峪,山谷。

③景村,在洛南县东南境。

【译文】

初五日 行二十里,出了石门,山势重又开阔。又走了七里,转向东南,进入隔凡峪。从此往西南二十里,就是洛南县城所在的山谷;往东南三里,越过山岭,在山谷中行走。走了十里路,方才出了山,而洛水从西向东流,就是在河南所渡河水的上游。渡过洛水后又上岭,名田家原。走五里,下到山谷中,有水从南边流来注入洛水。顺着水流往里走十五里到了景村。山势重又开阔起来,开始看见周围的稻田。过了景村后仍然溯流而行,进入南峪,往南行五里,到草树沟。山上空****的,太阳又落山了,在山里人家借宿。

自岳庙至木柸,俱西南行,过华阳川则东南矣。华阳而南,溪渐大,山渐开,然对面之峰峥峥①也。下秦岭,至杨氏城,两崖忽开忽合,一时互见,又不比木柸峪中,两崖壁立,有回曲无开合也。

【注释】

①峥峥,高峻的样子。

【译文】

从岳庙到木柸,一直往西南走,过了华阳川则往东南走。

从华阳川往南,溪水渐渐变宽变急,山势渐渐开阔,然而对面的山峰却十分高峻。下秦岭,到杨氏城,沿路行走时,见两旁的山崖忽分忽合,短时间内交错出现。这里的景致与木柸的山谷不一样,那里两边的山崖壁立,虽迂回曲折,却没有山势时而分开、时而合拢的景观。

初六日 越岭两重,凡二十五里,饭坞底岔。其西行道,即向洛南者。又东南十里,入商州①界,去洛南七十余里矣。又二十五里,上仓龙岭②。蜿蜒行岭上,两溪屈曲夹之。五里,下岭,两溪适合。随溪行老君峪中,十里,暮雨忽至,投宿于峪口。

【注释】

①商州,隶属西安府,即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

②仓龙岭,即今蟒蛉。疑“仓龙”为“苍龙”。

【译文】

初六日 翻越两重岭,一共走了二十五里,到坞底岔吃饭。

坞底岔往西去的路,是通向洛南县的。又往东南走了十里,进入商州境内,此处距离洛南县有七十多里。又走了二十五里,登上仓龙岭。在曲折蜿蜒的岭上行走,两边是弯弯曲曲的溪流。走五里,下岭,两条溪水恰巧汇合。顺着溪流在老君峪中行走了十里,天色已近黄昏,雨水忽然而至,遂在老君峪口投宿。

初七日 行五里,出峪。大溪①自西注于东,循之行十里,龙驹寨②。寨东去武关③九十里,西向商州,即陕省间道④,马骡商货,不让潼关道中。溪下板船,可胜五石舟。水自商州西至此,经武关之南,历胡村,至小江口⑤入汉者也。遂趋觅舟。甫⑥定,雨大注,终日不休,舟不行。

【注释】

①大溪,明代称为“丹水”,即今丹江。

②龙驹寨,隶属商州,为陕西丹凤县治。

③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隅,有公路经过。

④间(jiàn)道,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

⑤小江口,今称“江口”,在湖北均县丹江汇入汉水处。

⑥甫(fǔ),方才。

【译文】

初七日 行五里,走出山谷。一条大溪从西向东流,沿着溪走十里,到了龙驹寨。寨东边距离武关九十里,西边通向商州,就是去陕西的小路,路上往来的骡马、商人、货物,不比潼关大路上的少。溪流中的板船,可以承受五石重量。溪水从商州西边流到这里,经过武关后往南流,过胡村,到小江口汇入汉水。于是前去寻找船。刚刚定好船只,却下起大雨,一整天没停,船只未能启程。

初八日 舟子以贩盐故,久乃行。雨后,怒溪如奔马,两山夹之,曲折萦回,轰雷入地之险,与建溪无异。已而雨复至。午抵影石滩①,雨大作,遂泊于小影石滩。

【注释】

①影石滩,即今月日滩,在丹凤县稍南。

【译文】

初八日 船夫因贩盐之故,许久才起航。大雨过后,溪流水势大,如万马奔腾,夹在两边的山崖之中,曲折盘旋,响如雷鸣地流入险要地段,和建溪没有什么不同。不一会儿,天又下起了雨。下午到达影石滩,雨大起来,于是停泊在小影石滩。

初九日 行四十里,过龙关①。五十里,北一溪来注,则武关之流②也。其地北去武关四十里,盖商州南境矣。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秾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又八十里,日才下午,榜人③以所带盐化迁柴竹,屡止不进。夜宿于山涯之下。

【注释】

①龙关,即今竹林关,在丹凤县南境,银花河汇入丹江处。

②武关之流,即今武关河。

③榜(bàng)人,摇船的人。榜,即棹,摇船的工具。

【译文】

初九日 航行四十里,经过龙关。又过了五十里,一条溪水从北边流入,是武关的河流。这里往北距离武关四十里,是商州的南部边境。此时浮云散尽,丽日当空,雾气笼罩的山峰层峦叠嶂,争相秀美。奔腾的水流推动航船,两岸盛放的桃花、李花浓淡相宜,沐浴在阳光中似翩翩起舞般,走出船舱到船头坐下,不觉飘飘欲仙。又航行了八十里,时间才到下午,船家用所带的盐交换柴火、竹枝等物,多次停船,船行颇慢。当晚即住在船上,停靠在山崖下方。

初十日 五十里,下莲滩。大浪扑入舟中,倾囊倒箧,无不沾濡①。二十里,过百姓滩,有峰突立溪右,崖为水所摧,岌岌欲堕②。出蜀西楼③,山峡少开,已入南阳淅川境④,为秦、豫⑤界。

三十里,过胡村。四十里,抵石庙湾⑥,登涯投店。东南去均州⑦,上太和,盖一百三十里云。

【注释】

①沾濡(zhān rú),被水沾湿,意思多指恩泽普及。

②岌岌(jí),山势高峻危险的样子。堕,倒下。

③蜀西楼,今作“梳洗楼”,在商南县东南隅。

④南阳,明置南阳府,治南阳,即今河南南阳市。淅川,成化六年(1470)析内乡县地置淅川县,隶属南阳府,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境,丹江北岸的老城,今亦称“淅川”。

⑤秦,陕西省的简称。豫,河南省的简称。

⑥石庙湾,在河南淅川县西隅,丹江西岸。

⑦均州,即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城原址在丹江口市均县镇关门岩附近。不过,原有的千年古均州因为修建丹江口大坝而淹没,永远沉没在汉江丹江口水库河底。

【译文】

初十日 航行五十里,到莲滩。大浪打进船舱,包袱、箱柜翻倒,全都被水打湿了。航行二十里,过了百姓滩,河右岸突立着山峰,峰崖被水流冲击,一副岌岌欲堕的样子。船出了蜀西楼,山谷稍稍开阔,不久便驶入南阳府的淅川县境,为陕西、河南两省的分界处。船行三十里,过胡村。四十里,到达石庙湾,上岸找旅店投宿。这里距离东南方的均州,太和山,约一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