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郎

许姓,家淄之北郭〔1〕,业渔。每夜携酒河上〔2〕,饮且渔。饮则酹地〔3〕,祝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嘅与同酌〔4〕。既而中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5〕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佳酝〔6〕,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许货鱼,益沽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如是半载,忽告许曰:“拜识清扬〔7〕,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悽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8〕耳。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9〕,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10〕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11〕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12〕,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13〕,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帝天。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14〕,来朝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贺曰:“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少年曰:“但往,勿虑。”再三叮咛而去。许归,即欲治装东下,妻笑曰:“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语。”许不听,竟抵招远。问之居人,果有邬镇。寻至其处,息肩逆旅〔15〕,问祠所在。主人惊曰:“得无客姓为许〔16〕?”许曰:“然。何见知?”又曰:“得勿客邑为淄?”曰:“然。何见知?”主人不答,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窥门,杂沓而来,环如墙堵。许益惊。众乃告曰:“数夜前梦神言:‘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以资斧〔17〕。’祗候已久〔18〕。”许亦异之,乃往祭于祠而祝曰:“别君后,寤寐不去心〔19〕,远践曩约〔20〕。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21〕。愧无腆物〔22〕,仅有卮酒〔23〕,如不弃,当如河上之饮。”祝毕,焚钱纸。俄见风起座后,旋转移时始散。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谢曰:“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24〕,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25〕。归如有期,尚当走送。”居数日,许欲归,众留殷恳,朝请暮邀,日更数主。许坚辞欲行。众乃折柬抱襆〔26〕,争来致赆〔27〕,不终朝〔28〕,馈遗盈橐〔29〕。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30〕。欻有羊角风起〔31〕,随行十馀里。许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劳远涉。君心仁爱,自能造福一方,无庸故人嘱也。”风盘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讶而返。许归,家稍裕,遂不复渔。后见招远人问之,其灵验如响云。或言即章丘石坑庄〔32〕,未知孰是。

异史氏曰:“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33〕?余乡有林下者〔34〕,家綦贫〔35〕。有童稚交,任肥秩〔36〕,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37〕,始得归。其族弟甚谐,作‘月令’嘲之云〔38〕:‘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39〕,伞盖不张〔40〕,马化为驴〔41〕,靴始收声〔42〕。’念此可为一笑。”

【注释】

〔1〕淄之北郭,即淄川县的北郊。淄川,明清县名,属济南府,现属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2〕河,即孝水,又称孝妇河。

〔3〕酹(lèi)地,把酒洒在地上以示祭奠。

〔4〕嘅(kài),感叹。

〔5〕唼呷(shà xiā),鱼吃食发出的声音。

〔6〕叨(tāo),谦词,表示承受之意。酝(yùn),指酒。

〔7〕清扬,即丰采,夸人神采奕奕,对人容颜的敬称。如《诗经》中:“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8〕酹奠,即指许姓渔夫以酒祭奠溺鬼事。

〔9〕违,离别。

〔10〕亭午,正午。《酒狂》一篇的“停午”中的“停”同“亭”,也是正午的意思。

〔11〕扬手掷足,中医学名词,这里用来形容小儿焦燥不安、手脚乱动的状况。

〔12〕藉地,坐卧在地。

〔13〕更代,即找到了替身。

〔14〕招远,明清县名,属登州府,现属山东省招远市。邬镇,招远的村镇名。

〔15〕息肩,栖止休息。逆旅,客舍,旅馆。

〔16〕得无,莫非。

〔17〕资斧,即旅费。

〔18〕祗(zhī)候,恭候。

〔19〕寤寐(wù mèi),醒与睡,多用来指日夜。

〔20〕曩(nǎng)约,先前的约定。

〔21〕感篆,感念不忘,铭刻于心。中怀,内心。

〔22〕腆(tiǎn)物,丰厚的祭祀物品。腆,丰厚。

〔23〕卮酒,即一杯酒。

〔24〕咫尺河山,虽与神像近在咫尺,但人神之间的距离,却如隔山河。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咫尺就是接近或刚满一尺。

〔25〕夙(sù)好,旧交,老友。

〔26〕折柬抱禊(fú),这里是说邬镇人携带礼单与内含礼品的包裹。折柬,通“折简”,裁纸写信,这里是下礼单的意思。襆,包裹,包袱。

〔27〕致赆(jìn),拿财物来送行。赆,送行时赠送的财物。

〔28〕不终朝(zhāo),不出一个早晨。终朝,早晨。

〔29〕橐(tuó),盛物用的袋子。

〔30〕祖送,饯行,即祖饯送行。祖,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

〔31〕欻(xū),忽然。羊角风,旋风。

〔32〕章丘,明清县名,属济南府,现属今山东省章丘市。

〔33〕“今日”二句,意思是说人生因贵贱变化会使交情难以存续。贵介,即尊贵、富贵者。戴笠,戴斗笠者,形容清贫。

〔34〕林下,即山林田野退隐之处。这里指居乡里未能出仕的读书人。

〔35〕綦(qí),极,很。

〔36〕肥秩,即“肥缺”,指收入丰厚的官位。

〔37〕泻囊货骑,出行一趟结果狼狈不堪,花光了钱,卖掉了坐骑。泻囊,即倾囊,拿出所有的钱。

〔38〕月令,《礼记》篇名,所记者为农历时令、行政及相关事物。如农历八月之“月令”所云:“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以下族弟所作者便模仿了这一文体。

〔39〕貂帽解,即不得已卖掉贵重的装束。貂帽,用貂皮制的帽子。

〔40〕伞盖不张,是说因没有得到“童稚交”的接济,已无去时的排场或心气。伞盖,古代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

〔41〕马化为驴,指回家盘缠不足,因而卖掉坐骑马,骑驴而归。这句话套用了晋朝童谣,《晋书》卷二八《五行中》中云:“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宗藩多绝。”

〔42〕靴始收声,停止外出寻求脚步。此系套用注〔43〕所引“月令”中“雷始收声”一句。

【简评】

儒家传统思想始终注重“仁爱”,《孟子·离娄下》中云:“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谓“仁者爱人”正是本的宗旨。渔夫与王六郎鬼魂的友谊超脱生死,且不避他人,属于作者理想化的一种人际关系。正所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许、王之交生动地彰显了人心“善”的一面,作为少年溺死者的王六郎,因其不失赤子之心,而获得善果。而冯伟民《〈聊斋志异〉本事琐证》中以明沈周《石田杂记》所记葑门黄天**渔者事为《王六郎》之原本,并云:“《石田杂记》中的记载简略平淡,文中的溺鬼是个一心只求讨替投生的自私鬼,而渔人为了自己致富,又三四年间不让溺鬼还乡。到了蒲松龄的笔下,渔人和溺鬼(王六郎)都成了乐于助人、品格高尚的人物形象,后半部增加的招远探友一节更是寄托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朱一玄先生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引张泓《滇南忆旧录·成公祠》一则为本篇佐证,致令一些论者认为《王六郎》脱胎于有类似内容的《成公祠》。其实张泓生活年代远较蒲松龄为后,两篇故事可能皆源于民间故事中“渔父与水鬼”类型的传说——“水鬼找替身”一类的信俗,也是民间传说中的热门话题。袁世硕《〈聊斋志异〉的再创作研究》认为此篇首段水鬼为酬报渔人而为之趋鱼的情节,源于晋干宝《搜神记》卷五《丁姑祠》中的有关描写,两者都是溺死鬼业满当有新溺死者替代得以转生,却没有如愿,但《王六郎》却不是在原有意义上的因袭,而是超脱于其外,意涵更为深远。读者若有兴趣,可用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