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事第三

政事,意为处理政务的才能。统治者为了稳定政局,必然要维护法制,强化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官吏的任免考核。而士大夫要兼济天下,就得从政为官。因而,政事就成了评价士大夫才能的一个重要标准。

本篇记述了自东汉至东晋四百年间,一些官吏处理政务的德才业绩。其中,有勤政爱民、慎严律令之事,也有以仁教民之事,同样,亦有无为而治、委曲求全之事。本篇所记大多是讲述处理政务的才能和值得效法的手段。有些看似无为,但若在严酷的政治形势看来,也能稍微缓解一下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局势,是以值得记之。

(1)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①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②求众奸,岂复过此!”

◎注释

①收,拘捕。

②考,拷问,查究。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长,有个小官吏诈称母病请假,被发觉,陈仲弓逮捕了他,并令狱吏将他处死。主簿请求交给诉讼机关查究其他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查究其他罪状,难道还能超过这些吗!”

(2)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①,主者捕之。未至发所②,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③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注释

①财主,财货的主人。

②发所,出事地点。

③在草,生孩子。当时分娩多用草垫。不起子,指生了孩子不养育,一般指溺死婴儿。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长,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听说有人生了孩子不肯养育,便调转车头去处理这事。主簿说:“盗贼事大,应该先去审理。”仲弓说:“强盗杀死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更严重。”

(3)陈元方①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②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④,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①陈元方,即陈纪,太丘长陈仲弓的儿子。有德行,以孝著称。

②家君,父亲。可用于尊称对方的父亲,也可称自己的父亲。

③绥(suí),安抚。见《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④周旋动静,泛指行为处事。周旋,交往,打交道。动静,行动止息。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令尊在太丘任职时,远近称颂,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老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对弱者用仁爱来抚慰,让他们安居乐业,时间久了就越来越受到敬重。”袁公说:“我曾做过邺县令,用的也是这种办法。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处世应酬、礼仪举止,虽相隔遥远,却大体相同。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4)贺太傅①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②,检校诸顾、陆③役使官兵及藏逋亡④,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

◎注释

①贺太傅,即贺劭,字兴伯。他是会稽人,因而吴中强族骂其不中用,是“会稽鸡”。

②屯邸,是一种以屯田为基础,并经商储运等活动。大的屯邸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经济实力不容忽视。吴郡大族都拥有部曲等。

③顾陆,吴中豪族大姓。其时,吴中有顾陆朱张吴郡四姓大族。

④逋亡(bū wáng),逃亡,此处指逃亡失籍的人口。魏晋时期,战乱频繁,赋税劳役重,百姓不胜其苦,大量逃亡在外,士族富豪诸多藏匿,用为仆役。此行为直接影响政府户籍税收,是明令禁止的。

◎译文

太傅贺劭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府门。吴中豪门士族轻视他,在官府大门上题词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邵听说,特意外出,走出门口回头来看,用笔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各个豪门富户,严查顾、陆两姓家族役使官兵和窝藏逃亡人员之事,全部报告朝廷,获罪的人非常多。当时陆抗任江陵都督,也受牵连,特意往建邺请求孙皓帮助,然后才得以释罪。

(5)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①。贵胜②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宗咏。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③,裴楷鞦④,王济剔嬲⑤不得休。”或云潘尼⑥作之。

◎注释

①山公,即山涛。曾任司徒,时人也称其为山司徒(后文第七则)。知管,主管。时任,当时的重任。

②贵胜,地位显贵。

③鞅,指套在马颈或马腹上的皮带。泛指牲口拉车时的器具。

④鞦(qiū),同“鞧”,驾车时套在牲口股后的皮带。

⑤剔嬲(tī niǎo),挑逗纠缠。

⑥潘尼,字正叔,潘岳之侄。荥阳中牟人(在今河南城关镇大潘庄),西晋文学家。官至中书令、太常卿。

◎译文

山涛因其才干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年过七十,仍然担当重任。一些权贵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都向他尊崇赞颂他。有人在阁道的柱子上写道:“阁道东边有大牛,和峤在前,裴楷在后,王济在身旁挑逗纠缠不得休。”有人说是潘尼所写。

(6)贾充①初定律令,与羊祜②共咨太傅郑冲,冲曰:“皋陶③严明之旨,非仆闇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冲乃粗下意。

◎注释

①贾充,字公闾,在魏朝任廷尉,主管诉讼刑狱,主持修订《晋律》。晋武帝时官至尚书令。

②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能文,清廉正直。晋武帝受禅有佐命功,历职三朝。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③皋陶(gāo yáo),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译文

贾充刚开始制定法令,和羊祜一起去征求太傅郑冲的意见,郑冲说:“皋陶制定的法令,严肃而公正,不是我这昏庸懦弱之辈所能探讨的。”羊祜说:“皇上的意思是想让您稍加补充润色。”郑冲才大略说出他的意见。

(7)山司徒前后选①,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注释

①“山司徒”句,山涛曾两次担任选拔任免的官吏。

◎译文

山涛担任两次吏部官职,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一个人才也没遗漏,凡是他品评的人物,都像他所说的那样。只有陆亮是皇帝所用,和山涛的意见不同,山公为此力谏,皇帝没有听从。不久陆亮因为受贿而被撤职。

(8)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①。绍咨公出处②,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注释

①绍,即嵇绍,字延祖。嵇康之子,谯国铚(今安徽淮北临涣)人。西晋时期文学家。秘书丞,掌管图书典籍的一种属官。

②出处(chǔ),出仕与隐退。

◎译文

嵇康被杀后,山涛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嵇绍去和山涛商量进退之策。山涛说:“我替你考虑很久了。天地之间,一年四季,也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9)王安期①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②推③之。王曰:“文王之囿④,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注释

①王安期,即王承,字安期,累迁东海内史。

②纲纪,州郡主簿之类的官,主管府中事务的官。

③推,推问,查究。

④囿,苑囿,猎场。

◎译文

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有个小吏偷了池塘中的鱼,主簿追查这件事。王安期说:“周文王的猎场,和百姓共同使用,池中的几条鱼有什么值得吝惜的呢!”

(10)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①。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宁越②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注释

①录,拘捕。犯夜,触犯夜行禁令。当时晋律禁止夜行。

②宁越,战国时人,学习刻苦,成周威王师。后泛指读书人。

◎译文

王安期任东海郡内史时,一次,差役抓了一个犯宵禁的人。王安期审问他:“从哪里来?”那人回答:“从老师家学完功课回来,没有发觉时间太晚了。”王安期听后说:“鞭挞读书人来树立威名,恐怕不能达到社会清明安定的根本。”便派差役送他回家。

(11)成帝在石头①,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宥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②不可违,并斩二人。

◎注释

①“成帝”句,咸和二年,由于苏峻与祖约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咸和四年,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②少主,指晋成帝司马衍。他即位时仅四岁,这时也只七八岁。

◎译文

晋成帝被迁到石头城,任让在成帝面前要杀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成帝哭道:“还我侍中!”任让不听,于是斩了刘超和钟雅。叛乱平定以后,陶侃因为和任让有交情,想赦免他。叛军许柳有个儿子叫思妣,很有才德,大臣也想保全他。可是要想保全思妣,就不得不为陶侃保全任让,于是就想二人一起赦免。于是上奏成帝,成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赦免!”大臣认为不能违抗成帝命令,就把两人都杀了。

(12)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①,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②。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③云:“兰阇④,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注释

①沾接,施与恩惠,热情款待。

②胡人,泛指外国人,此处指胡僧。洽,沾洽,指受到恩惠。

③弹指,捻弹手指作声的动作。原本是印度的一种风俗,用以表示欢喜、赞叹、警告、许诺、觉悟、招唤、敬礼、祝咒等。

④兰阇(lán shé),亦作“兰奢”。梵语或伊朗语译音。为褒赞之辞。。

◎译文

丞相王导出任扬州刺史,来道贺的宾客都得到施恩款待,人人喜悦。只有临海郡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胡僧没有交谈过。王导便找机会转身走过任氏身边,对他说:“您来了,临海就没人才了。”任氏听了,非常高兴。王导又走到胡僧面前,弹着手指说:“兰閣,兰閣!”胡僧都笑了,大家也都大笑起来。

(13)陆太尉①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②,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注释

①陆太尉,即陆玩,字士瑶,吴郡吴人,曾任尚书左仆射、司空。平苏峻乱有功,封兴平伯。死后追赠太尉。

②公长民短,公位尊民位卑。公,对王导的尊称。玩是吴人,是王导的部民,故自称为民。

◎译文

太尉陆玩到丞相王导那里去请教事情,商量好的事,过后常改主意。王导觉得奇怪,后来拿这事问他,陆玩回答说:“公名高位尊,我职位卑微,当时不知该说什么,回来后觉得那样不行。”

(14)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①。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从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注释

①庾公,即庾冰,字季坚,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东晋大臣、将领,中书令庾亮之弟。王导死后以中书监身份在内朝掌权,亦促成晋成帝传位给弟弟晋康帝。

◎译文

一年夏天,丞相王导到石头城探望庾公。庾公正在处理公事,王导说:“天气热,可以稍为简略一些。”庾公说:“您省简宽容的治世方针,百姓未必认为妥当!”

(15)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篆诺之①。自叹曰:“人言我愦愦②,后人当思此愦愦。”

◎注释

①“丞相”句,王导辅佐晋元帝、明帝、成帝三世,为政宽和得众,事从简易,晚年更是如此。

②愦愦(kuì kuì),意为糊涂。有人认为丞相王导为政一味因循弥合,细事不谨,颇为时论所讥。然而其为人宽厚爱人,不苛察,务存大体,调和各方之矛盾,使北来之士族与南人相安无事,各得其所。虽北有强敌代兴,尚偏安江左百余年。一切缘谁之赐?导之功也!王导自言“后人当思此愦愦”,蕴含深意。

◎译文

王导晚年,很少处理政事,只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自己叹息道:“人家说我昏聩,后人应会怀念我这样子。”

(16)陶公性俭厉,勤干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①,值积雪始晴,听事②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③,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

①正会,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接受朝贺。

②听事,即厅堂,处理政事的大堂。

③桓宣武伐蜀,晋惠帝太安元年,李特起兵,占据蜀地,建立成汉,前后六世,四十余年,之后桓温率晋军伐蜀,李势归降。

◎译文

陶侃秉性节俭而且严格认真,勤于政事。担任荆州刺史时,让负责造船的官员把木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不明用意。正月初一贺年时,碰上积雪转晴,正堂前的台阶湿漉漉的,于是用木屑铺上,就不妨碍出入了。凡官府用的竹子,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讨代后蜀,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用来做钉子。有人说,陶侃曾征调竹篙,主管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用根部当足,陶侃把他连升两级重用他。

(17)何骠骑①作会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作白事②成,以见存。存时为何上佐③,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④。”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⑤如郭林宗⑥者,当如所白。汝何处得此人!”謇于是止。

◎注释

①何骠骑,何充,字次道,曾任会稽内史、骠骑将军、扬州刺史。

②白事,陈述意见的呈文、报告。

③上佐,高级僚属的通称,如别驾、治中、长史等。

④教,上对下的告诫,或上级官吏对下级官吏报告的批答。作教,作批答。

⑤门庭长,即门亭长,东汉和魏晋时代,郡县所设小官吏,掌传达之事。

⑥郭林宗,即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属山西)人。博通经典,善论,时名佳,人称“有道先生”,为东汉太学生领袖。

◎译文

骠骑将军何充任会稽内史时,虞存的弟弟虞春任郡主簿,认为何充见客太多,劳累伤神,想建议何充谢绝常客,酌量选择通报。他拟好呈文,拿来给虞存看。虞存这时担任何充的上佐,正和虞春一起吃饭,告诉他说:“这个呈文很好,等我吃完再作批示。”吃过饭,拿起笔在呈文后面签上意见:“如果能找到像郭林宗那样有眼力的人做门亭长,一定照所陈述的意见办。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虞謇于是作罢。

(18)王、刘①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②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注释

①王、刘,即王濛、刘惔。

②摆拨,摆脱。

◎译文

王濛、刘惔和支道林一起去看骠骑将军何充,何充在看公文,没理会他们。王濛便对何充说:“我们今天特意和林公来看你,希望你放下日常事务,和我们谈论玄学,哪能低头看公文呢!”何充说:“我不看公文,你们这些清谈家怎能生存呢!”大家认为说得很好。

(19)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①肃物②。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意讥不著,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注释

①威刑,威势权力,刑法政令。

②肃物,威慑百姓。物,人,众人。

◎译文

桓温任荆州刺史时,一心想用德政治理江汉地区的百姓,耻于用威势严刑。有一次,一位令史受杖刑,木棒只从令史的官服上擦过。桓温的儿子桓式年纪还小,他从外面进来,对桓温说:“我刚从官署门前走过,看见令史受杖刑,举起来高拂云脚,落下时低擦地面。”意为讥讽没碰到令史身上,桓温说:“我还担心这太重了呢。”

(20)简文①为相,事动②经年③,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勉。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

◎注释

①简文,即晋简文帝司马昱,司马奕被废后,简文进位丞相,录尚书事,总管朝政。晋简文帝的庙号为太宗。

②动,动辄,动不动。

③经年,经过一年。

◎译文

简文帝担任丞相时,一件政务,动不动就要经过一整年才能批复。桓温嫌他太慢,经常加以劝说鼓励。简文帝说:“一天有成千上万件事,哪里快得了呢!”

(21)山遐去①东阳,王长史②就简文索东阳③,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注释

①山遐,字彦林,任东阳郡太守,处事严厉,多用刑杀,郡境肃然。

②王长史,即王濛,简文帝辅政时任司徒左长史。

③索东阳,求东阳太守之职。索,求取。

◎译文

山遐离开东阳太守之位后,左长史王濛到简文帝那里要求出任东阳太守,说:“承继前任严厉的措施,我可以用宽和的、清静无为的办法使社会安定。”

(22)殷浩①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②欲晚,便使左右取襥③。人问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注释

①殷浩,字渊源,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与叔父殷融都酷爱《老子》、《易经》。永和二年出任扬州刺史。因父死,去职。除服后,再任扬州刺史。

②小,稍微。

③襥,包袱、行李。

◎译文

殷浩任扬州刺史时,丹阳尹刘惔到外地,太阳将要下山,便叫随从拿出被褥准备歇息。人家问他为何,他回答说:“刺史严厉,我不敢夜间赶路。”

(23)谢公时,兵厮①逋亡,多近窜南塘②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注释

①厮,服杂役的人,差役。

②南塘,南岸,指秦淮河南岸。

◎译文

谢安辅政时,兵员差役时常逃亡,大多躲藏在南塘一带的船里。有人请求谢安搜索所有船只,谢安不答应。他说:“如果不能宽恕这种人,怎能治理好京都!”

(24)王大为吏部郎①,尝作选草②。临当奏,王僧弥③来,聊出示之。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注释

①吏部郎,官名,尚书省内分科主事的长官,魏晋时代颇受重视。

②选草,拟举荐授官的人员的名单初稿。

③王僧弥,即王珉,小名僧弥,曾任散骑郎、黄门侍郎。

◎译文

王大任吏部郎时,曾起草一份举荐人员的名单,正要去启奏皇帝,王僧弥来了,王大就拿出来给他看。王僧弥看了之后,按自己的意见改了将近半数,王大认为非常恰当,就另外誊清一份,随即上奏。

(25)王东亭与张冠军善①。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②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注释

①王东亭,即王珣,丞相王导之孙。因曾封东亭侯,故称王东亭。张冠军,即张玄,字祖希,任吏部尚书,后任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张玄很有才学,名望很高,仅次于谢玄,并称“南北二玄”。

②小令,即王珉,字僧弥,王珣的弟弟。

◎译文

东亭侯王珣和将军张玄关系很好。王珣担任吴郡太守后,有人问中书令王珉说:“东亭任郡太守,民风和政绩怎么样?”王珉回答说:“不了解政绩怎样,只是看他和张祖希的交情越来越深厚了。”

(26)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①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②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③之任,未为不仁。

◎注释

①居全,处于完善的情况,指具有全德。全德指完美无缺的德行。

②刑辟,刑法、法律。

③司寇,掌管刑狱的官。

◎译文

殷仲堪要到荆州就任刺史之职,东亭侯王珣问他:“德行完备称为德,不害人叫做仁。现在你去治理中部地区,有生杀大权,这好像和你原来的操守相违背了吧?”殷仲堪回答说:“皋陶制定刑法制度,不算不贤德。孔子担任司寇的职责,也不算不仁爱。”